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吴宇森电影的审美内涵与题材转捩

2018-11-14

电影评介 2018年23期
关键词:铁汉警匪吴宇森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导演中,吴宇森是相当值得注意的一位。这不仅由于他导演天赋极高,拍摄出许多不朽的名作,还因为他是一位随着电影发展的国际大势而积极做出调整的导演。大陆电影界曾盛行五代导演分层的理念,但这种理念在吴宇森的身上并不适用,因为这种理念的划分依据是导演的拍摄题材与风格,而吴宇森的题材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且在题材内容变化的同时,还涉及了艺术风格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吴宇森影片最大的特点便是——变化。如果从1973年吴宇森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铁汉柔情》算起,一直到2017年的《追捕》,在这长达40余年的执导生涯,吴宇森的作品呈现出三个颇为明显而重要的转捩,由此划分,可将吴宇森的影片选材划分为明确的四个阶段。通观当前学术界对吴宇森影片的研究论著可谓数以千计,但这些论著多数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吴宇森的电影艺术方面,而对于吴宇森频繁的题材转向,似乎还缺乏细致深入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这吴宇森电影的审美内涵与题材转捩略加申述,以期更加正确深入地认识吴宇森的电影选材。

一、早期的警匪题材

吴宇森执导的处女作是1973年出品的《铁汉柔情》,该影片初次上映于1975年。虽然今天已经鲜有学者注意这部影片,但从当时的影评杂志的报道来看,《铁汉柔情》的问世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为沉闷的香港影坛增添了更加鲜活的色彩。《铁汉柔情》虽然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不过已经足够彰显吴宇森作为导演的天赋了。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民国时代的青帮与警署的纠葛,以及江湖恩怨等内容。虽然题材选用的是较为常见的警匪类,但故事情节相当曲折,且人物形象异常分明。尤其值得重视的一点,是《铁汉柔情》在警匪题材中注入了人物刻画的成分。通常来说,警匪题材的影片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打斗场面以及特效制作方面,但《铁汉柔情》则能在保持警匪题材的打斗本色之外,精心刻画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例如女主角叶凤,本是一位非常娇弱的女子,其父乃当地的侦缉队长,一夜之间被青帮帮主龙爷暗杀。面临这猝不及防的世变,叶凤逐渐成长为坚忍不拔的奇女子,想要只身为父报仇。而叶凤的未婚夫范明在得知叶凤父亲死于非命之后,决定协助叶凤一起报仇,在此期间,二人历经生死磨难,终于成长为可以托付终生的伴侣。无论是叶凤的勇毅,还是范明的坚定,其性格特征都是非常生动的。这种刻画人物的技巧,在吴宇森早期影片中已经崭露头角,这也成为了吴宇森电影制作的一贯特点,一直保留到了此后的作品当中。

吴宇森为何要将第一部导演的影片定义为警匪题材?这还需要从他生活的时代风潮去看待。作为成长在香港文化背景中的导演,吴宇森在20世纪70年代选择警匪题材作为自己影片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正是当时香港娱乐文化的缩影。那一时期,香港电影界盛行拍摄动作影片,其中既有民国题材的,也有抗战时期的,大概是因为那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过二三十年时间,人们的记忆还没有完全从二战苏醒过来,所以对于苦难的理解,对于武力的思考,一直是萦绕在那个时代的电影制作人心头的问题。

