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等离子切除咽旁隙神经鞘膜瘤1例

2018-11-13陈琛朱才新陈国利陈辉张仪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4期

陈琛 朱才新 陈国利 陈辉 张仪

摘要 本文探讨低温等离子对咽旁隙神经鞘膜瘤治疗方法及效果。在全麻下采用低温等离子切除治疗咽旁隙神经鞘膜瘤患者1例,手术效果满意。可见,低温等离子切除咽旁隙神经鞘膜瘤的效果好、出血少、对周围组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咽旁隙;神经鞘膜瘤

我科于2017年2月在全麻下低溫等离子切除咽旁隙神经鞘膜瘤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51岁,因“吞咽时疼痛不适2年”于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时疼痛不适,无咽痛、发热、乏力、咳嗽、咽部出血、张口困难等不适,颈部活动无受限,未予重视。近日吞咽时疼痛加重,伴明显咽喉阻塞感,在当地医院查颈部CT示左侧咽旁间隙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为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就诊,收入院,建议手术治疗。既往体健。

入院专科查体:左侧腭弓及扁桃体向右移位,左侧软腭及咽侧壁饱满无压痛,无张口困难,隐窝口无渗出物。头颈见两侧腮区无肿胀,颈静脉无怒张,颈软,无抵抗,左侧颈部颌下腺区未触及肿物,皮肤色泽正常。入院后鼻咽部增强CT(图1)示左咽旁间隙内,左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见一圆形肿物,大小约52 mm×41 mm,成不均匀实性成分,CT值36 HU,其内显示多发小片状钙化,肿块外形光滑,周围组织被推挤移位,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颈内外动脉分支开大,类似“抱球”样改变。

初步诊断:左咽旁间隙肿瘤(待查)。

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待术前检查结果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择日行低温等离子刀经口腔行咽旁间隙肿物切除术。手术经过:患者仰卧位,由麻醉师经右鼻气管插管实施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0.5%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重置患者于仰卧、头稍后仰位,放置开口器撑开口腔,暴露扁桃体,用5874号低温等离子刀头,采用7档消融,4档止血,切开患侧舌腭弓边缘黏膜,暴露左扁桃体被膜,沿被膜由上向下分离至扁桃体下极后将其完整切除,充分止血后,检查左扁桃体窝外侧及其上方可触及明显包块,继续用5874号低温等离子刀头自扁桃体窝外侧纵行切开舌腭肌及咽上缩肌,切口长约5 cm,进入咽旁间隙,暴露肿物,见肿物有包膜,触肿物感质地稍硬,穿刺证实为实体肿物,用手指及剥离子沿肿物被膜表面向肿物周围及基底部钝性分离,在肿物后内侧见颈动脉与肿物粘连,分离肿物与颈动脉,分离肿物外侧的翼内肌和茎突,将肿物提起暴露其基底部,分离基底部粘连软组织,将肿物完整切除。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检查无活动性出血,自切口下端放置皮片引流条,间断缝合手术切口,术毕。术中见左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咽旁间隙肿物大小约5.0 cm×4.0 cm×4.0 cm,包膜完整,质地稍硬,颜色淡黄,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后内与颈内动脉粘连。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00 mL,术后安返病房,留取组织送病检。术后给予预防感染、预防出血等对症处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神经鞘膜瘤。术后治疗后4d,患者病情稳定,办理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见图2)。

讨论

咽旁隙肿瘤的发病率不高,Stell等报道原发于咽旁间隙的肿瘤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Hamza等报道咽旁间隙肿瘤中,95%为原发性肿瘤,其中80%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绝大多数为转移性肿瘤。原发良性肿瘤中,50%源于涎腺,大部分为源于腮腺深叶的多形性腺瘤;30%为神经源性肿瘤,多数为源于Ⅸ~Ⅻ对脑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及副神经节瘤;20%为软组织瘤,包括血管瘤、脂肪瘤、畸胎瘤、横纹肌瘤和纤维瘤[1]。由于咽旁隙位置较深,解剖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难以明确诊断。X线检查只能发现邻近骨质破坏情况,亦不能做出明确诊断。有条件者首选CT、MRI检查。CT能很好地显示咽旁间隙的软组织,对肿瘤的大小、形状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很好的显示。MRI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和对血管结构的准确定位等特点,更易辨别咽旁隙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从而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2]。

关于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方面仍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经颈部切开暴露好,但损伤大,有时需要切开下颌骨;经口腔切口小,但手术操作困难。但无论哪种术式的选择都要注意:①最大可能地直接暴露肿瘤及完全切除、肿瘤;②最大可能地保护好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③最大可能地不发生或减少手术并发症。总之,基于咽旁间隙肿瘤的解剖、病理及发病学特点,临床医师应对可疑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同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MRI及血管造影等,以达到早期准确的诊断以及积极、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目的。

本例患者采用的低温等离子切除术。我科于2012年引进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是一项新兴技术,它有别于电刀、激光、微波等设备,能够在低温下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和消融,所以对手术部位的副损伤非常小,具体体现在较传统手术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耳鼻咽喉科领域已经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何建,马世融,陈彤.咽旁隙肿瘤及其手术入路的选择[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