APP下载

美国灾难电影的文化符码

2018-11-14黄艳春

电影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诺亚方舟符码图腾

黄艳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 外国语言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灾难电影表达了强烈的现代生态观念和深沉的生态忧患意识,并且还凭借其广大的受众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观众实现着对现实生态环境的优化和改良。”在当前的好莱坞电影创作中,灾难电影是备受电影主创推崇和观众欢迎的一种类型片。除了独树一帜的生态观念以外,灾难电影中还有大量能够满足观众观影心理和深层情结的文化符码。这些文化符码,不仅是灾难电影构建艺术形象,创造情感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灾难电影区别于其他类型片的符号,甚至因具有一定的哲学和美学内涵而成为决定灾难电影深度的关键。

一、原始文化的重现

原始文化诞生于远古时期。由于人类生产力的低下,生存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恶劣的,尤其是在母系社会时代,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来维生。狂暴的风雨、轰鸣的雷电等都有可能给人类造成恐惧,而稀缺的食物和具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等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看来,大自然是神秘且令人生畏的。因此,一次次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使得灾难意识深深地烙印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提醒着从未经历过危险的后代保持对外部世界的警惕。在当代灾难片中,这种恐惧自然又对自然充满遐想的原始文化依然有迹可循——古老的原住民预言和大量的怪兽电影便是这种原始文化的体现。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12》(

Farewell

Atlantis

,2009)。电影中的文化表达有着非常明显的吸收古老预言的开放性色彩。电影中“2012是世界末日”的说法源于美国本土的印加文化。在玛雅文明中,玛雅人的历法显示地球将在2012年(即玛雅历法中的3113年)的12月22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世界将会彻底毁灭。因为人类需要经历5次浩劫,即洪水浩劫、风蛇浩劫、火雨浩劫、地震浩劫,以及最后的世界末日。而类似的末世寓言并非玛雅文化所独有,在古代印度、古代西藏乃至中国的标明了“乾坤再造在角亢”的《推背图》等古老预言或古书中都有着类似的暗示。可以说,对于世界将发生一种天地更新、沧海桑田式变化的不祥预言普遍存在于原始人的心中。而《2012》则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将这一已逐渐为人们遗忘的古老预言发掘出来,以当代人的身份去感应这种灾难。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当代观众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又给古老预言涂抹神秘色彩,以满足观众对于原始文化的窥视欲和猎奇心理。

在人类还无法支配自然,甚至不能大范围地影响自然时,原始民族为了祈求来自祖先或保护神的保护,便为自己设计了种种图腾(totem),图腾文化包括纷繁多样的图腾纹样、图腾柱等,还有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图腾仪式和禁忌等。出于一种“万物有灵”的信念,图腾往往以动物形象为基础,这种动物往往代表了氏族,原始人坚信某种具体的动物与自己有着亲缘关系。可以说,图腾代表了原始人依赖的对象,寄托了原始人对获得神秘力量庇护的憧憬。严复在译《社会通诠》时便加按语对图腾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者也。北美之赤狄,澳洲之土人,常画刻鸟兽虫鱼,或草木之形,揭之为桓表。而台湾生番,亦有牡丹槟榔诸社名,皆图腾也。古书称闽为蛇种,盘瓠犬种,诸此类说,皆以宗法之意,推言图腾,而蛮夷之俗,实亦有笃信图腾为其先者。”

图腾信仰这种原始信仰形式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逐渐淡出人类社会,其作为血缘关系象征、庇护神的影响力在当代已经极其微弱,但是在电影中,它被经过改造而得到了重现。原本被用以依赖的神兽成为伤害人类的对象,而它们往往还是人类的造物,是人类因为核污染等失误造成的新物种,代表了科技对人类的反噬。例如,在《冰冻蜘蛛》(

Ice

Spiders

,2007)中,巨型蜘蛛的出现正是因为教授对蜘蛛使用了超量的生长激素,以至于蜘蛛体型过大且需要更多的食物,导致附近滑雪场的运动员们陷入了危险中。又如《八脚怪》(

Eight

Legged

Freaks

,2002)中的庞大蜘蛛则是由于司机的失误而将化学废料倾倒进了一条河流之中。而灾难片中最为著名的怪兽则莫过于哥斯拉。由于日美电影人对这个题材的青睐,迄今为止关于哥斯拉的灾难片已经多达二十余部。而在《哥斯拉》(