吴宇森在拍摄完《铁汉柔情》之后,又继续执导了《发钱寒》。这部影片上映于1977年,仍然是一部动作影片,但稍微有些变化的是,该片努力朝向喜剧方向发展,与色调严肃的《铁汉柔情》相比,我们可以感受到吴宇森在执导过程中对自我的不断突破。《发钱寒》启用了当时的大咖赵雅芝,这位带有灵动之美的演员也并没有令吴宇森和观众们失望,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高难度的角色扮演,还为整部影片带来了巨大影响,由此亦可看出一部电影作品的成功,不仅有赖于导演高深的执导天赋,还需要优秀演员的全力配合。总体来说,《发钱寒》最大的突破点体现在情节设计方面,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真假钻石的故事,在情节的设计上有着明显的改善,吴宇森连续使用各种错综复杂的故事线来组织影片,在喜剧的底色上增加了悬疑的意味。与《铁汉柔情》相比,《发钱寒》在情节的紧张和丰富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吴宇森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影片只有以上两部,但已经为他日后从香港电影界进军内地电影界做了相当积极高效的准备。一个最明确的证据,便是内地自20世纪80年代后才兴起警匪题材的电影,而《铁汉柔情》便得到了在公映的待遇,可见当时的内地电影界对于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且抱有借鉴学习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影,像《绝处逢生》《秘闯金三角》《风雨同路》《双头鹰之谜》等等,无论在打斗动作,还是情节编排方面,都有明显的仿效《铁汉柔情》之处,此处也可看出《铁汉柔情》在大陆产生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吴宇森在警匪题材中所展现的英雄主义情怀,并没有随着其后来的题材转换而泯灭难寻,因为只要看遍吴宇森的各部影片,虽然在题材方面各有不同,但无不充溢着浓烈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是因为英雄主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观念,它广泛存在于古今中外,不会因题材的转变而发生质的变化,只会因题材的不同而展现为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在警匪题材中,英雄主义展现为除暴安良;在吴宇森稍后的古典题材中,英雄主义则表现为侠义情怀。无论哪一种表现方式,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中前期的古典题材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进入80年代的吴宇森逐渐转向了对古典题材的吸收,开始执导部分以古代生活为内容的影片。今天的观众大多震撼于吴宇森在10年之前拍摄的《赤壁》,其实这种怀古的文艺情怀,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萌生了新芽。

吴宇森由现当代题材转向古代,应以1980年拍摄的《豪侠》为代表,这部诞生于20世纪70-80年代转折期的作品,是吴宇森致敬其导师张彻的影片,所以继承了张彻所惯用的暴力美学的拍摄风格。但可贵的是,吴宇森并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在继承的同时,有了极大的创新。了解港台动作片的观众都会对张彻的暴力美学又爱又恨,吴宇森当然深知其中三昧,所以扬弃了张彻的血腥画面,代之以浪漫的温情主义,所以这部看似应该充满着江湖道义和腥风血雨的《豪侠》,反而讲述了以江湖复仇为背景的儿女情长。其实,这种儿女情长已经折射出了吴宇森在选材方面的重要转换,即他开始寻觅古典世界中的婉约情绪,这标志着他选材的重大转换。也正是这种转换,使得《豪侠》与《铁汉柔情》等影片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用宝剑替换了手枪,更重要的是,以古典情怀置换了现代暴力,这种质的区别非常值得注意。关于《豪侠》的古典情怀,着重体现在台词的编排和情节的安置两个方面。《豪侠》的台词饱含着古典诗词的优雅韵味,甚至有不少台词带有文言语词的痕迹,让观众可以大快朵颐。在情节的安置方面,《豪侠》从我国唐代的传奇小说 中吸收了非常多的养分,例如男主角只身犯险又勇敢逃脱的情节,就深受唐代作家裴铏《传奇·虬髯客传》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甚至可以将《豪侠》的这一情节视为《虬髯客传》的电影呈现。近年上映的《刺客聂隐娘》在部分情节中也有效法《豪侠》之处,这可以反映《豪侠》对于古典武侠影片的启发一直没有断绝,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重要的模型作用。

《豪侠》在上映之初,便得到了影视界的极大赞誉。它的热映,给了吴宇森莫大的信心,在随后的几年里,吴氏又拍摄了两部带有鲜明的古典情怀的影片,即《少林门》与《苍天航路》。前者讲述的是在清末一波又一波的反清起义中,少林寺所发挥的侠义作用,这部影片因为成龙主演而名声大噪,而洪金宝担当武术指导,也使这部影片充满了真实亲切的侠义风味。《苍天航路》则是吴宇森执导的关于日本三国时代的历史影片,讲述的是日本诸岛渴望国家统一的情怀,在大陆并未公开上映,这使得国内观众对这部影片的了解较少。事实上,《苍天航路》的古典情怀异常浓烈,影片一开始便以日本镰仓时代的宰臣丰臣秀吉的七言律诗开篇,使影片从开始便沉浸在唯美的古代文化中,此后影片的取景和人物对白也都是富于浓厚的古典修养,这使得《苍天航路》的艺术感染力大为增强。无论是《少林门》的侠义情怀,还是《苍天航路》展现的大一统精神,都是古典情怀在吴宇森影片中的展现,这两部影片与《豪侠》共同宣布吴宇森完成了由早期的警匪题材向中前期的古典题材的转变。

