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驻馆加工人员职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11-14陈涛
陈 涛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目前,随着图书馆编目外包业务常态化,大量图书馆配商派遣图书加工人员驻馆加工,俨然成为图书馆编目加工业务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界对于驻馆加工人员的讨论多以图书馆为视角探讨编目外包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等问题,对驻馆加工人员这一就业群体的工作现状与援助对策研究不足。本文对昆明14所高校图书馆驻馆加工人员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分析驻馆加工人员目前面临的职业困境,力求还原他们的生存状态,探讨驻馆加工人员的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以期建立与图书馆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1 驻馆加工人员工作现状
1.1 驻馆加工人员市场概述
目前,在昆明图书馆配市场具备驻馆加工实力,拥有图书加工团队的商家有5家:省外商家2家,分别为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省内商家3家,分别为昆明春晓图书经贸有限公司、昆明新知集团、昆明新华书店连锁有限公司。驻馆加工团队人数平均在10人至20人之间,他们几乎负责昆明当地所有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外包业务。其余书商虽同图书馆有着正常图书销售往来,但无自己的驻馆加工团队,一般采取购买劳务服务,雇佣具备驻馆加工实力馆配商相关业务团队的模式,解决合同中承诺的驻馆加工问题。如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曾委托昆明新知集团负责其昆明市场的图书驻馆加工业务,上海汇友图书有限公司曾委托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负责其云南片区的图书馆驻馆加工业务。
这两种驻馆加工人员派驻方式实际是书商基于营销成本考量,与整个昆明市图书馆配市场份额呈正比关系,即占据图书销售份额大的书商多拥有图书加工团队,份额少的书商多采取购买劳务服务方式解决图书馆要求的驻馆加工事宜。
1.2 驻馆加工人员构成情况调研
根据笔者对昆明14家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馆配商派遣驻馆加工人员在年龄、学历、工作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现从工作模式、人员构成等方面进行概述。
目前,活跃在昆明图书馆配市场的驻馆加工队伍有5家,他们根据图书馆每年购书量、要求编目完成期限,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一个驻馆加工小组平均人数为2人至3人,其中一人负责图书编目、对账业务,其余人员负责图书拆包,粘贴磁条、书标,上架等业务;最小的加工人员构成可以是一名熟练掌握图书驻馆加工全部流程的资深业务人员,他全面负责中标书商图书驻馆加工的一切事务;最多时可达10人以上,主要以年底完成高校图书馆预算外突击图书采购任务为主。
从人员结构来看驻馆加工人员大致可分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从各大图书馆采编岗位退休的馆员,他们具有精通业务的优势,对于编目工作驾轻就熟,理解和掌握各大图书馆对于图书编目工作的个性化要求,善于同图书馆采编部门沟通,受到图书馆普遍欢迎;第二类是以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学生为主,他们一般为女性,学习能力较强,拥有一定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经过短时间培训可迅速掌握图书上机编目流程与方法,达到派驻图书馆从事图书加工的要求;第三类是以文化水平偏低的劳务人员为主,包括城镇下岗职工、城中村失地农民、年龄偏大务工人员,均属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他们主要负责图书搬运、图书粗加工等劳动强度大,重复性高的工作、不涉及上机操作,此类人员虽从事驻馆加工最基础的工作,但他们的效率直接影响图书驻馆加工整体工作的完成进度,受到书商额外关注。
1.3 驻馆加工人员收入模式
目前,昆明图书驻馆加工市场多以计件工作量为报酬发放的主要依据。以昆明新知集团外派图书加工团队为例,图书加工的每一个流程、工序均被细化成相应的计件单位,以满足派驻团队总体工作量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平衡。例如,该公司规定业务人员粘贴书标一对为0.03元,粘贴磁条为0.02元,编写一条无法套录数据的MARC为0.6元,修改可套录图书MARC数据为0.3元。这种精细化计件模式有利于书商监控驻馆加工人员工作质量与效率,被各大书商广泛采用。此外,为留住人才,书商还给某些特定稀缺岗位人员实行计时工资制,以具体工作的最终完成效果为工资发放标准。例如,书商返聘的图书馆采编部退休人员、西文图书驻馆编目人员均实行计时工资制。最后,根据驻馆加工单位地点远近与交通便利程度,驻馆加工人员会按天得到一定的食宿与交通补助。
1.4 面临的困境
第一,工资水平较低,待遇差。除退休返聘馆员外,驻馆人员对自己的薪资水平不甚满意。根据对昆明市5家驻馆加工团队近二十人的调查,昆明驻馆加工人员2017年平均每月工资水平普遍在2 000元至3 000元之间。由于采取以计件制为主的工资发放模式,在业务淡季如春节假期、高校寒暑假,他们的工资水平线甚至在昆明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即1 670元)附近徘徊。而令人遗憾的是图书馆配商为降低成本,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缓交或不缴企业应承担员工社会保险费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更是令驻馆加工人员的生活缺乏保障。
