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黏滑断层隧道减错措施参数对减错效果的影响分析1

2018-11-13崔光耀伍修刚王明年荆鸿飞

震灾防御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错动安全系数弯矩

崔光耀 伍修刚 王明年 荆鸿飞



黏滑断层隧道减错措施参数对减错效果的影响分析1

崔光耀1)伍修刚1)王明年2)荆鸿飞3)

1)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 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 3)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为提高黏滑断层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黏滑断层隧道设置不同缝宽减错缝、不同刚度减错层的减错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黏滑错动对上盘隧道的影响远大于下盘;减错缝对上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错效果优于下盘,其中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24.50%,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9.26%;减错层对下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错效果略优于上盘,其中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105.32%,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78.07%;随着减错缝宽度的增加,隧道上盘减错效果变好,下盘缝宽10—15cm减错效果最好;随着减错层弹性模量的增加,隧道上下盘减错效果降低,当减错层弹性模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约100MPa),减错效果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为黏滑断层隧道的减错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隧道工程 黏滑断层 减错缝 减错层 参数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穿越黏滑断层的隧道不断涌现,如在建的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穿越保凰活动断裂,成兰铁路诸隧道穿越龙门山活动断裂等。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映高速部分隧道,其所穿越的黏滑断层在强震诱发下发生黏滑错动,造成错动段隧道结构和围岩严重破坏,甚至出现了隧道整体垮塌的严重震害(图1),这对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08;于海英等,2008)。如何提高断层黏滑错动时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目前,黏滑断层隧道的减错措施主要有二衬设置减错缝和初支与二衬之间设置减错层2种。设置减错缝可减小隧道结构的纵向刚度,提高了隧道结构适应断层黏滑错动所产生相对变位的性能;设置减错层可减小隧道结构的横向刚度,消减了传递至二衬结构的强制位移。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穿越黏滑断层隧道的减错技术做了部分研究,主要有:穿越活动断层隧道震害特征及震害机理(高孟潭等,2008;崔光耀等,2013a;何川等,2014);断层错动下围岩与隧道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赵伯明等,2009;李玉江等,2013);不同倾角、错距下断层黏滑错动对山岭隧道洞身结构的受力特性(熊炜等,2010;蒋建平等,2011;刘学增等,2014;张理平等,2017);设置不同减错缝的减错效果(崔光耀等,2013b;李学峰等,2014;信春雷等,2015);设置不同减错层的减错效果(崔光耀等,2013c)等。以上研究在穿越黏滑断层隧道断层错动机制,设置减错缝不同间距、减错层不同厚度减错效果方面做了部分工作,但均未对穿越黏滑断层隧道设置减错缝不同缝宽、减错层不同刚度的减错效果进行研究。本文依托都汶高速友谊隧道F1黏滑断层段,对黏滑断层隧道设置不同缝宽减错缝、不同刚度减错层的减错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穿越黏滑断层隧道减错技术的发展。

图1 龙溪隧道黏滑断层段隧道整体垮塌

1 研究情况

1.1 友谊隧道F1黏滑断层段工程概况

1.1.1 工程地质

隧址区位于纸厂沟与小桃沟之间的山体内,受断层和岩性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F1黏滑断层为挤压性逆断层,隧道洞身穿F1黏滑断层而过,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破碎带宽度0.5—2.0m,断层破碎带主要由糜棱岩、碎块岩组成,Ⅴ级围岩。上下盘岩体均为Ⅴ级围岩。

1.1.2 支护结构设计

隧道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跨度×高度=9.4m×8.0m;隧道初支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二衬采用C25模筑混凝土,厚度40cm。

1.2 计算情况

1.2.1 计算模型

以友谊隧道F1黏滑断层段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计算模型,隧道埋深为40m,隧底围岩厚40m,左右两侧宽度取5倍隧道跨度,约60m,纵向开挖长度100m。本次计算采用brick单元,其中围岩单元47550个,衬砌单元6820个。计算时围岩按弹塑性材料考虑,衬砌则按弹性材料考虑。减错缝采用12m设缝间距(崔光耀等,2013b),减错层厚度采用10cm(崔光耀等,2013c)。通过在上盘围岩施加位移荷载来模拟断层错动,位移荷载通过施加速度来实现,错距10cm。

1.2.2 计算参数

施工中减错缝主要采用止水带进行连接,减错层一般采用橡胶板(王帅帅等,2016),围岩根据勘测资料选取Ⅴ级围岩。计算模型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模型参数

1.2.3 计算工况

本文主要研究减错缝不同缝宽、减错层不同刚度对减错效果的影响规律,计算工况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工况

1.2.4 监测布置

计算模型上盘设4个监测断面、下盘设3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设置8个监测点,监测布置如图2所示。

2 减错缝宽度对减错效果的影响分析

2.1 结构内力

提取各工况错动完成时的各监测断面计算数据,以缝宽10cm为例进行内力分析。轴力、弯矩的计算按照公式(1)、(2)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值见表3,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值见表4。

轴力、弯矩计算公式为:

图2 监测布置

表3 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单位:kN)

注:距断层距离正值为上盘,负值为下盘,其它同理。

表4 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单位:kN·m)

