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5起危化品事故回顾性分析
2018-11-13衡正军韩劲松伍刚梁俊业
衡正军 韩劲松 伍刚 梁俊业
摘要 目的:探讨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反应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方法:从时间节点、一般情况、现场救治情况及分流情况等几方面,回顾性分析5起重大危化品事故的院前救护过程。结果:近年来的接警后续反应时间较前明显缩短,现场检伤分类、现场处置率较前有明显改善,处置措施较前更多样,伤员就诊仍以120运送为主。结论:通过回顾分析,探讨完善危化品院前急救技术路径,构建符合淮安实际的危化品事故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可以提高我市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化品事故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危化品事故;院前急救;卫生应急救援
我国是危化品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数百起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1]。本研究统计了淮安市近年来的5起重大危化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事故资料:①事故1: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淮安段发生交通事故致车辆槽罐内大量液氯泄露,事故波及淮安市淮阴、涟水2个县区的3个乡镇,11个行政村,处置中疏散4.5万余例,造成28名村民中毒死亡。②事故2:2011年6月13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发生氯气液化器跑氯事故,紧急疏散周边群众600余人,到医院就诊90余例。③事故3:2014年5月30日,淮安某公司合成氨分厂造气车间在脱硫Ⅱ系统第二清洗塔出口进行加盲板作业拆法兰过程中,管内残余煤气外逸,造成中毒6例,其中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例。④事故4:2016年5月12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某餐厅发生煤气爆炸事故,造成受伤10余例,其中重伤6例。⑤事故5:2017年6月1日,淮安市前进东路某饭馆发生煤气罐泄露爆炸事故,造成15例受伤,其中送医院后经救治无效死亡2例。
方法:统计、分析救援时间节点、一般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分流情况。
结果
救援统计:救援时间节点、一般情况、现场处置情况、分流情况见表1~表4。
统计分析比较5起事故救援比较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在时间节点上,接警时间、派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后续汇报、联动、确认事件性质及启动预案的反应时间近几年较前明显缩短。②存在时间节点缺失现象,数据保存不完整。③在现场检伤分类、现场处置率上较前有明显改善,处置措施较前更多样;就诊方式以120为主,其他方式较少,尤其社会力量调动不足。④参援车辆、人员数/救援人数比例较前显著提高。⑤医院分流以三级医院为主,二、三级医院比例不合理。
讨论
院前急救作为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首次到达医护人员现场检伤分类意识不强,甚至有“看见一个拖了就走”的现象。②现场情况反馈不及时,时间节点确认不及时甚至没有,应急意识差,这种现象在分站尤其严重。③应急预案启动不及时,这和确认事件性质的速度有一定关系。④应急救援装备不足,有的医护人员因没有个人防护设备无法深入现场救援。⑤因人员及车辆的不足,救护车需多次往返救援,延误抢救时机。⑥现场抢救处置率不高,特殊解毒药物缺乏。⑦缺乏统一、有效指挥,现场指挥部设立不及时,或者没有专业的指挥部,现场救治点、洗消点基本没有。⑧分流仍主要依据就近、就急原则,宏观调控方面仍然欠缺;分流存在二、三级医院比例失调现象,前者很“闲”,后者太“忙”。
笔者认为针对危化品事故救援存在的不足,應注重以下几方面事项。危化品事故信息早期确认:在时间节点反馈上存在不及时,甚至缺失的现象。调度人员在首次接警时,如果危化品事故情况不明确,往往会当成普通事故处理。如2015年的氯化氢泄漏事故,初次接警时报警人只是称在京沪高速某段发生了交通事故,直至与交巡警部门联系得知现场情况后才明确事件性质。在此类事件中,调度人员应提高警惕,对交通事故需详细询问“具体地址、车辆种类、受伤人员数量、受伤程度”,如是危化品车辆,还需详细询问车辆毁损情况,是否有泄露,同时及时与联动单位及现场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了解现场最新情况,以防危化品事故发生。如确认发生了危化品事故,需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及部门汇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以下工作:①强化现场检伤分类的意识,必须做到快速、准确,优先抢救重伤员,边抢救边分类,现场抢救和有序的梯队转运要做到有条不紊。②明确职责分工,驾驶员负责时间节点的确认,提高认知,从平时的急救工作抓起,严要求、勤考核。③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做好培训和演练[2],注重平台建设,提高接警人员意识,及早确认事件性质。④加大人员、设备、车辆等投入,后勤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院前急救特点。⑤强化救援人员化学知识学习[3],常规配备常见特殊解毒剂,同时与接诊医院及时沟通,按照专家建议有效率地抢救伤员。⑥建设专家团队,及时设立专业的救援指挥部及救治点,现场不能仅仅依靠交巡警部门等“外行”指挥。⑦从宏观上调度车辆分流,做好危化品三级救援体系建设。⑧危化品企业救援队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应加强企业一院前一院内三位一体的救援模式。
上述为笔者对我市危化品事故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并就目前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不足,探讨进一步的改进举措,供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常留栓,赵艳海,杨丽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卫勤应急救援及预防对策[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报),2013,22(2):143.
[2]张永平.浅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174-176.
[3]朱辉,张庆云,刘璐,等.加强化学灾害事故救援专业培训的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980-981.
[4]杨春生,曾明荣,魏利军,等.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救援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