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安源1号”
2018-11-13
目前刺参已经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增养殖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刺参捕捞和增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从2004年的近3万吨,发展到2016年的20.4万吨。
在传统消费市场上,消费者往往根据海参是否有“刺”以及“刺”的多少来选购海参,刺参历来是市场上的上品,特别是刺多、刺长、体壁(肉)厚的刺参更是上品中的极品,价格更高,因此刺参良种的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就是培育刺多、体壁厚、出肉率高的刺参。刺参“安源1号”(品种登记号:GS-01-014-2017)是以体重、疣足数量、出肉率作为刺参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选育出的疣足数量多、生长速度快的刺参新品种。
│基本性状│
疣足数量多
刺参“安源1号”体表呈褐色、黑褐色、黄褐色,颜色比中国群体略深,体表疣足(肉刺)排列成比较规则的 6行(6排刺),一般突出明显的疣足平均数量在 45个以上,疣足长度较长,末端较尖细,骨片以桌形体为主。
刺参“安源1号”新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刺参“水院1号”相比,24月龄体重平均提高10.16%,平均疣足数量稳定在 45个以上,疣足数量平均提高12.8%。该品种适宜在辽宁、山东和福建沿海养殖。
│养殖试验│
经济效益显著
中试结果表明,刺参“安源1号”新品种疣足数量和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普通商品苗种。由于新品种刺参疣足数量多、加工出成率高,受到加工企业的欢迎,市场反应良好,商品价格较普通商品苗种高,经济效益显著。
│幼体培育│
吸底或倒池可改善水质
浮游幼体的培育密度控制在0.2~0.5个 /ml。
在水质控制方面,可在选优后对培育池加1/2的水,前3~5天逐渐把水加满,培育后期每日1~2次,每次换1/2;也可选优后直接将培育池加满水,培育早期(1~3天)水质状况好可不换水,培育后期每日1~2次,每次换1/2。期间,投喂角毛藻、盐藻和海洋酵母,每日2~4次,日投饵量2~4万细胞 /ml。在具体的育苗实践中,应根据幼虫的密度、摄食情况等因素确定实际投饵量。
在管理方面,水温20~24℃,溶氧量3.5mg/L,盐度在26~32,光照500Lx~1500Lx。水质应符合NY/T5052要求。采取微充气的方式,每3~5平方米一个气石;或采用搅池的方法,0.5~1.0小时搅池1次。另外,应视幼体发育情况,采用吸底或倒池的方法改善水质。
│养殖方法│
选择适当的附着基
1.场地选择及池塘要求
应选择附近海区无污染、远离河口等淡水源、风浪小的封闭的内湾或中潮区以下的地方建池。池溏优选建于潮间带中、低潮区。池塘面积50~150亩为宜,要求进排水方便、常年水位不低于1.5米,以沙泥或岩礁池底为宜,保水性能好。修建池塘以壤土类为优。水质应符合 NY5052的规定,盐度23~36,温度2.0℃~32℃,pH7.6~8.4,溶解氧大于3.5mg/L。
2.参礁的设置
池塘要投放一定数量的附着基作为参礁。常用造礁材料有石块、瓦片、空心砖、扇贝笼、各种人造参礁、也可用筐篓、砖瓦、碎石、水泥管、陶瓷碎片、装满沙的编织袋以及扇贝壳装造礁等,其中以石块为造礁材料最为常用。参礁的数量一般要根据养殖的刺参数量、水深、换水条件而定,参礁要相互搭叠、多缝隙,以给刺参较多的附着和隐蔽的场所。
3.苗种投放
投放苗种放苗分春秋两季,一般水温在10℃以上时投放较为适宜。建议投放的苗种规格应在1000头 /500克以上。苗种的密度由苗种大小、参礁的数量、换水的频度、是否投喂饵料等因素决定。投放密度见下表。
苗种规格 规格(头/500克) 投放密度(公斤/公顷)小规格1000 60~150中等规格50075~150大规格50~100150~300
4.日常管理
(1)水质控制。放苗后2~3天进水10~15厘米。当水位达到最高处时,根据水色情况情况进行换水,以浅黄色或浅褐色为好。进入夏眠后,应保持最高水位,每日换水量应遵循水质好、水温低、盐度稳定的原则。秋季以后加大换水量,每日换水量在10%~60%。冬季结冰后保持最高水位即可。
(2)日常监测。坚持早、晚巡池,观察、检查刺参的摄食、生长、活动情况,重点监测水温、盐度、溶解氧、pH等技术指标,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抽样检查。每隔7~15天潜水检查刺参情况,包括底质颜色,淤泥的厚度,测量刺参的健康情况、体长、体重,检查其生长情况。
(4)清除杂物和大型海草及时捞出池内杂物,保持池水清洁。池底大型海草生长茂盛时,应及时捞出清理,防止对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防止其在大量生长后死亡在池底腐败,影响刺参的生长和成活。
│藻类防治方法│
采用物理和生物方式
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浒苔、石莼、刚毛藻等大型藻类经常暴发,对刺参养殖造成巨大危害,严重时会引起刺参的大量死亡,阻碍了海参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主要危害包括:使养殖池塘水质清瘦、影响了单胞藻的繁殖。减少了刺参的食物来源;占据了刺参的生长空间,缠绕或阻碍了海参的正常活动和摄食;腐败后造成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恶化,养殖的时候会造成养殖池塘中的刺参大量死亡,甚至造成绝收,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1)大型藻类的预防要从池塘认真清淤消毒开始,发生过大型藻类泛滥的池塘尤其要彻底清除干净往年遗留的大型藻类。一般池塘清淤后,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施用时池塘留少许水,生石灰兑水泼酒。可有效防止大型藻类大量的滋生和繁殖。
(2)控制透明度。大型藻类生长需要光照可以通过加深水位等措施使池水透明度低于池塘水深30~40cm,让阳光不能照射到池底,可有效防止和控制大型藻类的发生和繁殖生长。
(3)人工捞除。当池塘内出现了较多的大型藻类就必须使通过人力或者捞草船直接捞出。尽管费力费时,无法根除。但简单易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其他方法的必要补充措施,也是目前去除大型藻类的主要方法。
(4)生物调控。可通过在池塘内混养篮子鱼、海胆等以大型藻类为主要食物的经济种类,在不使用药物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控制刺参养殖池塘的大型藻类,同时能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海水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
│推荐苗种场│
◆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衙前村,265617
联系人:王增东
电话:18653516561
◆大连海洋大学
地址和邮编: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52号,116023
联系人:宋坚
电话:0411-8476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