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
2018-11-13白海荣
白海荣
摘 要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高校学生网上评教指标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为中心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为目的,从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的意义、基本思路、并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在改进教师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评价 指标
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更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对教师上课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采用学生评教,将其作为高校内部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进教师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开展学生课堂评教以来,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稳步提升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但其有效性存在质疑和争论,自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合理,实际教学管理中如何处理和应用评教数据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评教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面看,开展评教时,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难以保证。目前各高校组织的评教活动主要由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其对“网上评教”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评教的目的、意义、过程及指标等理解不透彻,导致学生在评教时不重视,缺乏积极主动性,往往是被动参与。有些学校为了保证评教率,做了一些特殊规定:如所有学生必须在期中教学检查时进行网上评教,如未及时评教,期末登录教务系统无法查询本学期考试成绩;学生不进行网上评教,不能在教务系统中选课等。虽然这些规定保障了学生评教的参评率,却容易使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在评价过程中,代评、乱评,甚至有学生借评教趁机报复任课教师,或者仅凭个人感觉及师生关系好坏快速完成网上评教的任务。老师给的分数越高,要求越松,评教的分数越高,相反的,如果老师授课和考试的要求都很严格,学生反而会给老师很低的评价。这些评教现象,都将直接影响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评教指标体系方面来看,目前的评教指标围绕着教师“教学”进行设置,而非以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设置。由于受“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评为目的”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校评教指标体系的制定从教师的角度或教学行为设计,很少主动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各项指标。在许多高校的学生评教体系中,通常包括“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仪表端庄、语言表达清晰、板书设计合理、作业批改及时”等指标,此类指标体系更多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将学生作为评价教师的“专家”,从“专家”的角度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没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评教指标设计方面来看,教学评价指标设计术语单一,缺乏全面性及针对性。学生教学评价指标设计比较笼统、缺乏全面性和学科的针对性,某些学校网上评教指标简单罗列了10项基本教学指标,如: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信息量大,重点和难点突出等等。这些教学评价指标设置虽然便捷,操作简单,但指标在设计时过于统一、不能全面覆盖教学特征,所以不能全面客观地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另外,学校也没有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评教指标进行分类设置,评价内容过分强调对教学的共性要求,多看中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技能,这些难以真实反映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效果,缺少对学生认知、能力及情感体验的关注,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情况。
(4)从评教结果上来看,评教的目的多为惩罚性而非发展性。学生在认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之后,无法得到评教结果,也无从得知评教情况,看不到教师对所提意见进行改进,进而影响日后评教的主动性。学校管理部门更多的是将评教结果与人事政策挂钩,将其作为职称晋升、项目申报的一个指标,很少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原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卡尔·罗杰斯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扩展至教育领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自身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态度,其核心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影响是其关注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除了要将知识教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学习效果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看学生在知识学习、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对教师进行惩罚,而是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学理念的轉变。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是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学工作如何进行改革,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都需要以正确的理念为基础。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阶段: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要围着教师转,一切教学工作都在课堂教学上完成。以教学为中心的认识不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势必会越来越得到强化,从而忽视学生的切身感受,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知识传授上,教师教学研究性不高,教学创新能力不强。同时,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仅仅是把学生作为被管理、被教育、被灌输的对象,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释放。
学校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提出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教学改革的思想,制定了《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学校“十三五”期间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各项教学改革工作具体任务和要求,提出深入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使“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转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上来,牢固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比以教学为中心表述,从层次和内涵上更高、更丰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它的具体工作落脚点不仅仅是以教学为中心,更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管理服务等方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一个集“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通过切实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使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来衡量教师教学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从单纯的、简单的检查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为持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取得的成效。
3 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表1)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或设想是:以教导所引起和促成的学习行为的表现、状态,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从当前通常关注的教学形式性规范,向教学相长的质量性和内涵性方面转变;从评价教师教学形式规范做起,更加注重教与学互动是否有效,能否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满意度等内涵性评价。以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学习行为,评教的评价指标可以这样设计:(1)在课堂上我与教师积极互动;(2)教师设计、组织的学习活动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3)教师与我交流并及时为我答疑;(4)讨论对我的学习有益等。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定期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统计校验,多种信息渠道、评价方法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切实保障教学评价的真实与合理有效,保证学生主体的评价地位,使评价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
3.2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指标体系设计
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创新性人才,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所在。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确保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视角和切身感受出发,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積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参与教学评价。第二,发展性原则。科学的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发展性的视野。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成效作为衡量指标体系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和生存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在设置指标时应关注的重点,应具有前瞻性、拓展性。第三,全面性原则。为了构建完整的、科学的评价指标,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应仅以“课堂”评价为主,还应包括教师是否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课外教学资源等,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
参考文献
[1] 陈婵娟,刘智勇.完善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探索——基于南京农业大学问卷调查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
[2] 胡双丹,赵舒颖.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7(5).
[3] 刘志慧,王冬梅.“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黑龙江科学,2018(2).
[4] 陈佑清,陶涛.“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1).
[5] 陈东菊.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与践行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
[6] 金新宇.以学评教,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7] 刘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8] 张小成,郭建林.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6(13).
[9] 肇洋,石先敬,袁东,王家荣.宁波工程学院“学评教”机制改革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6).
[10] 郭丽君.走向为教学额评价: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