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安澜,将军何时采薇归

2018-11-14沙杨

莫愁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师长缅甸日军

文/沙杨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戴安澜是远征军殉国的最高将领,他是毛泽东主席亲笔赋挽诗的民族英雄,更是被习近平主席称为“奏响英雄凯歌”的抗日将领。他在牺牲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固守同古,因上大计未定,与后方失联,敌军行动迅捷,现孤军奋战,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临危受命,异域扬威

滇缅公路又称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中国政府为抢运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于1938年紧急修建而成。文史资料记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唯一的物资运输通道,又称“抗战生命线”。

1941年,日军开始密集轰炸滇缅公路,导致援华物资总量急剧减少。1942年,日军三个军重兵集结,于泰国登陆入侵缅甸,妄图切断滇缅公路。日军一旦得逞,将切断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国内战略物资储存最多仅能维持三个月。蒋介石在中英美联合军事会议上发表声明:“我国作出决定,将派兵缅甸,与日寇决战。”中国远征军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由第5军、第6军、第66军编成,时任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临危受命,率领第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开赴缅甸。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自行改名为“安澜”。

戴安澜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毕业后,他以排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东征,因在多场著名战役中屡立功勋,于1939年晋升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少将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是当时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在同古保卫战前,蒋介石单独召见了戴安澜,询问第200师能否在同古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安澜立下军令状:“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公路、水路和铁路的枢纽地,城北是永克冈机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戴安澜驻防同古的最初目的是联合英军同日寇会战,但当时英军为保存实力,并不愿意与日军正面开战,原计划的同古会战变成了同古保卫战。而国民革命军派系间互相推诿,美军指挥官史迪威指挥权限不明,致使戴安澜所率第200师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写下给妻子王荷馨最后一封家书时,戴安澜正和全师将士坚守缅甸同古城,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依旧誓死抵御到底。他对着全体官兵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在同古,日军遭受了太平洋战争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戴安澜率部同4倍于己、配备有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以寡敌众,歼灭日军5000余人,取得了出国战斗的首次胜利,打出了国威。消息传入国内,振奋全国。

沙场殒命,遗志无违

突围同古后,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在掸邦高原的密林中艰难跋涉,给养严重不足,已是极度困顿,但此时第200师又收到了中央军部收复棠吉的命令。在做了简单的部署调整之后,戴安澜带着残缺的第200师星夜奔赴棠吉。到达棠吉当天,戴安澜便率部发起总攻,此时的他心里很清楚,部队已经打不起消耗战,必须一鼓作气攻克棠吉。戴安澜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冲锋陷阵,由西侧强攻敌方警戒阵地,硬生生撕开突破口,一举夺下棠吉。战况异常惨烈,他的两名副官,在冲锋时一死一伤。

然而,此时局部战斗的胜利,已无法遏止整个缅甸战场上中英盟军的急速溃败。大量增援的日军由泰国登陆,穿越缅泰边境1500公里的原始大森林,出现在中国军队后方,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形势危急。此时英国提出,可以在印度以难民身份收容第200师。这个提议被戴安澜断然拒绝,他对手下的将士说道:“我生来即为中国人,死亦是中国的魂,我死也不去印度听洋鬼子的使唤,宁与日寇战死沙场,绝不苟且偷生。”戴安澜带领第200师仅存的6000多名将士进入缅北野人山,他决心带着将士们回家!

在归国途中,第200师要经过两条河流、三条公路,共计五道日军的包围圈。每经过一道包围圈,戴安澜就要率部与日军血战一场,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1942年5月18日,第200师兵分两路到达细抹公路,这已是日军的最后一道封锁线。前方部队突然遭到大批日军伏击,意欲逃跑的缅甸向导被士兵抓了回来,但向导坚决拒绝为他们带路。戴安澜气极,不停用马鞭猛击自己的马靴,随后命令部队立即分散突围。副师长郑庭笈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否改到晚上?”戴安澜悲怆不已:“关公走麦城,也不过如此。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只能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日军据险扼要,用机关枪、步枪和炮火交叉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第200师伤亡惨重。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戴安澜的胸膛,一颗射进了他的腹部,但是他继续镇定指挥部队,直至突围成功。

第200师给养中断时间太长,无医无药,加上正值缅甸雨季,气候潮湿闷热,戴安澜的伤口发炎溃烂,伤势迅速恶化。5月26日下午5时,当第200师顺利抵达缅甸江畔时,戴安澜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以身殉国,年仅37岁。

弥留之际,高烧不断的戴安澜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他强打起精神,拿起作战地图,作了最后的作战部署,他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反攻,反攻,祖国万岁!”

官兵按照戴安澜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抬回国内。据戴安澜的副官回忆:“当时用担架抬着戴师长,大概两三天后,遗体就腐烂流水了。没有办法,我们就砍了些木头,把师长的遗体火化了。点火时,战士们一边敬礼,一边哭泣,‘戴师长,戴师长’地不住呼喊。”

戴安澜虽然牺牲了,但第200师依旧坚定地执行他“必须成建制回国,不在缅甸做流亡军”的命令,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翻越缅甸高黎贡山,进入国境。

采薇魂归,举国泣然

1942年6月2日,第200师残部突破重围,到达云南腾冲,戴安澜的遗骸回归祖国,他的灵柩先后经过云南昆明、贵州安顺和贵阳、广西柳州和桂林,最后运抵广西全州举行国葬。

灵车在国内行驶时,赫然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首高挑着戴安澜殉难时的血衣。灵柩转送每到一地,人们无不致敬默哀。在全州,有一位老者为将军献出了给自己准备的楠木棺;在昆明,迎灵队伍至十几万人,长达数里;在贵阳,市民自发沿街摆设祭品,祭奠为国捐躯的戴安澜;在柳州,学校师生列队去火车站迎灵,并举行纪念大游行;在桂林,各界群众自发前往瞻仰。

毛泽东为其写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同古)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伤亡过半,让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全面失败。但远征并没有结束,甚至只是刚刚开始。

退回国内的部队于云南重建远征军,后称滇西远征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间与撤至印度的中国驻印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收复了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于畹町会师,彻底打通滇缅公路,一举夺得滇缅战场上的全面胜利。中国军队两次入缅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更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长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英雄的事迹依旧流传着。戴安澜将军的遗骨被安放在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烈士墓位,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前来瞻仰烈士的人们至今络绎不绝。

猜你喜欢

师长缅甸日军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师长卖马
师长的天空
缅甸记忆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选材不典型,形象不鲜明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