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11-13黄耀
黄耀
(广东省雷州市企水镇中心小学,广东雷州 524257)
新课程改革倡导打破传统教学的教条主义,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采用高效课堂教育形态,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度和参与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应该科学全面创建高效课堂。
1 注重新颖有效的教学导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科学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导入,一个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计划和步骤来开展深入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导入,精确设计课前导入,以课前导入来带动学生,以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够使得学生情趣盎然,也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一课时,若直截了当地进行圆的概念、性质等讲解,很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科学创设教学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观察汽车轮子的形状,并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我给车轮换形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可能想尝试让车轮子变成正方形,有的可能想尝试让车轮变成三角形。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构思,而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材料来验证这些形状的车轮为什么无法成为现实?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便容易发现只有圆形车轮才能保证车身的稳定性。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圆形的概念,学生在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便印象深刻。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学生在理解与认知数学概念时,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也得到有效提升。当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时,高效数学课堂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2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综合而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创设提供广阔的渠道。一方面,教师应该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依托于多媒体教学工具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将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播放一些重点题型的解答步骤。再比如在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时,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能存在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功能来形象展示几何图形的发展和演变,让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变化,进而形成准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等新颖教学工具。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依托于信息技术而存在,具有短小精悍、内容集中、重点突出等特点。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精心制作微课,精心筛选微课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科学开展课前预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记录预习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强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全面塑造高效数学课堂,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环节中。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今天,教师应该明确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学生置于教学的关键位置,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翁。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所在等来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解小数相加9.8+2.8=?的题型时,应该考虑到小学生可能对于整数相加更加熟悉。因此,教师有必要培育学生的转换思维,将小数相加转换为整数相加,然后再保留小数点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来探究未知的数学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更能够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比如教师可以巧妙采用提问的方式,避免整堂数学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留白,巧妙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快速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科学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再比如教师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充当“小老师”,教师将每堂课的前10分钟交给学生,引导小学生自行设计教学方案,自行设计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审核与把关后,再由学生轮流充当“小老师”。这样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4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互相启迪共同碰撞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全面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互相启迪思维、互相分享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全面碰撞数学思维。一方面,教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特点等,为学生巧妙设计探究性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来探究数学问题。教师要追踪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优化探究实效,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探究活动的管理和引导,确保探究活动真正收到实效。比如教师在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的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材料,想方设法来验证这一定理。可能部分学生会采用剪纸拼接的方式,也可能部分学生会采用量角器测量计算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探究思路。另一方面,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小组合作。教师按照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水平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教师应该指派小组长,为每个小组分派不同的探究任务,鼓励小组开展科学探究。同时,为加强对小组合作和的反馈,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合作成果汇报,引导其他小组来评价该小组的合作成效。
5 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充分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建构高效数学课堂,还应该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充分体现数学作业的开放性。一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实现差异化的作业设计。由于数学认知能力的不同,由于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差异化的水平和条件,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科学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对于部分学优生,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问题的挑战性,积极主动投身于数学问题的学习和实践中。对于部分学困生,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数学问题来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充分体现作业的开放性。数学作业绝不能“按部就班”,也绝不能“循规蹈矩”,而应该真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科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应该真正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巧妙设计教学导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通过科学的数学作业来检验学生的水平,优化学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