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衣边吹散余馨①:论青凤词

2018-11-14赵郁飞

心潮诗词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散花

赵郁飞

青凤(1964—),本名李静凤,字羽闲,青凤其别署,斋号散花精舍、褪红簃、曼陀罗龛,南京人,生于扬州。幼甫识字,即为老宅中太师椅背所镌李谪仙、贾阆仙诗境界所摄,神往古意。十二岁学诗,十八岁填词,师从当代名家俞律。《散花词》、《散花词续》凡六百八十二首,非徒数量为百年女词家之冠,琼思玉想,尽态极妍,粹然为当代婉约大宗。俞律评曰:“善于鉴裁,更聪慧异于常人,乃得非常情之情,非常理之理,非常趣之趣。翰墨会心,真有须眉不能及处。”刘梦芙致函谓:“清芬拂拂,仙骨珊珊,洵万难得一通才。”青凤为传统作者中较早介入网络者,曾任著名诗词论坛菊斋版主,网人咸重之,至有“焦明不至,河不出图”之叹。洗砚斋作《青凤曲》赞曰:“海内纷传顾太清,人天未绝相思种。”“一时群笔荡风雷,独见天花散卿手。”诚非夸饰语。

一、“藕孔藏身”“天机触发”的创作观

青凤昔年序刘晏如《小庭霜月杂存》有云:“想吾人皆为耽于文字者,或共慕于千古同构高贵绝美之化境,或共沦于累世之文字宿命乡愁。而负此种种怀想,辗转觅诸红尘。”在《散花集》自序中,“耽溺文字”“潜沦宿命”语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为不能尽驱的“结习”。越九年,青凤作为当代女诗人代表入选《诗书画》期刊,进一步发潜阐幽,向我们展示了她丰美的心灵世界:昔帝释与修罗战,修罗败北,走避藕孔不见,则藕孔实为避地藏身一大佳处。吾人生此世中,有诸多身不由己、事不得已,障眼红尘避无可避。况余非有勇力者,凡事皆欲逃之避之,而当避无可避时,则生出大苦恼。文字一道,遂为余之藕孔矣。所谓一生但与笔砚知交,此乃脆弱者生存自欺之道,原不足为训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吾辈时与己晤,或能独有感会于天乎……司马氏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韩昌黎亦云:“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故诗词以骚雅为特质。盖以文字悟入人生之苦境,又将此苦境化为美境,得相与慰藉也。因美乃是弃绝现世一切利害关系之物,故诗词度人超脱,以助精神上升不堕,人藉诗词亦为暂时解脱之道。此亦言诗禅相通,皆求内证以达解脱。然诗为方便法门,禅乃究竟法门,诗由动入静,禅由静以入于寂灭尔。

故此,偶有兴会,若虚室枯坐,有忽来之风雨,若夜窗独寤,见乍到之明月,一时得句,如同天机触发者,是为最自然浑成之上品。一生中,此境难遇也。至若搜索枯肠,饤饾成篇,不过中者小蛮针线、下者老僧百衲衣耳。此亦人人皆知之理,而未必人人易取之径。天地间原有一种音节、文采,必待吾心皈依、暗合于此道,方允一窥其妙。斯亦藕孔中别有之天地也。文字本缘情而作,又遑论为己、为人,因时、因事,要皆是天地间一种大同情,百川到海,大乘小乘终归于一乘也。究竟此一人,犹是此世间之一人,此一藕孔,亦犹是此天地间一物耳。

一席倾谈,可谓明心见性。从这段话中,我们至少可辨认出三点:1.诗词于青凤首先是“避地藏身”“暂时解脱”之所,即今人秦紫箫“人间更辟小红尘”意是也。虽自谦为“脆弱者生存自欺之道”,然在此“佳处”中,作者能够自摒俗虑,上探所谓“万缘俱寂”之界,“苍茫独立于寂寞无人之区”而心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诗词所以可贵,正在“为己”,这与强调“为人”的“老干体”之流自有霄壤之别;2.诗词乃人生慰藉,故应为一尘飞不到之“美境”,由此必生发出惟美是求的雅正一路的艺术祈向;3.颇带有几分神秘主义的“天机触发”论虽不过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古训重提,亦可觇见其严敬庄肃的创作态度。

词心端粹,一丝不乱,也难怪《散花词》之淹雅精洁世所罕觏了。卷中《忆旧游·题旧稿》最能见“我”与“痴语”也即佛家所谓“文字障”的往复周旋:

对斜行矮卷,褪染轻缃,金焰身前。旧迹浑非是,甚名山慧业,拭粉吹绵。暗窗病叶惊坠,光景逼灯间。料化蝶心灰,风长翼短,冷砌堆烟。清妍。爨桐后,问灶底丹成,须到何年。九转精禽恨,共娲天同炼,难补娲天。剩些蔡楮仓字,痴语爇三千。怅敛手寒温,樽空鬓绿人未眠。