由表3可知,施设减错缝与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值均呈现压应力状态,且沿隧道纵向分布趋势相似,最大值均出现在下盘靠近断层的断面,其中无减错措施工况值为-14884kN,施设减错缝工况值为-14857kN;随着监测断面与断层的距离增大,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呈下降趋势。由各监测断面最大轴力整体分析可知,施设减错缝工况监测断面最大轴力略小于无减错措施工况。

由表4可知,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均表现为外侧受拉,施设减错缝改变了隧道结构受力,出现内侧受拉部位;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值均出现在下盘靠近断层的断面,其中不设减错缝工况值为-217.6kN·m,施设减错缝工况值为276.1kN·m。由各监测断面最大弯矩整体分析可知,施设减错缝工况监测断面最大弯矩略大于无减错措施工况。

轴力、弯矩指标主要用于结构设计,单一分析轴力、弯矩不能综合体现结构的力学性能。隧道支护的结构安全性可由安全系数(综合考虑了轴力、弯矩等指标)体现。

2.2 结构安全系数

提取各工况错动完成时的内力计算数据进行安全系数分析,安全系数按照公式(3)、(4)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以缝宽10cm进行安全系数分析,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见表5。

Ra(3)

式中,a为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MPa);l为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MPa);为构件纵向弯曲系数;为轴向力偏心影响系数;0为轴向力对截面的偏心距(m)。

表5 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

由表5可知,施设减错缝与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沿隧道纵向分布趋势相似,最小值均出现在下盘靠近断层监测断面,其中无减错措施工况安全系数最小值为0.840,施设减错缝工况安全系数最小值为0.841;随着监测断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大,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呈增大趋势,上盘安全系数整体较下盘小。由各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整体分析可知,施设减错缝工况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略大于无减错措施工况。

图3 减错效果

2.3 减错效果

根据安全系数分析各工况减错效果,减错效果可按式(5)进行计算,各工况减错效果如图3所示。

式中:为减错效果;0为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1为施设减错缝工况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

由图3可知,各工况减错效果沿隧道纵向分布趋势相似,随着监测断面与断层的距离增大,上下盘减错效果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上盘减错效果较下盘整体更好,其中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24.50%,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9.26%。随着减错缝宽度的增加,隧道上盘减错效果变好,下盘缝宽10—15cm时减错效果最好,主要由于断层黏滑错动对上盘的影响远大于下盘。减错缝宽度的增加适应了断层黏滑错动造成的上盘强制位移,断层黏滑错动的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从而提高了上盘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可以设想,对于隧道上盘部分存在最优减错缝宽度;减错缝宽度的增加虽然适应了断层黏滑错动造成的下盘强制位移,但由于抵御断层黏滑错动对下盘影响所需减错缝缝宽为10—15cm,当缝宽增加到20cm时,下盘隧道整体刚度的下降对下盘隧道的结构安全性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减错效果下降。

3 减错层弹性模量对减错效果的影响分析

3.1 结构内力

提取各工况错动完成时各监测断面的计算数据,以减错层弹性模量为2.5MPa为例进行内力分析。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值见表6,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值见表7。

表6 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单位:kN)

表7 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单位:kN·m)

续表

工况距断层距离/m -21-11-22112132 减错层弹模(2.5MPa)-173.4-269-254.1-217.1-108.0-59.3-42.7

由表6可知,施设减错层与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值均呈现压应力状态,且沿隧道纵向分布趋势相似,最大值均出现在上下盘靠近断层的断面,其中无减错措施工况值为-17049kN,施设减错层工况值为-8981kN;随着监测断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大,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呈下降趋势。由各监测断面最大轴力整体分析可知,施设减错层工况监测断面最大轴力小于无减错措施工况。

由表7可知,施设减错层与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值均表现为外侧受拉;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值出现在下盘靠近断层的断面,其值为-218kN·m,施设减错层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值出现在下盘距离断层11m处,其值为-269kN·m。由各监测断面最大弯矩整体分析可知,施设减错层工况监测断面最大弯矩大于无减错措施工况。

3.2 结构安全系数

提取各工况错动完成时各监测断面的计算数据,以减错层弹性模量为2.5MPa为例进行安全系数分析,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见表8。

表8 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

由表8可知,施设减错层与无减错措施工况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沿隧道纵向分布趋势相似,最小值均出现在下盘靠近断层监测的断面,其中无减错措施工况最小安全系数最小值为0.733,施设减错层工况最小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505;随着监测断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大,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呈增大趋势,上盘安全系数整体较下盘小。由各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整体分析可知,施设减错层工况监测断面最小安全系数大于无减错措施工况。

图4 减错效果

3.3 减错效果

根据安全系数分析各工况减错效果,减错效果计算方法同式(5),各工况减错效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各工况减错效果沿隧道纵向分布趋势相似,随着监测断面与断层距离的增大,上下盘减错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盘减错效果较上盘整体略好,其中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105.32%,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78.07%;当减错层弹性模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约100MPa),减错效果趋于稳定。

4 结论

(1)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上盘的影响远大于下盘,上盘部分是黏滑断层隧道减错设防设计的重点段落。