至于2008年上映的《赤壁》,则完全代表了吴宇森古典情怀的巅峰之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这首《赤壁》是唐诗中的名作,而吴宇森的《赤壁》则是历史影片的名作。与杜牧的改变历史相似,吴宇森在电影《赤壁》中也对历史记载作出了一定的修改,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更好地将历史人物的不同特点呈现出来,从而在历史哲学的高度分析以往的兴旺经验。影片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尤其占足了戏份,他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他与朝臣的政治博弈,他与孙权的明争暗斗,所有这些刻画,都为观众带来了一个更加符合历史事实的周瑜形象。《赤壁》与《少林寺》和《苍天航路》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它们皆属于吴宇森拍摄的古典情怀的影片,但《少林寺》和《苍天航路》还没有升华到历史兴衰的哲学层面,而《赤壁》则已经达到了这个高度。影片中曹操有一句特别值得注意的台词:“无论这战是成是败,牺牲的都是我们曹魏的将士。”这句话若非对中国以往的历史有着全盘的把握,是感悟不到这么深刻的道理的。正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赤壁》由古典情怀升华到历史感悟的历程,也在曹操的这句台词中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吴宇森从早年的警匪题材转变到中年的古典情怀的历程非常顺利,也非常成功,但这一转变却并不是吴宇森题材转移的终点,而只能视为其执导道路上的中转站。这一中转站指向的方位便是吴宇森中后期的文化寻根题材,再次作出重大题材改编的吴宇森,继续创造着属于他特有的风格影片,逐渐在香港影视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绚烂标签。

三、中后期的文化寻根题材

吴宇森将作品题材转向于文化寻根,实际上是完全符合其一贯的美学追求与哲学思考的。如上文所说,古典题材已经使吴宇森感受到了隶属于中国传统的美学规范,但仅仅有美学还不足够,优秀的导演还需要在美学范畴之上,开拓出哲学层面的内容。以吴宇森沉迷的古典题材来说,其向哲学层次的演进,势必导向文化寻根的方向,这是因为身处现代社会,想要理解古典意义,必须向上追溯,将文化之根寻觅出来。

1986年拍摄的《英雄本色》使得吴宇森再次成为人们追捧的金牌导演,并因这部电影而收获了第23节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这不仅是因为这部影片请到了周润发、张国荣等顶尖巨星,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富于哲学意味的情节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彼时香港文化界的强烈诉求——文化寻根。如果从表演风格来看,《英雄本色》是不折不扣的动作片,从这一层面来看,似乎吴宇森再次回到了他早期的警匪题材中,然而这只是表象。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是吴宇森注入了文化寻根的意识。因为这部影片以宋子豪和宋子杰的兄弟情为主线,实际上反映出浓烈的向传统伦理文化寻根的意识。

但最明显的带有文化寻根色彩的影片当属《赤壁》,这部影片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展现了吴宇森影片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共同特点。从吴氏第二阶段的选材特点来看,《赤壁》是吴宇森中意的古典题材;但从第三阶段的选材特点来看,《赤壁》将吴宇森的文化寻根情怀和盘托出。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才使得《赤壁》成为吴宇森自己在晚年拍摄的最满意的影片。只要是读过《三国志》的观众,都会发现《赤壁》所讲述的情节与原书有很多不同,这些看似突破了历史限制的影像,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吴宇森这位现代导演在文化失格的当今,对传统文化的冷静思考与热烈回归。《赤壁》首先在取景方面摆脱了传统影视作品概念化的方式,而是精心选用了能够体现东吴水乡色彩的丽水作为拍摄地,其间流淌的涓涓溪流与阴晴不定的梅雨天气,为重新演绎波谲云诡的三国时代注入了清新的元素,也为还原这个紧张的时代,奠定了舒缓的情感基调。这种寓思考于历史,寓写景于抒情的追求,正是典型的文化寻根。在《赤壁》这部影片中,吴宇森的终极追求并不是完美的还原历史,而是从历史中找出值得今天的观众借鉴的元素。换句话说,吴宇森呈现古典,不是为了泥古不化,而是为了古为今用。

