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练为纲 纲举目张
——例谈阅读教学中一条龙整体设计

2018-11-13刘文全

西藏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月光曲贝多芬课文

◆刘文全

一、何谓“以练为纲 纲举目张”

所谓“以练为纲 纲举目张”,其要义有二:一是指导思想,即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能力训练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阅读能力训练展开教学活动,把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二是阅读教学的策略,指抓住“纲性”问题组织好阅读教学各个环节,提高训练效率。

二、“以练为纲 纲举目张”的充要条件

(一)阅读教学研究的现状

阅读教学研究仍然是率性而为,飘忽不定,收效式微,其症结应归结于主导者没有看到能力培养的实质,其问题的表现形式如下:

1.重外在形式,轻内在联系(“鼠光”行为)

2.重细枝末节,轻全盘统筹(盲目行为)

3.重标新立异,轻实在效果(形象行为)

4.重立竿见影,轻潜心实验(短期行为)

(二)能力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遵循这一普遍规律,抓住“练”这个根本,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其教学策略是:“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多角度、有创意的“练”和多环节的“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能力训练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以练为纲,举纲方能张目;以练为纲,就有必要对阅读教学全过程做一条龙整体设计,努力把“练”落到实处。

三、“以练为纲 纲举目张”的整体设计

阅读教学全过程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三个环节中的“练”不应该是彼此孤立的,而应该看成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划分的三个不同阶段:

课前预习中的“练”是初级阶段,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特点;

课堂教学中的“练”是中级阶段,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把自主探索的结果化为真知;

课后巩固中的“练”是高级阶段,以学生为主导,把化为真知的东西整理归纳形成训练成果。

三个阶段中的“练”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铺陈,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形成过程。(如图)

“以练为纲,纲举目张”一条龙整体设计示意图

四、“以练为纲 纲举目张”的实施方案

如何举纲?如何张目?下面结合《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过程做具体阐述。

(一)化无形于有形——将教学目标显化于预习题

单课教学目标是教师施行教学前制定的教学行为的方向和准则,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其制定的根据,是该学段对该册教材的整体目标、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内涵、外延和制定根据,不难看出,教学目标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抽象性。

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总是首先要确定教学点,抑或“达标点”,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若干个问题,写在自己的教案上。而这一切教学活动,全是老师在闭门造车,学生全蒙在鼓里,自然在课堂上仍由老师“摆布”。这样以来,师生双方的信息完全不对称,师生在课堂上“双主”作用的发挥,就只能演变成教师的绝对主导,学生只能缓解老师一言堂的疲劳,充当“打酱油”的角色。

如何把抽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把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交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教学目标显化于预习题中,供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作自我检测。这组预习题便是该课训练中所举的“纲”。

下面是《月光曲》一课的教学目标与预习题对照表:

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三、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同情穷苦劳动人民的情怀。四、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体会联想的好处,学习作者展开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预习题一、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和短语。(落实“教学目标”一)1.根据上下文,不解释词语,只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或短语的含义。(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就是贝多芬先生吧?”2.写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纯熟 恬静 陶醉二、默读课文,答问。1.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第一首曲子?一曲完了,为什么要再弹一曲?(落实“教学目标”三)2.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从看到的画面中,你体会到什么?(落实“教学目标”二、四)三、学习第九自然段的写法写《雷雨曲》。(落实“教学目标”四)····罢了。”(3)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

(二)化讲读于解答——将预习作业外化为教学主线

抓住了“纲”,只要提起来,“目”就自然张开了。

显化了的教学目标——预习题是“纲”,就是为课堂教学预埋的一条主线。有了这条主线,我们就把繁琐的、面面俱到的讲读课文的过程变成解答预习题、带领学生去寻求预习题答案的过程,从而化繁为简。既然是“纲”,是教学主线,那么它所涉及的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些“动全身”的“毛细血管”,这些依附在主线上的“细枝末节”,就是“目”,而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张目”。

学生在预习中虽然对问题的答案还不成熟,甚至荒谬,但毕竟有了思考和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张目”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各种思想在这里兼容互补,相得益彰,相克相斥,火花四溅,真正实现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回归。

