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自我护理教育教学体会

2018-11-13苏硕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教育教学

苏硕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教学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同时,行针对性自我护理教育教学,观察干预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经随访,34例患者未因心功能恶化再住院,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再住院。结论:教育教学使患者有自我管理心力衰竭的能力,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较好护理措施。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教育教学;自我管理

随着心血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心血管理论和治疗模式的更新,诸多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随着该人群寿命的延长,终末期心血管病一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显著增加,而且CHF成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1]。CHF有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国内汇总资料发现,早期CHF患者在3~6个月再住院率达到27%~ 47%[2]。多次反复住院对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患者自我管理是减少CHF住院和延长寿命的较好方法,但是有调查发现患者的自我管理并不理想[3]。现在CHF的治疗已经从强心利尿到改善患者的神经体液功能的治疗模式转变[4],为了紧跟新的治疗模式,我科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實施综合护理干预,并行自我护理教育教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CHF的能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60~ 91岁,平均(71.42±6.9)岁;合并基础疾病为冠心病27例,高血压病21例,糖尿病11例,心肌病3例,老年性心瓣膜病7例,其中合并≥2种疾病31例;入院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12例,Ⅳ级7例。所有患者入院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利尿、扩张血管医嘱处理,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扩张冠状动脉、强心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均给予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同时,行针对性自我护理教育教学。①密切观察病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起伏大,情绪变化、心肌缺血发作、血压波动、感染加重、饱餐、憋尿、大便于结等都可能成为加重心衰、诱发急性发作的导火索,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尤为重要。保持病区及病房的温馨、安静,入院宣教的和蔼周到,介绍主治医生的资历,治疗中注意事项预估准确都是缓解病情必须。限制钠、水摄入,观察体重变化,保持两便通畅,保证心电监护、吸氧流量和输液滴速在医嘱范围内。②药物治疗与护理:输液速度决定患者回心血量的大小,也是内心压力改变的决定因素之一,由此会影响心肌缺血发作以及肺循环淤血,短期过多的血容量可以引发急性左心衰;而快速利尿和血管扩张剂的同时使用会使血压和心率骤然变化,引发低血压发生;快速房颤中洋地黄使用以及β受体阻滞剂应用可能引发心率减慢或传导阻滞;紊乱心律如房颤、频发室性早搏等。以上都是CHF护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出现以上问题应及时汇报医师。③综合护理干预:入院评估有钠、水潴留者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加快水肿的消退,必要时给予半卧位来减低心肌耗氧量,对治疗好转、病情缓解、心功能I~Ⅱ级者给予床旁及走廊慢走,延长运动时间,需依据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逐步加大运动量。对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给予压疮护理和预防下肢血栓护理。饮食护理和钠、水摄入是CHF患者一直需要关注的内容,我们针对患者不同心功能阶段予以不同的饮食结构和水、钠摄入量,急性期限制水、钠摄入,每天观察体重变化,确保体重每日有所下降,体内潴留的水分逐步排出;对于合并严重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或)低蛋白血症合并肺水肿患者严格水、钠摄入;在CHF稳定期,教育患者依据体重变化摄入水和钠,以低盐饮食和软食物为主,少食多餐,7~8分饱。④自我护理教育教学及延伸护理:自我护理教育教学是我们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的一项新的护理尝试,以1名医生、1名主管护师和1名床位护士形成一个小组,具体由床位护师负责全程护理教育教学,工具为图片、视频等。医患一致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关键,CHF急性期患者要忍受喘憋、不能平卧、纳差、频发心绞痛发作等痛苦,也要忍受治疗期间各种不适。为此我们在急性期护理教育主要是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告知各种监护设备的必须性,告知患者识别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吸氧重要性、每日体重和尿量变化重要性、输液速度不可随意调整的原因及卧床休息、半卧位(下肢下垂)和下床活动的指标。针对CHF稳定期护理教育主要是告知患者提高运动耐量的重要性以及步骤、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长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还有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发作方法,低盐饮食、少食多餐、每日观察体重变化的重要性,以上都是为了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所必需的。延伸护理教育教学仍然由这个小组负责,主要是出院后的家庭延伸护理教育教学,包括电话指导2次/周、家访1次/2周及评估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6 min步行试验,每日口服药物核对和体重的记录等。教育患者按时服药,适当活动,合理摄入低盐、低脂饮食。

结果

36例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和护理,心功能均得到改善,达到好转出院标准。其中5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沟通困难,由指定的长期陪护家属参加护理教育教学。在出院时36例患者均通过护理教育教学考核,并留有实际地址和联系方法。经过>6个月的随访,34例患者未因心功能恶化需要再住院治疗,1例患者因吞咽困难、呛咳、并发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住院,1例患者因淋雨受凉后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住院。

讨论

CHF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老年CHF患者多合并多种疾病、心功能基础差,细致护理和细心观察在临床护理中至关重要。因为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可以最早发现CHF的早期恶性症状和病情加重的前兆,为治疗赢得最佳时间[5]。在抗心力衰竭急性期治疗,药物治疗确实可以改善症状,延长寿命,但患者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和治疗的不适,而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忧愁和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从而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健康教育能预防心力衰竭的复发,同时还能改善医患关系[6]。

运动与饮食是预防CHF患者复发再住院的基础,限制运动对于CHF急性期尤为重要。CHF患者如果为了减少周围血管阻力、减低血压以及心肌氧耗量和利尿而采取卧床休息,不如用药物来替代卧床的治疗措施,让患者从事适当的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改善患者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改善肌肉张力,预防下肢血栓和改善远期运动耐量,也能够强化肌肉力量,改善生活质量。肥胖患者增加运动可以减肥、降低血压、改善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饮食对于CHF主要是饱食增加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耗氧量,必定会增加心脏负荷。CHF的病理基础之一是患者体内的钠、水潴留和再分布,预防钠、水潴留关键是控制钠的摄入量,这是預防CHF加重的关键措施,急性期以无盐饮食为主,改善后可以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盐2~3 g/d,在没有原发性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时,水分的摄入不须严格控制,以进出平衡、维持生理需要量即可。

药物治疗在延长心力衰竭患者寿命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以改善CHF患者神经体液作为治疗CHF新机制的模式里,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是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的里程碑,但是在患者早期使用过程中,心率减慢、无力、失眠、调整剂量中血压显著过低、CHF加重都是护理中会遇到的新问题,所以预见性护理是我们在增加药物种类和调整药物剂量时候和患者沟通、关注的重点。

护理教育教学,其实是健康教育的延伸,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心力衰竭的认知度、配合度以及积极接受治疗的态度对CHF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教育就是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了解、掌握心力衰竭相关症状,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治疗中诸多暂时不适感,各种观察指标,如体重、尿量、血压、心律、心率、心绞痛发作等,6 min步行试验检测自身运动耐量,低盐饮食重要性。教学目的是用一种老师教学生的方法,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确实掌握以上的知识,并督促其应用到患者治疗中,有评估和考核。通过教学也能够改善医患关系,一同战胜疾病。

总之,CHF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可忽视,在现代医疗技术飞速进步,CHF治疗模式不断变化的今天,CHF护理措施会有多种多样,尤其更人性化,更舒适、安全、科学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虹,于淑娇,张萍,等非心脏疾患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1,31(5):898-900.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9,2000年CHF住院率回顾性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11(30):450。

[3]王丽萍,王丽姿,钟克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4(26):22-24.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2(35):1076-1094.

[5]邵志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9(20):1533-1534.

[6]高柏青,杨丽敏,石英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13(21):2021-2022.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教育教学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