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感 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

2018-11-13董琴

新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原句五壮士品味

董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呢?笔者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朗读中训练语感,提高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有层次地诵读、变着花样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笔者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朗读目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1. 初读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在预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初读目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好每一句话,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检查自读学习情况时,笔者抽取课文中难读的长句指名朗读,纠正错音,再引导同桌合作互助,流利地通读课文。

2. 品读时,强调个性朗读。在品读课文时,笔者提出高目标:文中哪些地方拨动你的心弦?试着读出你的感受。引导学生自读,内化语言;个性朗读,抒发感受;评价读,取长补短。

3. 升华时,有感情朗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以这句话为切入点,以情激情,深情引读:悲痛欲绝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掘废墟营救儿子,因为他謹记自己对儿子的承诺。(生第一次读上述出现三次的话)当这位父亲向人求助无望时,他身处险境,独自挖掘,伤痕累累,却不放弃,是他对儿子的承诺支撑着他。(生第二次读)在废墟下,仅7岁的儿子勇敢地安慰同学,因为他谨记父亲的承诺。(生第三次读)在富有情感的引读中,学生反复与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碰撞,情感逐渐升华,文中父亲信守诺言的形象跃然纸上。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多元朗读,由浅入深,与文本不断对话,丰美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训练了语感,也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独特写法的感知能力。

二、品味中训练语感,提高理解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指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品读关键词句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增强语感的策略之一。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关键词体会文本,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比较揣摩关键词,便有拨开云雾见天日之效果。

1. 置换比较品味。对关键词进行深度比较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如《老人与海鸥》一课,引导学生品味“……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这一句时,笔者问学生:“‘扑字有哪些近义词?”学生列举了很多,如:“拍”“冲”“击”等等。紧接着,笔者问学生:“如果把‘扑换成这些词好吗?”学生通过比较,自然就发现原句中“扑”既写出海鸥的动作迅猛,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海鸥的悲痛欲绝。

2. 增减比较品味。(1)添词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引导学生品味“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走!”“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快走。”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到,简单的一个“走”字和一个感叹号,表现出当时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体现了五壮士破釜沉舟的豪壮之情。(2)减词比较。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引导学生品味“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一句。笔者删掉“像雹子一样”这几个字后,学生与原句一比较,自然体会出原句写出了五壮士砸下去的石头密、急、猛,原句更能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3. 换位比较品味。调换词语位置,如《珍珠鸟》一课,引导学生品味“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句时,笔者故意把“真好!”放置句末。通过与原句比较,学生自然体会到“真好!”前置,洋溢着作者得到珍珠鸟时满心的愉悦。

通过比较揣摩,学生深刻体会了课文原句的深层含义。长期做此训练,学生的语言敏锐度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逐步提高。

三、想象中增强语感,培养创新能力

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文本中的省略号往往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开发省略号资源,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易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描写大嫂不顾危险到前沿阵地挖野菜的场景“您倒在血泊里……”一个小小的省略号触痛到我们的内心深处。但由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他们无法体会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笔者借助多媒体再现抗美援朝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在前沿阵地挖野菜的大嫂倒在血泊里,句末的省略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笔写一写。读着感人肺腑的文字,看着屏幕上鲜活的战争场景,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大嫂倒在血泊里的情景:鲜血从您身上汩汩流出,染红了您的身子,染红了金达莱,染红了小草……有的想象志愿军营救大嫂的情景:“大嫂!大嫂!”同志们哭喊着。“打,狠狠打!”指导员一声令下,所有的武器一起朝敌人开火,老王一把抱起您,疯似的跑下山……这些想象描写,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画面,中朝浓浓情谊在学生笔下恣意流淌。

四、运用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 复述精彩片段,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咀嚼内化、积累表达的过程。如《荷花》一课,作者描写荷花的语言优美,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值得借鉴。笔者在引导学生品读后,鼓励学生:文中的荷花多美啊!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文中优美的词语,写一写插图中的荷花?利用插图降低了复述课文的难度,学生积极发言。当学生运用文中好词佳句时,笔者立即肯定:你真厉害!作者笔下的优美语句你都能运用了,你也可以当作家了。让学生在复述中运用积累的佳句,日积月累,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提高。

2. 模仿迁移运用,培养文字表达能力。模仿是学生习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语感的一条途径。如《“精彩极了”和“槽糕透了”》一文,抓住了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描写,刻画了一个慈爱的母亲形象。对父亲的描写,则只有几句生硬的语言、一个简单的动作“扔”。笔者先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描写母爱的表达方法,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最后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母爱的方法,具体写一写严厉的父亲。学生的描写可圈可点。有的抓住父亲的神情进行刻画:“‘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很快他的眉毛凝成疙瘩,沉着脸。”有的学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父亲的批评就像一盆冷水从我的头上倒下来,我浑身冰冷。”学生在模仿中迁移了写法,学会了表达,语感也逐渐加强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原句五壮士品味
品味桂峰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仿写句子
品味四季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妙对
解读单元考点,牵手高频考题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