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

2018-11-13胡淑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4期

胡淑云

摘要 目的:探讨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方法:收治流行性感冒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柴石退热颗粒治疗,对照组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结果:退热效果,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咽痛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好,能够促进患者退热,减少患者退热时间及咽痛缓解时间。

关键词 柴石退热颗粒;流行性感冒;退热;热毒袭肺证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现将结果进行以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流行性感冒患者1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17~ 63岁,平均(42.61±5.23)岁;病程8~32 h,平均(21.2±4.20)h。治疗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16~ 64岁,平均(43.62±5.11)岁;病程7~32 h,平均(20.2±4.1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流行性感冒的西医诊断标准[2]及热毒袭肺证的中医辨证标准[2];体温≥38℃;年龄16~65岁;发病<48 h;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8 h内已使用激素、抗病毒、解热镇痛类西药或治疗流行性感冒中药者;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方法:①治疗组口服柴石退热颗粒治疗:1袋/次,4次/d,疗程为5d。②对照组口服连花清瘟胶囊治疗:4粒/次,3次/d,疗程为5d。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4]:①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4%。③有效:中医i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愈显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退热效果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反复;②显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低≥1℃,但未至正常;③有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低0.5~ 1.0℃(不含1.0 cC),但未至正常;④无效:治疗24 h内,体温降低<0.5 cC。愈显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均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X 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78.75%,对照组愈显率76.25%,两组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退热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愈显率80%,对照组的愈显率68.75%,治疗组体温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退热平均时间及其他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退热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咽痛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流感症状缓解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安全性分析: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治疗安全。

讨论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其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力较低人群,并且多发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传染性。中医认识与治疗流行性感冒历史悠久,流行性感冒为中医的时行感冒,属于“疫病”“瘟疫”等病范畴,即由时行病邪即戾气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

柴石退热颗粒(原名热必宁颗粒)是涂晋文教授治疗外感高热急症的经验方,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治疗,疗效显著,具有较快的退热疗效,治疗安全。柴石退热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石膏、黄芩、青蒿、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大黄、知母、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清里的功效。其中柴胡与黄芩具有清解郁热、和解表里的作用;连翘与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并能疏散上焦,与石膏、知母配伍,泻火解毒作用尤著,可治热人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青蒿清热透邪;大黄苦寒攻下,泻火解毒,能够驱逐外邪;蒲公英、板蓝根合用,清解风热时毒,又能凉血利咽消肿,且能通利小便,使火毒由小便而泄。柴石退热颗粒集清、解、和、下四法于一方中,表里双解,既可阻断病邪传变,又能先安未受邪之地,从而多途径、多渠道泻热驱邪外达,以期迅速缓解病情。临床研究显示,柴石退热颗粒可用于治疗外感高热,退热时间短(平均21.91 h),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平均36.5 h)及单纯清热解毒组中药(平均3 8.64 h)[4]。柴石退热颗粒能有效缓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高热、昏迷、抽搐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其作用与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减少TNF-α、11-1 β及增加IL-10表达)[5]。动物研究证实,柴石退热颗粒能明显降低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的家兔体温,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6]。

综上所述,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好,能够促进患者退热,减少患者退热时间及咽痛缓解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版)[J].世界感染杂志,2011,11(2):141-151.

[2]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74-76.

[4]涂晋文,洪亨惠,董梦久,等.热必宁治疗外感高热急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5,4(6):252-256.

[5]刘志勇,孟毅,常学辉,等.柴石退热颗粒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7):340-342.

[6]董梦久,涂晋文.热必宁颗粒剂解热及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6,5(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