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析以微课制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018-11-13王思远
◆王思远
黎加厚教授说过,“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是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制作微课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呢?
一、更新教学理念
笔者在推广微课的过程中了解到,教师们普遍认为微课仅仅是一个教学短片而已,并不如传统课堂的讲解来得深入。他们觉得与其让学生浪费时间观看微课视频,让教师耗费时间和精力制作微课,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练习题,让教师多改几张卷子。其实,微课并不是传统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片段,它也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微课是在有效的注意力时间里,精讲1~2个知识点,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而且还支持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翻转课堂。虽然微课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但是微课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还有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二、编写教学设
虽然微课时间短,但是它与传统课堂一样,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所以微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等要素。
(一)选取知识点
一节微课就是围绕1~2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所以在微课教学设计环节,首先要选取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而这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教师在选取知识点阶段,必须按照考纲的要求重新梳理教材的知识框架,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把大的知识点拆分成小的知识点。这样能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使教师在常规课堂授课能够紧密围绕知识点讲解,也能串讲关联的知识点,课堂既能聚焦又能发散。
(二)分析学情
教师在选定知识点后,要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再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再决定知识点讲解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教师通过学情分析,能更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特点,使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使授课手段更合适,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定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知识与技能的设定将会影响到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的设置,知识就是本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这在选取知识点和学情分析环节已经明确了。技能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能锻炼到的综合能力,以及运用本课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综合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既是教师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和“知识与技能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逐层递进与升华的关系,是一个培养个性、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为微课的知识点少,所以教师在设定三维目标时,将会更聚焦。有助于教师厘清授课内容与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即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和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
(四)选择录制方式
录制微课的三种常用方式分别是,“PPT制作+麦克风+录屏软件”、“手写板+麦克风+录屏软件”和“DV录像+视频编辑软件”。这三种录制方式所需要的硬件设备都是比较便宜,而且容易使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合适的微课录制方式。无论教师选择哪种录制方式、无论是录制微课、微课后期制作或微课应用,教师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与应用的过程。
(五)编写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环节
微课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导入、知识点讲解、本课小结,以及课后练习等环节。微课的导入环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复习导入或情境导入。然后,在知识点讲解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接着在本课小结中强调本课知识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提供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课后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由于微课的时间很短,所以教师要严格把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把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写在对应的教学活动旁边,以作参考。教学环节中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是恰当的,教学活动多了,课程会显得累赘、冗余;教学活动少了,课程会显得单薄。
在如此严谨、紧凑的教学环节设计中,需要教师反复思考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的作用,并作出相应的取舍。在这过程中,能提高教师设计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能力。
2.编写脚本
为了保证微课的高效,教师需要对授课过程中每一句话反复斟酌、修改,最后生成清晰的、生动的、有感染力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脚本,即微课的讲解稿。在编写脚本的过程中,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线索和讲解思路,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言语逻辑思维。
三、录制微课
(一)试讲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教师在完成了教学设计后,要按照教学设计初步试讲。在试讲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在备课时被忽略的问题,或者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这些问题和细节通常是设计得欠合理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课件字体不清晰、图片模糊等。那么,教师就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修改。
教师在这一个自我纠错的过程中,通常会对常犯错误记忆深刻,然后积累经验。同时,这也是教师熟悉课件、熟悉教学活动的过程。经过多次试讲后,教学设计会逐渐变得严谨,教学课件会逐渐变得简洁、精美,教师的授课语言会逐渐变得精炼。这是教师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过程。
(二)录制、试听
在试讲和修改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后,教师可以尝试录制微课。然后,再反复观看自己的授课视频,注意自己在授课时的语气、语调,留意授课语言的脚本设计是否过于书面化、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存在讲解卡顿、口误、口头禅等问题。教师边听课,边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如果只是部分问题的话,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对视频进行剪辑、重录或补录;如果教学活动或教学设计有较大的调整或修改的话,则需要在调整或修改后,重新录制视频了。
教师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的授课视频,可以获得以下提升。第一,教师能清晰地发现自己授课时存在的且又常常被忽视的细节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改正自身的缺点;第二,可以不断深化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记忆。以后即便脱离了教材进行授课,教师也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第三,教师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时,需要熟悉软件的分割、裁剪、转场、动画、插入媒体、指针效果、语间旁白、音效效果、视频效果等功能,而这些功能也能应用于视频和音频编辑领域,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
(三)外部评价
微课经过两次修改后,基本上完善成型。这时可以让教师同行或学生观看,然后收集、分类、汇总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再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有用的建议,并作适当的修改,然后重新录制视频。如果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那么该视频就可以成为最终的微课教学视频了。
通过教师同行或学生的外部评价,教师可以获取更多不同视角的客观评价。这些评价通常能有效指出教师陷入的误区,或教师自己不能发现的问题。甚至,还能开拓新视野,启发新思维,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曾经疑惑不解的教学难题。
四、制作微课资源包
当教师完成微课视频录制后,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素材进行整理,把它们汇总成微课资源包。通常微课资源包体积大约在100M左右,容易通过网络实现共享,教师和学生都能下载。
微课资源包能减少其他教师对相同课题教学资源的开发时间,提高备课效率。教师下载资源包后,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差异,对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内容稍作增加、删减或修改,经过二次备课后,再录制成新的微课使用。
微课资源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微课+导学案学习”、“微课+合作学习”、“微课+探究学习”等,使教师能更专注于学法指导和学生个性发展。
微课资源包能便于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也便于学生针对某个薄弱科目或者未掌握的知识点,反复观看相应的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弥补了课后教师资源的不足。
微课设计与制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