二、雅厚深挚的《散花词》

婉约词不易为。况蕙风谓:“自唐五代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果欲取径于中,不沦为“清浅才人”辈而卓然成家如青凤者,曰真,曰厚。

青凤虽从事金融业而心慕古典,诗词、书画、昆曲、古琴之业无一不精。她那些实录日常起居与心境的词作中“真”的成色是相当高的,正如诗意生活不能向壁虚造。尝有《虞美人》一组七首分咏煎药、读书、拍曲、弹筝、写笺、种花、扫尘事,细腻入微,若“词体日记”然。再读写“红尘清况”之《踏莎行》:

屋角停筝,风前小睡。后湖多少荷花水。解怜昨夜谢红衣,闲窗的的青莲子。与雁呼凉,和虫作计。两般无赖无情味。还无一语抵深愁,真书临遍麻黄纸。

山雨初横,梧风渐紧。窗前听过雷车阵。耽秋早是惯阴晴,阴晴转尽心犹肯。人世千年,天宫一瞬。秋星不信无情分。能存一字到神仙,回肠拚付银鱼吻。

淮水邀灯,台城看柳。红尘清况年时有。做场风雨自生秋,怅然绿鬓斟红酒。身转浮萍,琴传素手。仙方驻景谁能够。秋如小病已磨人,思量病与秋长久。

桐叶如花,桐花似凤。飘零合是无人懂。修成痴福羡枯蝉,无愁无闷泥中蛹。春瘦千回,秋清一种。算来都是醒时痛。小灯如月照醒人,不知醒也还如梦。

“屋角停筝,风前小睡”,“身转浮萍,琴传素手”,清气袭人,天女生涯无过此矣,以词论亦富风韵:“回肠拚共银鱼吻”,“秋如小病已磨人”。似无理,又甚工。笔致更绵丽也。更古香古色的是《生查子》与《醉太平》:

吹残白絮风,熟透红蚕果。瘦了紫桐花,卧倒酴醾妥。龙涎迷迭香,鱼钥葳蕤锁。裙绿草埋烟,镜古烟欺我。

尘花慢香,情昏意伤。夜来雨倦灯凉,对眉心淡黄。云仙绿章,天荒地荒。蝶衣晒遍莓墙,在风旁露旁。柳絮、桑葚、桐花、酴醾,皆春末夏初风物;龙涎香、鱼锁、古镜,闺房清供也。伊人流光转盼,由户外而室内,如工笔画图,“烟欺我”琢字极考究。《醉太平》更是通篇眼前语而未经人道。其他如《月宫春》之“宁耐蠹灰分纸寿,春蚕小字侧厘笺”、《玉楼春》之“小词吟到唇红褪,花事寒苗心最俊”、《系裙腰》之“鱼纹春水绿油油,朝采翠,晚梳头。愿身长住百花洲”、《喝火令·冬至前六日制得九九消寒句》之“写成云篆列婵娟。一画烟江,一画染青山。一画绛梅霜笛,吹破艳阳天”乃至连缀二十六“红”字的奇巧回环的《庆春泽》,皆以倾抱写诚而略无隔膜空泛感。

“还似古时人”(《浣溪沙·菊秋》)而能自出新意之作又如《行香子·甲午九月半寒露月全食》与《御街行》:

飘海飞槎。桂窟杈桠。甚银光、障了仙蟆。红纱灯影,度与人家。但风听云,水听石,霜听花。莫吟蒹葭。未抱琵琶。忒轻悄、惊起昏鸦。露凝琼面,生小无瑕。管被他瞒,从他昧,为他奢。

冲街冷雨听风咒。已过了、烧灯候。腥波平泛小桥晴,人似青衣杨柳。樱桃枝上,朝来寒峭,才点胭脂瘦。桃花尚在樱花后。次第是、春妆就。年年花事小情天,天也翻新成旧。仓庚鸣罢,一林岚气,春味尖于韭。

或自幼时学诵“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起,词人即对月怀有向往。在现代科学话语下,月全食作为习见天文现象早已失去神秘,然并不妨碍“露凝琼面,生小无瑕”的浪漫想象。“管被他瞒,从他昧,为他奢”,分明人月双写。后首流美更胜,“春味尖于韭”何等警秀。将无形春意经通感手段具化为可视之事物,若“无边丝雨细如愁”“寒山一带伤心碧”一类,非词心细于毳毛、净于琉璃不能到此境。“凡有所作,率兴之所至,以美为归,但求不悖于真,适性而已。”其词“真”,盖“性”先真挚也。

