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进地方本科院校地理科学教育的质量保障与创新
2018-11-13杨冬琴邓敏
杨冬琴 邓敏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理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基本内容,如何提升地理科学教育质量一直是困扰多数高校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浅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新进本科院校地理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地理科学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进地方本科院校 地理科学 教育质量 创新
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科学开始走向社会,逐渐的为国家建设、政府管理等行业加入了新的动力,如今地理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科学兼有理工文的学科性质,其主要的实验场所在野外,其科学研究具有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因此如何提升地理科学教育质量成为了所有高校和教师关注的问题。
1 时代背景下地理科学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地理学科教育主要包括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等学科,地理科学教育重视基础理念,分别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学校和区域的不同,地理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构建具有地理科学专业特色和高校地理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科技化、研究本土化、人才实用化四个方面,如何能够更好的应对这些挑战成为了人们思考的问题。
1.1 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育理念通常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以教育为主体,忽视了教学的接收对象,而信息化时代由于技术变更速度的加快,很多技术和应用理论不断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在知识获取方式、分析问题的调理等方面,再加上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校地理学科教育应当转变教育思想,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列入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多方面复合型人才,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2 科技化
过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单一能力的地理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传统的地理科学教育模式缺乏技术性,在信息化时代中,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对地理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备足够的科技化,因此相关教师要运用科学技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地理科学科技化教学对传统的设备仪器提出了新的挑战。
1.3 地理研究本土化
在进行地理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时,要具有本土化特征,要充分的了解地方高校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针对具体情况集体分析,从实际角度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基础课程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针对本校情况而定,通常分为: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在基础课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培训,重视英语应用训练,其次选修课设置应实现多样化,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使教学个性化成为可能。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针对本校情况而定。
2 当前地理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问题
地理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技术课程和基础课程关联性较差,地理科学教育的研究应当建立在地理知识之上,脱离了地理基础的信息化课程是不完善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理科学基础知识是地理知识信息化运用的基础。
地方新进本科院校地理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通常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这就导致选修课程内容不够丰富,降低了学生的选择性。通过问卷题“学校地理学科是否开设了选修课?能否满足你的需求?”调查时,多达60%的学生选择“开设选秀课程较少,无法满足”的答案,这就直接说明了课程设置的问题,在选修课程设置上没有考虑学生感受,导致课程框架设置不合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保证。[1]
2.2 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地理科学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大,这就导致高校培养地理专业应用人才的任务加重,原本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高负荷的教学需求,有些教师身兼数职,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程,固然增加教学任务能够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时过重的教学任务会严重降低教學质量,导致课程开设的意义有所下降,因此高等院校当务之急是扩充教师团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还需进一步扩充,许多现代化教学内容在原本的教材和教学计划中并未涉及,因此要在扩充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地理科学教育的精髓内容。
2.3 设备配置问题
任何教学成果都依靠于先进的教学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现有的教学设备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同时很多专业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有些设备只使用几次就封箱入库,并没有充分发挥该设备的教学功能和作用。[2]其次当前多数高校的地理科学教育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管理,只在课程需要时开放,师生仅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设备的操作,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备的利用率难以提升。相比较国外地理科学教育设备和件价格较高,个别院校使用盗版软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售后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提升高校地理学科教育质量的对策
3.1 转变教师思想,增强师资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导向,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支配行动,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地方新进本科高校地理科学教育的质量就要积极转变教师思想,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科学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很多学生也为了努力修够学分而学习,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化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较快,许多教师对地地理科学教育的认识不足,纵观整个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越是年级大、职称高的老教师在此方面能力越弱,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逐渐降低,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要主动承担起转变教育思想的重任,提升地理科学教育的素养,逐渐的带动老教师适应新课改要求。[3]
3.2 选取高质量教材,科学设置课程
优秀的教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保障,在地理学科中,当前很多院校选取的教材不够合理,教材中过多的注重系统理论的完整性,在实践方面尚有欠缺,从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材联动性不强,重复率过高,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进行自主编写教材,综合考虑地区因素,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另外在课程配置方面,高校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建议构建科学的课程系统,提供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选修模块,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才会更感兴趣。[4]
3.3 加强硬件设施
当前多数高校的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管理,只在课程需要时开放,师生仅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设备的操作,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适当的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例如,对尚未开地理科学教育的低年级师范生,可安排在寒暑期限时开放。对高年级师范生,可增加周末开放时间。对部分有意向进行深入研究的师范生,在指导教师认可的前提下,可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任意进入。适当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能够提高设备利用率,并为师范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在完成设备配置后,高校要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学习地理科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这也是弥补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5]
3.4 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教师的专业化是地理学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进行教学中,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保证地理学科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纵观全球,许多国家已经出台了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标准,该标准主要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并明确地理学科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鉴于我国目前情况,地区跨度较大,难以出台统一的管理条例,因此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情況,颁布适合该学校发展的相关条例,并加强落实环节,保证教育质量。[6]
4 结论
综上,地理科学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地理科学教育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当前我国在地理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上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要重视地理科学的教育质量,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由于提升地理科学教育的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学科、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师范院校、地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地理师范生及其他相关社会成员等多方共同努力、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1] 牛超.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6.
[2] 付贤志.“国培计划”与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 何林娜.湖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4] 杨洪,杨琴,秦趣,谌洪星.从职业能力的视角谈应用型新建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6.29(6):97-100.
[5] 刘昱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6] 高长海.人文地理实践活动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