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初探
2018-11-13杨丽娟
文 杨丽娟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虞永平教授提倡:“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一日生活”,认为幼儿在园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由此可见,“自然”与“生活”,是顺应幼儿生命成长及其发展天性的实践场。但是,受一些激进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幼儿教育观也出现了偏差,常常会将成人认为的“好”的东西灌输给幼儿,直接导致当前幼儿园教育内容表面上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实际上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与形式,背离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将“自然”与“生活”相融合、相渗透,实施基于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且是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自然发展规律的。
一、自然生活,教育内容生成的源泉
生活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有研究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学者指出:“幼儿园的自然课程是指幼儿园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以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在自然环境中随机生成的课程。”可以看出,自然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在自然中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然,因此而生成的教育内容将是引发幼儿兴趣、迎合幼儿需要、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
(一)自然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教育内容的选择,从宏观上讲,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及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微观上说,关系到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幼儿是否能够沉浸于活动之中,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自然教育课程内容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
幼儿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内容的发现者和生成者。因此,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具体形象、直观生动、快乐有趣的事物,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与需要,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冬天有关“调皮的水宝宝”的主题活动就是来自幼儿对冰、霜花现象的发现。
2.围绕幼儿的自然生活
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周围自然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并且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能够使幼儿产生活动兴趣,激发内在探究动力。例如,秋季用树叶编故事、拼画、做挂饰等,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激发想象。这样来自幼儿自然生活中的直观形象且取材方便的事物,能够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3.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一是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还有一个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显示的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课程内容,能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参与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自己。而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由此获得新的经验。
4.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教育的任务是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关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稍高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内容,引发幼儿挑战的欲望,使幼儿调动现有经验,向着预期发展水平前进。
(二)自然教育课程内容的体现
适宜的教育内容,是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的关键要素,并不是所有自然生活中的事物都适合作为课程内容的。基于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笔者认为以下一些内容比较适宜。
1.自然环境中的课程
周围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幼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赋予我们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课程的绝佳素材。植物世界、动物世界、自然世界等,都是幼儿园课程可以选择的内容。教师要将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感兴趣的事物纳入课程之中,使幼儿“玩”得开心,“玩”有所获。
2.社会环境中的课程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幼儿的生活与家庭、社区密不可分,社区中的超市、银行、各类商店,以及生活的家乡都是良好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利用周围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设施、机构,了解成人的社会生活,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使幼儿获得游戏活动的灵感,同时激发他们想象、创造、表达的愿望,积累生活经验。
3.人文环境中的课程
幼儿并不是生活在纯粹的物质环境之中的。幼儿园所在地的文化、家乡的历史文物古迹、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等,都是良好的课程内容。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需要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补充到园本课程之中。让幼儿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感受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自然生活,教育活动实施的形式
“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我们认为的课程实施,不是刻意地去为幼儿准备我们认为幼儿需要的东西让他们去学习,而要在自然状态下,带他们走进自然,发现生活。通过幼儿的主动活动建构经验,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使经验不断地扩展升级。
(一)园内活动
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在园内的所有活动皆在课程之内。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日常生活环节,将课程目标逐步渗透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幼儿自然的生活活动,让幼儿不断探索、发现,获得有益于成长的经验。
1.日常活动
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这段时间,除专门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之外,还包含了诸多环节:晨间活动、户外锻炼、盥洗点心、午餐午睡、离园活动等。教师要将课程目标融合进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使其成为课程目标落实的起点,成为课程实施的实践场。
2.游戏活动
基于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重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自主性游戏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游戏中不断成长。例如,围绕“我喜欢吃的蔬菜”主题,可与幼儿一起设计规划,设置室内角色游戏“宝贝菜场”“蔬菜沙拉店”,设置区域游戏“蔬菜变变变”“蔬菜博物馆”,设置户外游戏“蔬菜农场”“芽芽实验室”等幼儿喜欢的游戏项目,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熟悉蔬菜的种植过程、名称、营养、烹饪方法等,逐步达成自然教育的目标。
3.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虽然不如游戏活动那样吸引幼儿的兴趣,但也是课程实施重要的载体。一些无法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探索的内容,教师通常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但教学活动绝不是让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掌握课程目标,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游戏为幼儿搭建一座通往经验世界的桥梁,起到的是引导、支持和促进的作用。
(二)园外活动
在欧美、日本等地,森林幼儿园成了家长和幼儿的热门话题,有众多的家长选择了此类幼儿园,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度过美好快乐、有意义的童年生活。沙菲尔教授认为森林幼儿园最大的好处是能启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在森林里,幼儿能够把知识、想象力和运动等结合在一起,能全方位、感性地认识各种事物。由此可见,自然的园外生活对幼儿生命成长的意义所在。
1.师生参观活动
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师生事先制定好计划进行参观活动。例如,参观邮局、银行、菜场、超市等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机构,让幼儿了解机构的职能和机构人员的日常工作,在此过程中,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职业,通过学习观察、记录、交流、思考等方式,发展多种能力。
2.亲子实践活动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同等重要。因此,适当地组织亲子实践活动,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亲子关系更和谐。例如,组织亲子踏青活动、放风筝、玩沙玩水、找秋天等活动,让幼儿在与家长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专注力,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并感知大自然的变化等。
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崇尚“自然之道”,强调自然原则下的修身养性。有学者认为,回到自然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对自然的尊重;追求自然之道就要破除社会习俗的框缚,发挥自然的潜能。基于生命成长的幼儿园自然教育,最终是要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在自然中自然地生活,从而爱上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爱上生活,有正确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