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诗词写作为运用诗词形式的文学创作
2018-11-14蔡世平
蔡世平
中华诗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艺术。这种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以最精短也最精妙的语言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最微妙的情感。文学艺术性是中华诗词的生命。但是,当代旧体诗词“文学性”式微和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谈旧体诗词,不能不首谈其“文学性”。诗词写作,实质就是诗词文学创作。当代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以白话文话语形态为基础的文学。这是文学的时代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当代诗词应当积极适应这一时代潮流的变化,主动融进当代小说、当代散文、当代诗歌(新诗)、当代戏剧、当代影视等“当代文学”创作中去,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诗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书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生动记录当代人喜怒哀乐的诗词文学作品。唯其这样,才能赢得今天旧体诗词的时代尊严,也才能赢得今天旧体诗词的文学地位。
写诗是手段,文学创作才是目的。可是,这个问题在今天的旧体诗词写作中似乎被颠倒过来了。写诗填词,直接成了目的。这样一来,诗词的文学性被大大消解了。这就要求诗词作者要转换思维,调整写作角度,变诗词写作为运用诗词形式的文学创作。角度变了,写作的态度就会随着变,对诗词的要求也会变,语言、意象也会变,结构也会变,总之,会带来一系列变化,使诗词写作呈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按照当代文学的艺术性要求和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进行创作,是诗词作者应当接受的一种写作思维。诗词作者要认识到,当代文学文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几代知识分子和作家、诗人的共同努力,将中华传统文学精华和西方现代文学经验,合为一炉,熔铸锻造而成的。这个文学文本坚守旧体诗词平仄格律,是融进新的语言、新的意象、新的构造的文学文本。我以为,文本不是完全指外部形式,它应当包括内部的精神构造。今天的诗人,要完成旧体诗词写作从“旧”到“新”的漂亮转身。早转身,早受益;晚转身,晚受益;不转身,不受益。要知道,用今天的语言和思维来写旧体诗词,会使旧体诗词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会使诗词写得更好,更受当代人欢迎。
作为文学的诗词创作,就不会总是纠缠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比如平水韵、新声韵之争。我看这种争论的意义不大。真正的诗人,自然不会理会,理会的只能是靠“技术”吃饭的写诗匠。如果你的诗词文学性强,读者认可是诗词,是真东西,即使不符合平水韵或新声韵,也可以成为好诗词。而即使你完全合辙押韵,起承转合样样都全,但如果没有文学艺术性,那也不能算是好诗词。
文学是一项严肃的、崇高的事业,按照文学的规律和要求来创作,你就会把写作当成一种新的发现和创造。这个世界原来没有人发现和本来没有的东西,被你发现了、创造了,你就会享受到对社会贡献的欢愉与快乐。文学是金子,金子不可能泛滥,泛滥的只是垃圾。你把诗词当文学作品来写,就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字,让文字活起来。就不会写很多,事实上也写不了那么多。提醒诗人注意一个事实:读者不是记住你的多,而是记住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