总体来看,《英雄本色》与《赤壁》虽然在内容上看,分属现代与古代,但在文化寻根的层面来分析,则完全是相通的。

四、后期的都市题材

如果说文化寻根是从现在回到过去,是一种逆向思维,那么从现在展望未来便是一种顺向思维,这仍然是电影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宇森在完成了文化寻根的题材之后,选材再次出现了重要的变化,这边是他开始逐渐关注当前的都市题材,进而从现在的都市题材,传递自己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若干思考。这一转变,仍然需要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分析。吴宇森频繁往来于大陆和香港,这两个地区在最近20年间,均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都市文化成为时尚文化的主流,其发展态势不可小觑。吴宇森敏感地体验到了这种变化,遂在自己执导生涯的后期,再进入全新的都市领域进行了探索,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3年拍摄的《记忆裂痕》便是吴宇森对都市文化的首次探索,影片讲述的是围绕IT产业圈中的高端人才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情节丰富,且暗示意味非常明显,最具含义的情节就是迈克尔·詹宁斯在每次为公司编号程序之后,都会主动删去自己脑海中的记忆残留,这样既保留了知识产权永远不会外泄的可能,又能为后续的编程留下更多余地。在这部上映于美国的影片中,吴宇森对于都市文化并没有完全采用肯定的态度,而是在肯定中包含了冷静的思考。詹宁斯的经历虽然满足了当代人对于酷炫科技的所有想象,但他本人已经犹如一台行走的机器,没有人性的思考与知识的自由。但脱离了上述要素的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的价值,或者体会人的快乐呢?吴宇森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但是《记忆裂痕》的大结局设置为詹宁斯和与他相连的电脑设备全部崩盘,这还是暗示了吴宇森对于畸形发展的都市文化的否定。

无独有偶,2004为宝马公司执导的广告短片《hostage》也体现了吴宇森对只重利益而不讲人情的畸形都市文化的鄙夷,这部短片讲述的是在紧张的时段内拯救人质的故事,虽然是为宝马车的优异性能做广告,但吴宇森的选材仍然涉及了都市文化中的利益关系,而且采用的仍然是近乎否定的态度。从这一点来看,这部广告短片要传达的精神与《记忆裂痕》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从上述内容中,已经可以看出吴宇森对于畸形发展的都市文明是表现了非常深刻的忧思的,这与近些年来一味鼓吹都市文明的影片有质的不同。吴宇森的思考显然是非常深刻的,因为在物质生活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反而有所降低,这种异常现象的背后显然暗藏着若干留待挖掘的原因。吴宇森敏感地发现了这一现象,所以在晚年毅然决然地对自己的影片选材进行了又一次改变。在这一转变背后,展现了一个用终生执导电影的导演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不懈思考,这种情怀和努力是值得所有观众致敬的。

结语

从早期的警匪题材,到中期的古典与文化寻根题材,再到后期的都市题材,吴宇森执导的三次转折都具备着相当合理的逻辑,这种多变,在追求稳定的导演界中是不多见的。但是吴宇森在每一阶段,都执导出了非常值得注意的成功作品,这既要归结于吴氏的导演天赋,也要归根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孜孜矻矻于导演艺术的恒心。他从不满足于停留在缺乏变化的阶段,时时刻刻保持着一个优秀导演应该有的嗅觉,又能与时代大势相结合,所以尽管已经七十高龄,仍然积极将自己的电影艺术与时代发展相联结,准确把握这一行业的发展大势,所以吴宇森的影片不仅不过时,还很逢时。这种逢时,从浅层次来看,表现在题材全新,而从深层次看,则表现在其背后的思考。思考,才是吴宇森一切影片的魅力。

猜你喜欢

铁汉警匪吴宇森
劫河
Quantum algorithm for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embedding
“陇上铁汉”安维峻:有一颗无所畏惧的爱国之心
“警匪”“谍战”齐上演,督查战线谱新篇
见谊忘利
万荣县:首演廉政蒲剧《铁汉公薛瑄》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实拍王吴宇森(John Woo)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