Godzilla

,2014)中,哥斯拉形象则被改为亦正亦邪,一改过去的引发灾难的反派形象,它甚至是在保护人类,这也可以看出是对原始图腾文化的一种回归。

二、宗教文化的投射

宗教文化符码在美国灾难电影中比比皆是。而由于基督教在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中的重要位置,灾难电影中除了上述提及的原始宗教以外,最常出现的便是基督教的文化符码,以及与此相关的伊斯兰教和亚伯拉罕诸教共有的符码。如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符码,就是美国灾难片的重要意象。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因该隐诛杀弟弟等事件,发现人类罪孽深重而后悔创造了人类,而诺亚则成为上帝选择的义人,于是决定使洪水在地上泛滥,毁灭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而诺亚则能和上帝立约,带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等人,进入一艘根据上帝指示建造出的方舟。方舟上还能携带七公七母“洁净的畜类”与鸟类,和一公一母“不洁净的畜类”,以在大洪水过去之后继续繁衍生命。最终诺亚一家与动物们在汪洋上漂流,直到放出的鸽子带回了橄榄枝,才意识到地面上的洪水在逐渐退去。诺亚方舟的故事是人类对古老洪水记忆的投射,而在基督教原罪说的宗教外衣下,故事又寄寓了人类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颂,人类在自然灾害前是弱小的,生命最终在灾难后能延续下去,人类将重新建立生活,恢复社会的秩序,人类和灾害的矛盾在对立后又能得到解决。因此,这一故事至今还是有意义的,也广为灾难片所用。如在《洪水》(1976)、《未来水世界》(1995)、《完美风暴》(2000)和《海神号》(2006)等电影中,人类或是遭遇洪水,或是遭遇船难,为汪洋所包围,命悬一线。在这些电影中,大水到处,生灵灭绝的惨景得到再现,并且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画面高度逼真,观众仿佛也置身于洪水包围之中,对于自身的生存有着一种痛感。这种痛感随着主人公们在水中的挣扎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这也是灾难电影悲剧性得以体现的途径。并且,与《圣经》中对大洪水的设定类似的,人类往往对灾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未来水世界》中,2500年的人们之所以被迫在水上浮岛生存,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盲目发展工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大量消融。

而“诺亚方舟”则寄托了人类在危在旦夕时对保全性命的全部期待。在《天地大冲撞》(

Deep

Impact

,1998),“诺亚方舟”并非实体的船,而是一个地下的秘密庇护所,它的作用便是在人类遭遇彗星袭击的灭顶之灾时,保全一小部分人类和一些生物物种,大家将在不见天日的庇护所中等待大劫难过去,再出来重建世界。而和《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一样,这个地下庇护所能收留的人是极有限的。最后,经过抽签,一百多万人成为能进入诺亚方舟的幸运儿。在这个去留生死被无情决定的时刻,人们或是坦然接受命运,或是悲痛祷告,或是进行犯罪活动等。电影中当洪水淹没人群时,还有相爱的人紧紧相拥的画面触动着观众。在被认为是《天地大冲撞》和《海神号》混合体的《2012》中,诺亚方舟则被实体化了。各国政府在地球崩溃之前就未雨绸缪地进行诺亚方舟的制造。方舟的建造基地被安排在中国西藏,美国人认为,建造方舟的巨大工程量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方舟建成之后,每张船票的票价高达10亿欧元,三艘方舟最多只能容纳120万人,在有钱有势者登船后,方舟的建造工人及其亲属们也纷纷从各种小道登船。主人公杰克逊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记者,他和家人不仅要千里迢迢赶赴青藏高原,还需要想到登船的办法。

“大洪水”仅仅是美国灾难电影中宗教文化符码的一个缩影。大洪水背后所蕴含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末世情结。人类个体的死亡导致人类出现了对整个地球文明和人类社会走向灭亡的恐惧,因此末世情结是在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只是在基督教文化中,这种情结被放大了。基督教中对末世论(Christian Eschatology)有着详尽的说明,《圣经》认为,耶稣再临时就是审判日,此时信靠基督的人数达到上限,旧的时代必须终结,而敌基督的末日也在审判日时来临。在审判中,追随敌基督者因为没有信靠基督而将永远受罚。而审判日来临前的预兆就包括了饥荒和地震这种灾害的频发。在美国灾难电影中,大量并不直接表现洪灾或海难的电影,也直接将人类置于现代文明毁于一旦的世界末日绝境之中。如外星生物入侵导致末日的《独立日》(1996)、《致命拜访》(2007)、《天际浩劫》(2010)等。在这些电影中,外星文明是人类完全陌生且几乎毫无抵抗能力的,外星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审判者的象征。

三、精神分析的表达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精神分析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批评中的理论支撑之一。在美国的灾难电影中,精神分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符码。当人类面临外在的种种困境时,人类在内在的精神领域也在进行着复杂的斗争,最终这种内心活动外化为某种具体的求生、求善的行为准则,灾难片想要叩问的生命意义也由此凸显出来。

例如,在《活火熔城》(

Volcano

,1997)中,由于洛杉矶地下深处的火山喷发,整座人口密集的城市都面临着来势汹汹的岩浆的威胁。迈克、巴恩斯、卡德、斯坦等人都面临着一种内心冲突,超我要求他们遵循一种理想的社会行为准则,而本我则要求主人公在灾难来临之际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主人公们大多都做出压抑求生本能,将集体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坚守工作岗位,直到最终拯救城市,这也是他们能够被视为英雄的原因。与之类似的还有《后天》(

The

Day

After

Tomorrow

,2004)。电影承认人都有着趋生怕死、回避痛苦的本能,这种本能本身是非理性的,当整个社会也因为灾难而进入到非理性的状态中时,人类必将因为放纵自己的本能而制造更大的混乱。电影中不听劝告而冻死在逃亡路上的大批美国人便是范例。而杰克及其同伴等人则为了营救他人而主动走进冰天雪地之中。正是这些角色身上闪现出来的理智、道德和自我约束,使得他们被观众喜爱。

美国灾难电影中的灾难尽管是虚构和想象的产物,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以及观众在这些文化影响下产生的种种潜在的情感和欲望。在深谙各类传统文化及其相关艺术元素的情况下,好莱坞以其高度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先进的影像技术,使其灾难电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并依然不断被加入新鲜内容的文化体系。

猜你喜欢

诺亚方舟符码图腾
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漂流记2》4·8开画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这条比较傻》等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符码的游戏艺术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