老师此时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讲人,而是变成了导师和导演,负责恰到好处地导出问题,抓住稍纵即逝的契机把错误答案导引学生归谬,追问并鼓励有见地的、灵光一现的学生道出自己的分析和理由,在学生愤悱之时予以启发,及时导入正确答案的归纳,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为了把训练点落到实处,同时不至于把课文肢解,需要在“张目”的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词语训练与理解内容之间的关系

根据词语本身特点,灵活采用分类理解:对于新词采用释义的方法,而对于浅显易懂,但在表情达意上很准确,内涵丰富的词语,则采用说出含义的方法。表面上看,《月光曲》预习题的第一小题是在落实词语的训练,其实在讲读课文时把重点语段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也带出来了,具有辐射一大片的作用,同时,与问答题无缝对接,为接下来理解课文和欣赏课文扫除了障碍,做了铺垫。

二是处理好解答问题与厘清作者思路、感悟文章思想和写法之间的关系

《月光曲》预习题中的两个答问题是本篇课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核心,课堂教学时,切忌不能仅限于追求其正确答案;应该是一边求索,一边采撷,一路走来,定会踌躇满志:不但无意中收获了正确答案,而且意外收到其他重要成果。其实,在课堂教学时,对第一问中的两个原因的追溯,帮助学生读懂了课文,厘清了课文的条理,感受到贝多芬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对第二问中的两个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领略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贝多芬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阅读实践中真切感受到联想在文中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这些,正是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三是处理好实答案与虚答案之间的关系

总之,福克斯试图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重新审视信息时代的数字劳动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中,这种尝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实现了传播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融合。然而,福克斯未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的物质劳动概念,过度贬低非物质劳动;更为重要的是,他错误地理解了互联网中的生产性劳动行动,把互联网用户行为过度解读为给资本主义生产带来剩余价值的剥削性劳动,而忽视了互联网产业背后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力投入,使其数字劳动理论不能科学地解释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劳动与剩余价值问题。

“实答案”就是课文中能够找得到的显性答案,“虚答案”就是文中的隐性答案。实答案易得,虚答案难求。这就需要教者充分利用文中的未知做足文章。其实,在破解《月光曲》几道预习题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文中有几处没有道白的地方,如贝多芬为何要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是什么促使他创作《月光曲》?《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这些犹如乐谱中的间歇,美术作品中的空白,文学作品中的蓄势,给我们留下无尽想象的空间,也正是本文的韵味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去挖掘这几处未拓的处女地,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升化,应该说,是无限接近作者和贝多芬的心理期待。

四是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

抓点带面,连点成线。《月光曲》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没有面面俱到,没有泛泛而谈,唯有几个点(预习题),但点点弹无虚发,发发命中要害。同时,这几个点并不孤立,点点相通,串联成线,连缀成网。

(三)化量变为质变——将巩固练习蝶化为完善预习

就笔者所知,现有的课后巩固练习,教师们无一例外地采用现成的教辅资料——练习册,几乎看不到教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量身自制的练习题,这难免造成巩固练习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脱节的尴尬现状:教师课堂教学完毕,学生竟然不会做题!

“以练为纲,纲举目张”的一条龙教学设计,自然延伸到课后的巩固练习——将巩固练习蝶化为完善预习题。

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概括为“四性”:

二是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就会不遗余力地课前做好预习题,课中专注于思考问题,做好笔记,为完成课后巩固练习做准备,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因为训练内容一脉相承,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所以它完全摆脱了目前课后巩固练习中的尴尬。

四是经过前两轮的训练,课后完善预习题,或订正,或补充,或重做,学生已经轻车熟路了;更重要的是,此时学生虽然也在做预习题,但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它已经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用不同的语言文字陈述自己的观点,能够用更完备的答案诠释所学,从而增强了训练的实用性。

事实也印证了如上所述,在完成《月光曲》课后巩固练习时,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可以达到98%,比预习作业的正确率至少提高了50%以上。

五、结语

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练为纲,纲举目张,让我的学生受益匪浅,使他们在短期内阅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获得了在学习上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本。因此,当小学语文界的同行们热衷于“翻转课堂”“群文类学”“微课堂”等时髦名词的时候,我还在躬身潜心完善我的一套经验。现在我越来越笃信:贯彻并运用以练为纲,纲举目张,学生学得明白,练得轻松;教师教有抓手,批得自如,这岂不也是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月光曲贝多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亦远亦近贝多芬
背课文的小偷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月光曲
月光曲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