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李巷:重温苏南“小延安”传奇
2018-11-13蒋红松
■蒋红松
南京市溧水区借鉴井冈山体验式教学模式,依托抗战时期的苏南“小延安”——李巷村,按照“以人民为中心”主题,着力建设15处现场教学点,编写10多部特色教材,打造红色李巷党性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穿着军装,挎着布包,走在新四军曾经走过的道路上,生活在他们曾经生活的李巷村,切实感受到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依靠群众,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1月9日—11日,南京市溧水区村(社区)专职工作者党性教育培训班举办,54名学员穿上新四军军服,接受党性教育,学员乐瑶培训后发出如是感慨。
穿上新四军军服,访陈毅、江渭清等革命先辈旧居,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体验新四军行军路,吃一顿忆苦思甜饭……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学员们在有着悠久革命传统的李巷村,体验新四军的工作生活,内心来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
李巷村,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转移到溧水,以白马镇李巷村为中心活动,李巷由此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无数指令电报从李巷飞向苏南各地。项英、陈毅、粟裕、江渭清、钟国楚等一批革命先辈在此工作生活,与溧水人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抗战的伟大胜利。
2016年以来,溧水区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查、深入挖掘筛选,确定李巷村7处有较高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即李家祠堂(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驻地)、地下交通总站(溧水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旧址),以及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李坚真等5位新四军领导人旧居。溧水区对部分旧址和周边旧民房进行了收储和改造。同时,新建了抗大九分校专题馆,加上李巷村附近的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联络站、兵工厂、被服厂、烈士墓、学校等革命遗存,统一打造红色李巷党性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走进李巷村,古朴的房屋、干净的院落、创意的摆设、漂亮的景观,整个村庄充满红色味道。溧水区重点挖掘抗战时期党和人民军队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红色文化,按照“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线,借鉴井冈山模式,着力建设15处现场教学点,编写10多部特色教材,打造李巷党性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在溧水还有一批健在的新四军战士后代,学员们在乡亲们的口耳相传中依然能听到感人至深的新四军故事,能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李巷的斗争史,领会红色李巷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培训结束时,学员们纷纷将名字写在旗帜上,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新时代弘扬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移。
“下一步,我们将把红色李巷党性教育基地做成响亮的党建品牌,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溧水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