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历程

2018-11-13刘晓东

新阅读 2018年11期
关键词:第三版第一版百科全书

文/刘晓东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业尚未在中国拉开大幕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项高瞻远瞩的决策: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筚路蓝缕,结束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

1978年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发的《情况和建议》第2期,发表了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所写的《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后又由国家出版局《出版工作》转载,这一建议立即在学术界引起轰动。1978年4月,胡乔木当面向邓小平提出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赞成和支持。

1978年5月28日党中央批准了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联署的《关于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同年11月18日,国务院转发了《关于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请示报告》及其《补充报告》,批准成立以胡乔木为主任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成立具体负责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是对我国学术界的一次空前大检阅。领导这个重大的知识工程是由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个别负责编辑工作的人员110人组成的总编委会。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共有22600多位权威学者参加撰稿工作,中国科学院第四届400位学部委员中,有336位参加编纂工作;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也大多参加编纂工作。各卷的编写人员,最多的是《军事》卷,约2300人;最少的是《世界地理》卷,仅93人。参加编纂的人数超过300人的有46卷,其中超过500人的有23卷。成书时间,除《天文学》卷因集中编写只26个半月外,一般都较长,多数卷为5—6年,《中国文学》卷为8年,《生物学》卷、《现代医学》卷为10年,《中国历史》卷为12年。

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同志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和指导《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有的亲自审改重要条目,有的亲自撰写条目,有的还担任学科卷的主编。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中央军委办公厅等先后发文要求所属单位积极支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将其列入科研或教学计划。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心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们与全国两万多名专家学者群策群力,艰苦奋斗,认真履行对祖国的承诺,从零起步,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历时15年,终于在1993年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工作,结束了我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从文化学术上铸造了国家形象。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共74卷,内容涵盖了66个学科和知识领域,7.8万个条目,6万幅配图,1.26亿字,为我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注重中国内容,具有民族特色;检索渠道众多,便于寻检查阅;实践了实事求是原则,促进了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20世纪末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丰碑”。

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齐之际,为出版社题词“融古今中外知识,扬中华民族风采”。1993年10月8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胜利完成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编纂出版人员代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创新传承,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1995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办函〔1995〕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问题的复函》正式下发,这标志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第二版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并批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主任。2003年3月,李岚清同志针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中的困难,指示财政部增拨款项。2003年3月16日温家宝同志当选总理当天即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作出“精心组织,精心选材,精心撰写,精心编辑,精心出版”的重要指示。出版前,中央领导同志审阅二版重点条目,李长春、刘云山同志还和广大读者一起,参加二版装帧设计方案的遴选。

《中国大百科全书》始终坚持“让最合适的作者撰写最合适的条目”的编纂原则。在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全国各行业的权威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第二版的编纂。在尽可能保留第一版仍健在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的基础上,又聘请了各学科领域卓有成就的众多中青年专家学者为作者,约25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就有110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47人中就有25人,荣誉学部委员中大多数,参加了第二版的编纂工作。全国数十个部委、几百个院校和科研机构也紧密协作,使第二版成为全国科学文化界各行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版工作开始之前,出版社就已经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转型。尽管国家财政部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给予了资金支持,但尚不足以支撑这一宏大项目的巨大支出。面对困难,出版社弘扬 “大百科精神”,集中上百名业务骨干,组织全国各学科专家、学者,同时积极扩展出版创收补贴二版工程,确保了第二版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4月,历经14年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正式出版。它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是中国第一部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在编排上按当代世界各国编纂百科全书的一般通行做法,全书的条目按字母顺序排列。总卷数为32卷,内容共有80余个学科和知识门类,条目6万个,约6000万字,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是面向21世纪代表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大辞书”背后的强国梦》,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9年8月26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受胡锦涛同志委托,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亲切接见了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的专家、学者、编辑及发行工作者代表,并作出重要指示。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重大成果,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知识出版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与时俱进,打造数字化时代新型百科全书

刘云山同志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强调,百科全书必须尽快实现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网络化,以提高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立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与第一版、第二版相比,在编纂手段、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上将实现革命性的创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纂出版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字化编纂平台;二是网络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三是纸质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与第一版、第二版相比,规模更大,在编纂手段、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上将实现革命性的创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知识生产、分发和传播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第三版的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知识领域覆盖103个执行学科,组建了各学科编委会,三版总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7年9月8日召开,参与编纂工作的全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3万余人,其中院士300余人。目前条目组稿30余万条,回稿约16万条,编纂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第三版第一版百科全书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点解读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美防长罕见一年两度访越南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
特殊的“百科全书”
《尝试集》第三版的发现与胡适的误记
百科全书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