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学习法在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018-11-13张浩
◆张浩
一、当前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有利于大学生更好了解国情、党情和世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西藏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不仅承载了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育人目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央和自治区的大政方针的科学认识、深入理解各种社会敏感热点问题,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1]
目前,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采取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尤其对于区内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较为吃力;上课人数较多,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课程成绩考核难以测定,仅靠学生出勤和学生最后期末考试或结课作业就判定出学生成绩,难免有失公允。从教学实践来看,在“形势与政策”课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学生抬头率和参与度均不高,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培育推广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强化问题意识和团队攻关,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应该只注重知识和理论信息传递,更多地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和动手;另一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西藏高校有必要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在前期初步实践基础上,课题组尝试将团体学习法引入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进行试点改革,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二、团体学习法简述
团体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团体(学生小组)为单位、以教师讲授为导引、以教师指导或评议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团体学习法能够改革传统的“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辅助者。[3]团体学习法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团体(小组),以团体(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学习活动,让团队成员在一种互相激励和监督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提高团体全体成员的学习成效。具体而言,团体学习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拟定选题、学生分组选题、课外研讨备课、课堂汇报展示、学生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延伸提高等多个环节。从实践效果来看,团体学习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团体学习法可以转变传统以理论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其次,有利于引导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区内少数民族学生通常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在进行团体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调查,相互间充分讨论,能够培养学生自觉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国内和国际的形势,同时深化对国家治国理政、内政外交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尤其是增强对党中央治藏方略和决策部署的认同。再次,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实施团体学习法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知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以胜任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
三、团体学习法运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主要实施流程
将团体学习法运用到“形势与政策”课当中,具体操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自选主题。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为依据,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基础上,制定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团体学习若干选题。内容可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军事、外交、国际局势等各方面的内容。西藏高校也可结合党和国家的治藏方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旧西藏对比等方面内容为题,贴近西藏高校学生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选题之后,根据班级人数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团体小组,分组应尽量考虑学生的民族成分、男女比例、生源地分布等因素的平衡,力争实现学生知识背景和能力特长的互补。每组由团队成员推选组长1名。经过小组成员商议后,由每组在选题范围内自主选择一个题目。实施自主选题环节是开展团体学习法的开端,后期所有的教学安排都是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成单位。
2.课外研讨。在选题结束后,教师要布置课外研讨各项任务要求,并预留大约2—3周的时间让各组做准备。在此环节,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所选题目在课外进行资料搜集、信息筛选、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整理策划等,经过个人自学和团体讨论的方式,做好团体汇报前的各项准备。此时,任课教师应及时了解各小组课外研讨成果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要进行基本政治方向的把控,对于查找到的资料和讨论观点中明显的谬误应及时进行纠偏。
3.团体汇报。团体汇报环节是团体学习法中的关键一步。在此环节,各组围绕所选主题,将课外研讨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充分运用各项数据、案例、资料等,摆事实、讲道理,表明本组的观点、立场。团体汇报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PPT展示外,也可以采取诸如新闻快播、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呈现,以激发课堂气氛。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每组组员座位摆放构成一个圆弧形,体现小组成员间的平等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方便组员之间的交流。
4.课堂讨论。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数据资料、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仅靠较短时间的小组汇报展示,恐难完全讲清楚一个问题,有必要组织各小组进行更加深入的课堂讨论。当一个小组团体汇报结束后,各组之间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增强全班学生对汇报小组所汇报选题的深入理解,达到统一认识、加深印象的作用,在讨论中鼓励现场进行提问和讨论。对于汇报小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任课教师可以做必要的答疑。
5.点评打分。此环节主要针对汇报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点评和打分。由非汇报小组各自派代表进行点评,而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点评结束后对汇报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评分要做到公正公开,打分要按照评分标准执行,分为小组互评打分和任课教师打分两部分,由工作人员将两部分打分按照一定权重进行合理综合,从而构成汇报小组最终的分数并在班级进行公布,而这个分数也成为所在小组全体组员的成绩,让小组成员共享团队的成就。
6.延伸提高。汇报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对汇报组所汇报专题涉及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以帮助班级同学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知识;任课教师还可以做适当延展引导,对于课堂遗留的问题做补充解释,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学习和研讨。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团体学习法的操作流程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团体学习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二)实施结果评估
课题组在所在学校2017—2018学年中选取了若干班级进行试点。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当中使用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法进行授课,在第二学期当中使用团体学习法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教学改革试点前后,课题组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个体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试点后和试点前比较,学生课程参与度由原先的76.3%增加至100%;学生的课堂满意率为92.5%,比原先提高了27.3%;学生的抬头率达到100%,较原先提高了23.6%;尤为可贵的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之前大幅度提升了35.7%,达到了93.2%。通过将团体学习法运用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同学们主动性大大增强,参与性被广泛调动。参与试点改革学生表示,通过参与教学改革,自己由原来被动听讲变为了主动学习和分享,极大地增强了自主学习知识的热情;教学活动也由原来老师一种声音的独奏,变为了同学们多种声音的合奏,课堂学习气氛也变得更加宽松和愉悦。
(三)实施效果反思
通过教学改革试点,课题组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要确保团体学习法的实施的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团体学习法教学改革不是全盘让学生来讲课,也不是弱化老师的功能。相反,团体学习法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整个教学环节全程都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在小组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进行必要指导,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谬误。在汇报环节,教师既要当好“主持人”的角色衔接好课堂各项流程,又要及时做好听课记录为点评做准备,还需要兼顾台下学生的接受程度。每一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优点和不足,同时要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延伸学习。在教学改革中,区内学生往往不擅长表达,胆子较小,通常也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信任,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发言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实践表明,教师的全程参与指导是保证团体学习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2.有效掌控课堂教学
第一,团队学习中容易出现“搭便车”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例如:任课教师可以要求各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并进行检查,也可以采取随机指定讲课(陈述)人的方式,促使每个组员都要对本组汇报内容进行准备和熟悉。第二,应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掌控。小组课堂团体汇报、课堂讨论、点评打分和延伸提高时间应分别控制在20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左右为宜。这样,每组课堂整体汇报展示时间应该在一小节课时间之内。第三,要合理控制班级人数规模。根据课题组教学改革经验来看,采取团体学习法的方式进行教学,班级规模不宜过大,宜采取小班授课教学。团体学习每小组人数应控制在5—8人为宜,班级总人数也尽量不要超过80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多任课教师将难以掌控课堂。
3.合理改革考核方法
要合理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应该将课程成绩考核的重点放在平时,尤其是要将小组团体汇报成绩作为学期最后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和表现,而不只是重视期末考试。鉴于“形势与政策”课较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建议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至50%甚至更高。
4.更加注重价值引领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价值引领工作。这门课不只是在于传递知识,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要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观,正确认识国内和国际热点问题。在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国情基础上,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五个认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当然,由于课题组教学改革的试点范围有限且时间不长,难免会存在一些尚未发现的其他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能否在其他课程中加以运用,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做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