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塑形联合框架眼镜控制高度近视一例报告

2018-11-13李军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戴镜眼轴塑形

文/李军

顾客吴某,女,9岁。无全身疾病,有屈光不正家族史,母亲近视-11.00D,父亲近视-5.00D。2015年4月到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时,为-5.00D近视,之前佩戴框架眼镜1年增长2.00D。后佩戴1年RGP,增速有所减缓,但是仍然1.00D以上增长。检查后发现该顾客角膜曲率比较陡,眼轴较长,父母均为中高度近视。多项研究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性,如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患近视,后代近视的患病率明显增高[1-2]。鉴于顾客年龄较小,近视还会继续增长。

1 检查

1.1 眼部健康

角膜透明,上睑穹窿滤泡,前房正常,晶体透明。泪膜BUT 10s,眼底未见异常。

1.2 屈光

1.2.1 视力与旧镜度数

远视力:OD:0.4,OS:0.4

近视力:OD:0.8,OS:0.8

旧镜处方:OD:-6.00,OS:-6.00/-1.25×10

1.2.2 散瞳验光

主导眼:OD

静态检影:OD-5.00,OS-4.75/-1.25×10

主观屈光:OD-7.00=1.0-,

OS-6.75/-1.25×10=1.0-

1.3 视功能

隐斜:远:4ΔBO,近:2ΔBO

AC/A(梯度法):2,Worth 4 dots:5dots融合功能差

立体视:有,BCC:+0.75

NRA:+2.0,PRA:-0.75

调节灵敏度:OD:±困难,OS:±困难,OU:±困难

1.4 视觉相关

眼轴:OD:24.84mm,OS:24.80mm

角膜直径(WTW): OD:11.6mm,OS:11.4mm

角膜曲率: OD:45.80/46.40@79,

OS:45.25/46.50@105

角膜地形图(如图1): OD:45.65/46.23@59,

OS:45.00/46.50@97

图1

2 分析

佩戴框架眼镜近视增长较快,每年2.00D左右,曲率陡,角膜直径小,改为RGP矫正,眼轴增长仍然较快,每年1.00D左右的增长。2016年11月1日眼轴OD:24.38mm,OS:24.36mm。3个月后复查,眼轴分别增长0.46mm和0.44mm。

研究[3]发现,周边屈光度为相对远视者更容易发展成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中央角膜变平坦,旁中央角膜变陡峭,使视网膜成像形成周边近视离焦状态[4]。Cho等[5]报道近视儿童6~10岁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眼轴增长减少0.29mm,近视延缓43%。由此可见,角膜塑形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缓及控制近视的发展,Sankaridurg等[6]通过治疗45例7~14岁的近视患者发现,配戴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使之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观察12个月,发现与戴框架镜患者相比,眼轴增长幅度减少了33%,有效地减缓了近视进展。

3 处理

3.1 处理建议

考虑近视度数较高及遗传因素和眼镜健康因素,建议顾客佩戴降度为5.00D的角膜塑形镜配合-2.00D框架眼镜提高日间视力。

3.2 角膜接触镜配适检查

R:45.50/-3.0/+0.75 10.6 -3.50=1.0-略偏上,BC约3mm,RC1.5mm,AC下方少许荧光,PC可,镜片直径略大;

L:44.5/-3.00/+0.75 10.6 -3.75=1.0-略偏下,BC约3mm,RC1.5mm,AC上下少许荧光,PC窄,镜片直径略大;

最终处方:OD:44.75/-5.00/+0.75 10.2

OS:44.75/-5.00/+0.75 10.2

3.3 复诊建议

检查眼前节健康,以及眼轴增长是否得到控制。

戴镜期间镜片定位良好,未发生与接触镜相关的并发症。1年后地形图如图2:

图2

戴镜半年后眼轴为OD:25.03mm,OS:24.99mm。戴镜1年后眼轴为OD:25.27mm,OS:25.27mm。由于近视度数较高,配合-2.00D框架眼镜,视力稳定在0.9以上。

图3

由图3可知,佩戴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后,眼轴曲线斜率明显改变,显示该顾客眼轴增长速率在佩戴塑形镜后明显减缓,近视进展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戴镜眼轴塑形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安利引领健康塑形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