第二,工作强度高,缺乏休息时间。由于图书馆对图书到馆加工的时效性有合同约定,图书馆配商为满足图书馆需求,会要求驻馆人员在不增加人数的情况下,通过加班按时完成图书加工任务,但因为公司核算工资采取的是计件制,驻馆加工人员既得不到加班工资又无调休可能,合法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在任务紧的业务旺季如3月、9月高校开学,5月图书招标高峰,驻馆加工人员每周普遍工作6天至7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严重超过我国劳动法规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享受劳务服务的甲方一般对此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更助长图书馆配商的违法用工行为。
第三,提升空间有限,职业倦怠情绪蔓延。伴随阶段性高强度、超负荷运转的工作性质加之薪资提升较慢,导致驻馆加工人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情绪。在调研过程中80%的驻馆加工人员未将驻馆加工视为自己将来从事的主要职业方向,只是作为解决目前生计问题的一个缓冲。这直接导致驻馆加工队伍不稳定,编目外包业务质量降低。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3年昆明驻馆加工队伍的人员大致换血将近70%。熟练掌握图书加工人才的流失,一方面加剧图书馆配商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图书馆与相关人员的业务磨合时间,降低编目外包效率。
第四,缺乏职业规划,对前途迷茫。驻馆加工人员由于学历、年龄、性别的制约,缺乏自主择业远景规划。例如,驻馆加工中的年轻人多以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他们对于前途的憧憬被每天繁重、重复的工作所替代,缺乏学习业务与提升自我能力的时间、机会。在调研中大部分驻馆加工人员流露出想离职的情绪,然而对于新工作的愿景只是停留在薪资水平较现在提升、公司能否正常购买社会保险阶段,对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有的放矢地寻找符合自身兴趣、专业背景工作的意愿不强。对于学历不高,多以中年妇女为主,从事图书粗加工的驻馆群体,稳定是她们就业考虑的第一要务,在就业面随年龄增长日益变窄的客观现实下,逆来顺受、妥协接收雇主不合理的加班工作要求,成为她们换取工作机会的砝码,安于现状、缺乏职业生涯中的危机意识是她们目前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2 图书馆馆配商对驻馆加工人员的态度
一些拥有驻馆加工队伍的图书馆配商面对驻馆加工人员跳槽频繁的职场大环境,为节约劳务成本,主动放弃为留住业务骨干而实施的深度培训、继续学习、增加工资等常规措施,转而采取“暂扣每月绩效,年底统一发放”,“入职满二年,才购买社会保险”等非常规手段,限制驻馆人员正常流动,导致劳资双方矛盾激化,关系紧张。另外,部分图书馆配商将驻馆加工队伍与图书销售、公司运营管理团队切割,认为驻馆加工可采取临时聘用、业务转包方式解决,忽视驻馆加工团队建设。以至于书商对于图书采购招标中“图书供应商应拥有考级认证资质编目员”的行业规定敷衍了事,大量图书馆馆配商采取异地借取资质证书的形式,搪塞图书馆的人员需求,这给日后图书驻馆加工的质量带来隐患。
3 驻馆加工人员摆脱困境的策略
3.1 合法维权,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部分驻馆加工人员的劳动力市场属于弱势群体学历低、年龄大,就业困难,择业的艰辛使他们缺乏维护自身劳动就业权利的勇气与手段,一部分驻馆加工人员与图书馆配商甚至只有口头工作约定没有书面用工合同,导致维权困难。一方面驻馆加工人员要学习我国保障公民合法劳动权利的法规政策,对超长用工时间、不购买社会保险、扣压绩效工资等实际已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的行为,进行合理维权,必要时可向相关部门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另一方面,作为外包服务的受益者,图书馆要本着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角度协助驻馆加工人员维护自身权益。例如,昆明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驻馆加工人员赴馆加工前,会备案驻馆加工人员与馆配商所签书面用工协议,审核驻馆加工人员从业资质,无用工协议人员、资质不符人员一律不准参与驻馆加工工作,以便在发生劳务纠纷时作为第三方,规避法律风险,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客观上也为双方劳务仲裁、诉讼等事宜保留相关证据。
3.2 图书馆界要消除行业歧视,关心驻馆人员
首先,图书馆要转变驻馆加工人员是外派人员,只提业务工作要求不负责用工管理的定式思维,要加强对驻馆加工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驻馆加工人员熟练掌握驻馆加工各项业务流程,这既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也为致力于从事图书加工事业的个人创造良好的学习业务环境。其次,要妥善解决图书驻馆人员在驻馆期间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采取诸如主动办理单位临时一卡通以便于驻馆人员出入门禁与日常消费、同后勤部门协调允许驻馆人员乘坐单位交通车、提供午间休息场所等措施,化解驻馆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身份藩篱,使其安心在图书馆工作。最后,图书馆要加强同图书馆配商的沟通,做好驻馆加工人员的工作统计,为驻馆人员的劳务付出证明,尽可能为他们争取就业中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