(2)减错缝对上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错效果优于下盘,其中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24.50%,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9.26%;减错层对下盘部分隧道结构的减错效果略优于上盘,其中下盘减错效果最大为105.32%,上盘减错效果最大为78.07%。

(3)随着减错缝宽度的增加,隧道上盘减错效果变好,下盘缝宽10—15cm减错效果最好,主要是由于断层黏滑错动对上盘的影响远大于下盘。减错缝宽度的增加适应了断层黏滑错动造成的上盘强制位移,断层黏滑错动的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从而提高了上盘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可以设想,对于隧道上盘部分存在最优减错缝宽度;减错缝宽度的增加虽然适应了断层黏滑错动造成的下盘强制位移,由于抵御断层黏滑错动对下盘影响所需减错缝缝宽为10—15cm,当缝宽增加到20cm时,下盘隧道整体刚度的下降对下盘隧道的结构安全性造成了不利影响,致使减错效果下降。

(4)随着减错层弹性模量的增加,隧道上下盘减错效果降低;当减错层弹性模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约100MPa),减错效果趋于稳定。

崔光耀,王明年,于丽等,2013a.汶川地震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震害分析及震害机理研究.土木工程学报,46(11):122—127.

崔光耀,王明年,于丽等,2013b.断裂黏滑隧道减震缝减震技术模型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32(8):1603—1609.

崔光耀,王明年,于丽等,2013c.穿越黏滑错动断层隧道减震层减震技术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35(9):1753—1758.

高孟潭,周本刚,潘华,2008.“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特点及其防灾启示.震灾防御技术,3(3):209—215.

何川,李林,张景等,2014.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震害机理研究.岩土工程学报,36(3):427—434.

蒋建平,章杨松,2011.正断层倾角变化对其下盘隧道围岩影响的研究.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8(4):596—601.

李学峰,代志萍,谷雪影等,2014.活断层错动位移下变形缝间距对隧道内力的影响.隧道建设,34(3):237—242.

刘学增,王熙霖,林亮伦,2014.60°倾角正断层黏滑错动对山岭隧道影响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47(2):121—128.

李玉江,陈连旺,杨树新,2013.基于应变能变化的芦山强震同震效应的数值模拟.震灾防御技术,8(4):361—369.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2008.5·12汶川地震灾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恢复重建工程调查、检测、评估.成都: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王帅帅,高波,2016.隧道设置减震层减震机制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35(3):592—603.

信春雷,高波,王英学等,2015.跨断层隧道可变形抗减震措施振动台试验研究.岩土力学,36(4):1041—1049.

熊炜,范文,彭建兵等,2010.正断层活动对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影响的数值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9(S1):2845—2852.

于海英,王栋,杨永强等,2008.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震灾防御技术,3(4):321—336.

张理平,杨小明,朱海琴等,2017.断层倾角与相对位置对隧道衬砌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36(1):46—50,89.

赵伯明,刘洋,2009.断层错动对隧道的影响分析.华南地震,29(1):3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of Reducing Measures on the Effect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on Tunnels Crossing Stick-slip Faults

Cui Guangyao1), Wu Xiugang1), Wang Mingnian2)and Jing Hongfei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Tunnel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3) China Railway Fif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Beijing 102600,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unnels structure with crossing stick-slip fault, we study the technology on the effect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by setting different width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gap and different stiffness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layer on tunnels with crossing stick-slip fault.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stick-slip fracture movement on hanging wall is larger than that on footwall;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effect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joints on the hanging wall of tunnel struct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n footwall, which the maximum effect of the hanging wall is 24.50% and the maximum of the footwall is 9.26%.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effect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layer on the footwall of tunnel structure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n hanging wall, which the maximum effect of the footwall is 105.32% and the maximum effect of the hanging wall is 78.07%.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idth of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gap,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effect of the hanging wall is better improved, and the footwall width of 10~15cm is mostly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layer,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effect of the tunnel is reduced, and when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reducing dislocation layer is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about 100MPa), the reduction dislocation effect tends to be st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educing dislocation on the tunnel with crossing stick-slip faults.

Tunnel engineering; Stick-slip fault; Reducing dislocation gap; Reducing dislocation layer; Parameter analysis

崔光耀,伍修刚,王明年,荆鸿飞,2018.黏滑断层隧道减错措施参数对减错效果的影响分析.震灾防御技术,13(3):502—511.

10.11899/zzfy2018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008、51478277),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1759-004),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5JY0166)

2018-01-26

崔光耀,男,生于1983年。副教授。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E-mail:cyao456@163.com

猜你喜欢

错动安全系数弯矩
叠加法在绘制弯矩图中的应用
基于数值模拟断层错动对输水隧洞结构的影响研究
逆断层错动下ECC衬砌结构非线性力学响应分析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不同因素对填筑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逆断层错动下浅埋地铁隧道衬砌结构的反应特征
隐伏正断层错动致地表破裂变形特征的研究
关键点弯矩值结合各段线形的弯矩图分段绘制方法研究
基于叠加法作结构弯矩图的新思考
梁在平面弯曲变形下截面弯矩的正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