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风险评分系统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的评估价值分析
2018-11-13李真饶仁林李卫
李真 饶仁林 李卫
近年来,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了老龄化,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髋骨骨折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老年髋部骨折是由股骨粗隆间骨折同股骨颈骨骨折组成,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所以手术的风险较高,在手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和死亡[2],研究表明,术前风险评分能够预测并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风险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文主要就术前风险评分系统对老年骨折手术风险的价值进行评估[3],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髋部骨折患者318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63例,年龄64~95岁,平均年龄(71.5±5.4)岁,其中髋关节置换162例;PFN 106例;DHs 35例;股骨近端解剖板15例。
1.2 评分方法
术前风险评分系统评分方法属于术前指数评分法,是将患者术前的心肺,年龄,血红蛋白,包括手术的风险等因素看做风险因子纳入模型中对患者进行评价[4],其中评分≥35分纳入高风险组;25~34分纳入中风险组;<25分纳入低风险组。观察分析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评分是否有联系[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情况
318例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个月内有100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感染(包括伤口感染和肺部以及泌尿系统感染)40例,谵妄17例,下肢静脉血栓5例,肝肾功能受损9例,应激性溃疡5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脑梗死5例,褥疮9例;在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的患者有10例,其中肺栓塞5例,心力衰竭2例,呼吸衰竭2例,过敏休克1例。
2.2 三组患者年龄、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比较
三组患者在年龄上,低风险组的平均年龄要低于中、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总体评分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低风险组要明显低于中、高风险组;在死亡率上,低风险组和中风险组明显低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参考表1。
3 讨论
髋部骨折是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再加上外部的创伤导致骨折[6]。目前,我国临床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一般采用早期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7]。由于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骨质退化比较严重,导致手术的风险性较大,在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也比较多,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中,老年性的谵妄症和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伤口感染中又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8]。针对这一情况下的并发症,应该进行排尿障碍的清楚保证患者排尿通常,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减少对患者尿道的损伤;老年谵妄症通常情况表现为情绪和感知出现异常,所以在手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时的识别老年谵妄的发生[9]。
本次研究中低风险组的平均年龄要低于中、高组,在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情况上也要低于中、高组。所以风险评估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低风险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10];对于中风险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高风险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应该为患者进行保守治疗[11-12]。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生理特征同临床症状制定的术前风险评分模型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分,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13],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
表1 三组患者年龄评分等因素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