3.3 企业要重视驻馆加工队伍建设
驻馆加工团队是衡量图书馆配商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图书馆配商要针对不同驻馆加工人员群体提出个性化方案,维系相关业务工作良性有序运转。首先,采取晋升、调级、培训等正面激励措施促进驻馆加工队伍稳定;其次,履行企业责任,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解除驻馆人员后顾之忧;第三,优化薪酬构成体系,实行以计件制为基础,用底薪、补助、提成、奖金等薪酬形式改善驻馆加工人员待遇,留住人才;最后,梳理驻馆加工人员管理流程,使企业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并行不悖,增强员工归属感。
3.4 加强自身能力,改变工作境遇
由于驻馆加工市场鱼龙混杂,加工团队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昆明不少图书馆已经采取指定驻馆加工人员专门负责编目外包业务。例如,云南高校图书馆平均中标商家在3—4家,但为图书加工标准统一,部分图书馆会委派一家图书驻馆加工队伍负责多家书商的图书加工业务,一个好的驻馆加工团队甚至会被提前预约。这对驻馆加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提出更高要求,优胜劣汰趋势明显,倒逼驻馆加工人员由粗放式的加工向精细化、标准化的服务发展,驻馆人员工资待遇也伴随业务量上升而水涨船高,驻馆加工人员要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找准定位,占有一席之地。
3.5 多方引导,转变就业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待遇、薪资等方面的影响,驻馆加工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态度经常被外界所诟病。一方面,图书馆要优化过程管理,利用制度引导工作人员正确认识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另一方面,政府相有关部门、企业要对驻馆加工就业群体开展专项就业辅导与培训,帮助驻馆加工人员厘清“就业理想与现实需要”“主观期望与实际待遇”“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关系,树立职业自信。驻馆人员自身也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目前从事的工作,用业绩回应外界质疑,为以后的职场生涯做好铺垫。
4 驻馆加工行业展望
4.1 团队精简趋势明显,行业前景向好
目前,图书馆配市场趋于饱和,馆配商竞争激烈,导致昆明市各级各类图书馆购书折扣逐年降低(含驻馆加工服务的图书销售平均折扣已由2014年的7.3折,下降到2018年的7折),在出版社进书成本有增无减的现实下,减员增效成为各大图书馆配商维持企业运作的必然选择,驻馆加工人员往往成为首选目标,编制被缩减。驻馆加工人员目前应对减员风险的选择如下:一是选择其他行业,直接离职;二是企业内部岗位调动如转移到市场销售、文员等岗位。被动的应对策略使驻馆加工行业一度前景黯淡。但驻馆加工行业仍是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核心之一,是图书馆配商能否中标的主要参考依据。图书加工成本成为馆配商与图书馆采购价格博弈的中心,图书馆界对驻馆加工质量、效率、品质的要求,必将促使馆配商重视驻馆加工团队建设,以适应图书馆的需求,使驻馆加工成为图书馆下游服务市场的利润增长点。驻馆加工人员的薪资、待遇会随之改善,行业大有可为。
4.2 开拓思路,适应市场需求
据笔者对昆明驻馆加工队伍的调查,一些掌握图书馆客户资源,口碑良好的驻馆加工人员,已经尝试脱离馆配商,以私人个体、小微企业等形式承包图书馆配商的驻馆加工业务,并可享受国家为鼓励个人创业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各项惠民政策。这种模式有利于馆配商剥离尾大不掉的驻馆服务,将更多精力投入在图书市场的营销;也有利于驻馆加工人员二次创业,他们所成立的“图书加工公司”不隶属于任何一家书商,可根据书商提供的价格选择性接单,对提高自身待遇水平,维护正当劳动收益有较大帮助。作为图书馆也可享受到价格合理、更加专业的驻馆服务,有助于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图书入馆上架效率。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2018年驻馆加工队伍由6家馆配商各自为政,变为允许图书馆配商联合聘请专业图书加工公司负责馆内图书加工事务,避免了馆配商因图书到馆时间缺乏统筹,导致驻馆人员窝工,图书摆放过于分散,致使存放空间不足,驻馆人员过多造成办公区域、设备紧张等问题。每月图书编目加工上架总量由月均1.5万册,提高到2万册,收效明显。总之,驻馆加工人员要发现商机,抓住机遇,进行职业转型,改变职场固有思维的束缚,在驻馆服务市场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就驻馆加工业务而言,它属于图书馆目前的刚性需求,驻馆加工人员要提高个人综合业务能力,转变择业理念,找准定位、敢于创业;馆配商和图书馆要改变用工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驻馆加工人员树立行业自信,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待遇,支持业务人员流动与转型,促进驻馆服务行业升级,达到三方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