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胃镜下肾上腺素给药联合钛夹止血的效果研究

2018-11-13许婷婷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许婷婷

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下肾上腺素给药联合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钛夹止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止血率、再次出血率、出血总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肾上腺素给药联合钛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

關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肾上腺素;钛夹

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上升势必会引发溃疡性出血病例的增加。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可出现眩晕、黑便、呕血等典型症状[1]。此类患者一旦发病,必须立即给予有效的止血干预。当前,胃镜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消化内科疾病中,我院近年来也在积极研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治疗方案,在单纯胃镜下给药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用钛夹进行止血,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 2017年6月收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4例,男71例,女63例;年龄35~ 75岁,平均(56.4±12.6)岁;就诊时间1~44 h,平均(18.4±6.8)h。所有患者均经由病史采集、血常规、便常规、胃镜检查确诊,同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出血、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糖尿病、严重感染、外伤、口服腐蚀性物质诱发出血、精神类疾病等不宜纳入本次研究的类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两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①基础治疗:全部患者收入疗区后禁食水,为其实施静脉补液以稳定其血容量并提供营养,根据血常规结果对出血严重者实施输血治疗,若患者呕血严重,则需给予胃管留置。②对照组:本组在基础治疗之外还实施胃镜下给药。为患者实施胃镜检查,锁定出血点后,在出血点周围注射浓度比为1:10 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每个出血点周围注射1~2 mL。③研究组:本组在对照组全部治疗方案基础上还加用钛夹。即与对照组同样治疗步骤完成肾上腺素注射之后,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当出血明显减少或止血后,在出血点处进行钛夹释放器预备,在距出血点3 cm处推出钛夹,瞄准出血点处的血管垂直向实施深压,而后将钛夹释放器与钛夹断开。根据患者上消化道内出血点的不同应用适量的钛夹,安置钛夹后以生理盐水对钛夹处充分实施冲洗,确认彻底止血即可撤出胃镜。④后续处理:两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注射速度8 mg/h,持续给药72 h。观察7d,若确认未再次发生出血即可出院。

观察指标[2]:①有效止血率:患者胃镜下全部治疗完成后5 min内即彻底止血判定为有效止血;②再次出血率:患者实施胃镜治疗后,住院期间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即判定再次出血。③对比两组的出血总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率(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有效止血率及再次出血率对比:研究组有效止血率95.2%,再次出血率2.99%,与对照组相对应的结果85.07%及17.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出血总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其出血总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在临床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相对较多。以往多对此类患者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然而,单纯药物止血起效相对较慢[3],导致患者出血量较多,严重拉长了患者的康复周期,甚至若是内科药物止血失败,还要进行其他方案治疗,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过去还曾为此类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但该治疗方式创伤极大[4]、费用高昂,也已被临床摒弃。

当前,微创技术不断在临床推广,内镜下药物注射被作为优先遴选方案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实施胃镜下治疗,能够在出血部位进行药物注射,肾上腺素能够有效促进出血的血管平滑肌收缩[5],使出血血管血流阻断,进而破裂血管处形成正常的血小板凝集,产生正常的生理止血效应。此外,局部的高浓度肾上腺素能够加剧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组织痉挛和(或)肿胀,使周围组织对该血管形成物理性压迫,进一步巩固止血疗效。由此可知,胃镜下肾上腺素局部注射止血效率非常高,而且对患者不产生大的创伤,因而该方案切实可行。

然而,单纯给予内科药物注射止血,随着药物的降解,药物的作用会逐渐失效,为此,我院在胃镜下药物注射的基础上加用钛夹止血以进一步强化止血效果。钛夹能够以物理压迫、夹闭的方式对出血血管进行持续性的外力闭塞[6],为受损血管的彻底自我修复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且在一段时间之后,患者恢复进食,胃平滑肌蠕动能够使胃内食糜与钛夹发生摩擦,使钛夹与胃壁组织因受力分离而脱落至胃内,并经由消化道与粪便排出体外,故无需再次实施胃镜检查取出钛夹,不会造成再次治疗的相关负担。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止血率、再次出血率、出血总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胃镜下肾上腺素给药联合钛夹止血效果优异,可有效进行止血,并且促进患者的整体恢复,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金伟.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149-151.

[2]贾思荣.胃镜下注射联合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8(25):900-902.

[3]刘谋荣,王莉.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有活动出血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10):1616-1618.

[4]熊斌.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J].江西医药,2013,48(12):1151-1153.

[5]郭莲怡,吕冬梅.特利加压素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1):3312-3313.

[6]俞珊.胃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激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m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3):326-327.

猜你喜欢

上消化道出血
免疫胶体金与化学匹拉米洞两种检测方法在50例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