在雅正的“主干”上,旁逸斜出其他包含审美质素的“枝叶”,形成积苍叠翠的“复合型”美感——亦即“厚”。同叔花落燕归外,尚有“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之孤迥,永叔西湖棹歌罢,犹能发“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里”之壮音。《散花》集中,同样可见多个层次的艺术“变相”。她有“大法螺吹兵似豆,金刚杵坏鬼如麻。怪他月白碍归鸦”(《浣溪沙》)、“怕爨火、试将奇石,禅天须烂煮”(《花犯·子春赠戚邑红叶》)的拗峭,有“雷声并,倒山推海,烛龙翻挺”(《翠楼吟·溽夏雷雨夜》)、“江山龙战血,碧落飞黄叶”(《菩萨蛮·蒋鹿潭子夜歌七阕,谢玉岑以为怨骚之遗,遂有继作,余慕而仿焉》)的奇横;偶尔也将“太宇光浮,瑶舱电闪”的火箭发射时事、“舞残百合枝底,匀趁足尖行”的芭蕾舞剧纳入笔底;又能庄谐并作,《清平乐·兴化得板桥道情手迹影印本》“渔樵旧事,鼓板青衫记。介竹撇兰都是字,瘦作人间寒士。如何乱石铺街,有人乘醉归来。月是扬州精怪,醒时化个梅胎”,居然十足板桥风味。青凤之雅,雅得宽豁,雅得丰盈。

青凤擅画,又自谓“刻骨由来山水癖”(《金缕曲》),故每将水墨笔意参入词作,最典型如《生查子·宿灯影峡》,全词句句一气贯通又各成起讫,如一卷八开山水册页,将《生查子》句式整饬、换韵灵活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夜渡铁船来,水玉笼江雾。晓幄逗烟光,半峡鸡啼雨。 当面起山云,缭绕危崖路。身幻万千峰,淡了青红树。

青凤避嚣习静,气息庄穆如空谷幽兰;然而出世者又最多奇志狂想,故她的作品中也有超逸俊爽的一面:

国在妙香里,虹气可浮天。荷锄谁种寒玉,古佩踏琼仙。倒扣银河宽广,开得花枝十丈,着个小菱船。我欲住花底,霜骨也珊珊。风来去,鹭上下,叶田田。红鲜绿湛,同抱清梦夜深眠。漫道和云和月,又恐为冰为雪,飞散露盘烟。一棹生秋雨,洒作水心圆。

(《水调歌头·金湖荷荡》)

翠雪生寒,来勺我、一瓢短筏。休捧起、指间冰茧,水精明滑。侧目滩行山势转,拍肩涧走洄声咽。伴孤影、尽日送行云,飘红叶。忘机事,情正惬。窥鬓上,双蝴蝶。看残崖度夕,老藤苍葛。非雨非晴凭激荡,疑今疑古都消歇。剩长绳、不系更归来,追明月。

(《满江红·漂猛洞河》)

“和云和月”“为冰为雪”,《散花词》之色貌也;“非雨非晴”“疑今疑古”,《散花词》之品格也。网人“瑰丽雄奇,骏发豪放,几闻大海潮音;仙姿清绝,异卉奇花,时睹上林春满”之评,可谓慧眼。青凤的高情雅趣,也正是其词的成就与特色——这是词学批评史上“词品出于人品”的经典话题了。昔年王昶论友人江宾谷词云:“君耿介峭冷,熏心炙手之地,望望去之。每逢荒溪幽汀,孤游独谣,归而掩关却扫,日以图史、金石、笔墨、香茗为伴侣,俗客罕闯其户……而诗与词之工实在于是。”姜、张以下,真雅者几?青凤的人品与词品之“雅”,皆发乎天性,绝非今日词坛顾盼自赏之“媚雅”俗子所能习摹,她的创作,就是文人雅词在当代最为血统纯正的承传。

在典丽雅厚之外,青凤还有灵动天然一格。《虞美人·辛卯乞巧前夕于思明海边》、《浣溪沙·南京火车站与鸿儿》二首全出以白描,不事雕琢,别有机趣:

龙腥泛了银河暗,月小飞云乱。何人跣足白如霜,一任海潮来去夜茫茫。波涛未比尘天阔,细数恒沙沫。扶舷灯火正模糊,那块黑礁曾坐美人鱼。

寒轨悠悠一线长,车厢些小待徊徨。蓓情蕾梦付行囊。红绿街灯如问答,咖啡夜色等微茫。繁华今属少年郎。

猜你喜欢

散花
李进:诗二题
天女散花
夜自习等
敦煌石窟花卉图像研究
己亥暮春雨中登西塞山
绍兴宣卷流程及其艺术特色探析
敦煌佛曲《散花乐》研究
衡山丧葬仪式中“夜歌”的世俗性
春天,聆听花开的声音
春天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