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路上

2018-11-13常世伟

核桃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橄榄摩托亲戚

常世伟

橄榄好吃回味甜,潜心扶贫幸福长。事实上,咀嚼青橄榄,是苦涩的,但它能让人清醒;咀嚼老橄榄,是回味的,那是幸福的味道。在“挂包帮转走访”的岁月里,在鸡街的扶贫路上,我从咀嚼一枚青橄榄到咀嚼无数回味橄榄,个中滋味扶贫人都能体会。

高大的木棉、疯长的剑麻、迟栽的秧苗,满坡的橄榄、干涸的土地,这是我看到的鸡街,也是对鸡街最初的印象,我对鸡街的了解是粗浅的。

把一个陌生的地方变成熟悉,这需要时间、耐心和用心,或不得不喜欢上这个地方。新寨、比泽路、六午么……这些村寨的名字和寨里的“亲戚”包括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身影都已经深深烙进脑海里。扶贫路上,不断接近鸡街、走进鸡街、了解鸡街、熟悉鸡街。

一条河在迟来的雨季中找回它的气势后将一条路拦腰劈断,四轮车因此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只得停靠在河边,我们不得不下车,脱鞋、蜕袜、卷裤腿、光脚下河,女同胞们一边提鞋一边相互牵手,河水不算冷,但脚底的石头很多棱角弄得脚底直疼,尤其像我这样小胖小胖的身体,脚又小,压强超大,大有寸步难行之感,河面很窄,只是这短暂的距离令我有些吃不消。好不容易趟过小河,来不及弄干湿漉漉的脚就以“金鸡独立”之式把袜子套上,继续赶路。

鸡街大地的太阳,比起别的地方更显火辣,午后的鸡街,更是酷热难当,我们沿着坡路向上,开始步丈扶贫路,那是2015年9月23日,因为“挂包帮”,我们正赶往认“亲戚”的路上。

河的对岸,几辆摩托车已经等候在那里,应该是刻意安排的,随行的多有女同胞,只好让她们先乘摩托,我和剩余的两个男同胞和村干部徒步。毕竟是第一次,村干部和我们彼此不熟悉,也就说不上了解,看着我小胖小胖的身体,额头不住流汗,她们笑着问我是否走得动,我很自信地回答没事,其实真的没事。尽管身居县城,但自小就在山里长大的我,因为生计的需要,因为求学的经历,走路已经成了我生存的一项技能,这点路算不了什么。

路,在这里就只是一个概念或标记而以,崎岖不必说,坑坑洼洼本是山路的特点,断的断,垮的垮,山区摩托车手的精确度的确令我叹服,看着他们拉着同伴的样子我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但所有的担心都在这片土地上显得多余。

草疯长、玉米比肩、橄榄缀枝……干涸的鸡街遇上多雨的好年,秋季过后的雨在鸡街不算迟到,玉米背着结实的棒子,棒子还披着彩色的小辫,比起我的老家,这些庄稼已经姗姗来迟,但彰显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剑麻在这个多雨的季节不再凸显它特有的优势。

也许是初到鸡街很好奇,对那里的自然环境,道路村落,以及风俗习惯,还有对“挂包帮转走访”的好奇,转眼,尚未感到劳累就找到我的“亲戚”。土木结构的老屋,除了简陋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概括。就一个老人在家,她基本不会汉语,交流很吃力,所幸这里的村干部都是“翻译官”,总算摸清了家底。

岁月总是漫长,而每一天的时间却很有限,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不得不合理分配时间,再次分组,相互陪同赶往其它同事的“亲戚”家。用心的村干部,此刻已经联系好摩托,我也被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车手”带上继续赶路。起初还看见路,走着走着,没入一片灌木林,路没了,我诧异地问,“给有走错”。“不会走错,我们家就在对门,这条路我天天骑摩托的,只是这几天草长高了把路遮了,前几天下雨,我把摩托寄在下边亲戚家,这日天气好准备骑回来,刚好遇着你们下乡”。我一边和他寒暄一边帮他弄沿途撞上的蜘蛛网。

摩托就停在林间,一条沟挡住了去路,他说,摩托就只能骑到这里,我们家就在沟的那边,下不下雨都只能走路,摩托到不了家。他走在前边,我们跟着,沿着弯曲的路斜下,我们时不时地揪着路边的树枝防止失足。路边的橄榄泛着青绿紧紧抱在枝头,我忍不住顺手摘下一颗嚼了起来,苦涩至极,而我还是把它嚼完。

当我们返回到县城,已近23时,那晚,我梦见满山的橄榄林间,那些小土路上挖掘机忙得不亦乐乎。

路是幸福的支点,路不通,先别谈发展,回来后,我在帮扶计划中就写到要让鸡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修路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后来,我的挂钩工作也从比泽路转战到六午么,又有了新的“亲戚”。这一次我们不再走路,而是在我们单位驻村工作队员的带领下,驱车直达,路是新推的,十分宽阔,泥土的颜色和味道还在,我的“亲戚”就在路边。在驻村工作队员的介绍下,我们很快熟悉,农村长大的我,与百姓拉家常也算我的强项。初见,他们有些腼腆,话不多,言语间却表露着感恩,只是脸上的微笑里多少透出些许酸楚。而我,发自内心尊重他们,他们贫穷,但质朴,善良,说话从不拐弯抹角。此番走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不轻,而我除了用心用情,在大扶贫政策的依托下尽自己微薄之力,更多的还是用暖心的话激励他们,让他们找到生活的航标,在党的和风细雨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拓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一个水窖,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它的作用基本显现不出来,比如在我的老家,但在鸡街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水窖的作用远非我们能够想象得到。每次走访,我最关注的还是水,拧开水龙头,有了水,心情也随之舒畅多了。

四年的时光,我见证了鸡街大地众多羊肠小道变成宽阔大道;我见证着一个小女孩收到单位领导自己掏钱捐助后,在我们离开时偷偷抹泪的瞬间;我见证着用木棍栅成的篱笆房变小平房的蜕变;见证着挂钩驻村扶贫队员后面小狗狗摇着尾巴久久尾随的场景。一切都在汗水中悄然发生巨变,可谓山变水变人也变,农村面貌日日新。扶贫仍在路上,如今,走进鸡街大地,“三个保障”已无忧,再走访,我们关注的是人居环境要改变,房前屋后乱不乱,污水是否满地窜。

无数次走进鸡街,不知不觉把自己也融入到这片土地里,那些山水、人情已经抵达灵魂深处。去年春节去慰问,看着满坡的橄榄,我刻意摘了许多,又吃又带,时不时放进嘴里,喝口水,顷刻回味无穷,见证着鸡街的那些变化,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季节轮回。在鸡街大地,木棉点燃春天,剑麻傲视盛夏,稻谷回报金秋。扶贫路上,经霜橄榄最回味……

猜你喜欢

橄榄摩托亲戚
待得微甘回齿颊
一粒青果,秋色中的新色新味
小摩托参赛
比亲戚
引避
身无分文
My experience as a foreign teacher in China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