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2018-11-13薛凤琴
薛凤琴
(陕西省吴堡中学,陕西榆林 718299)
1 引言
趣味教学契合素质教育的指标需求,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常与学生沟通互动,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找到语文核心要素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契合之处,在教学的环节嵌入有趣的思考问题,初中阶段,学生都对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但探索状态较为懒散,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我表现机会,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融合了综合性的认知指标,教师不仅要照本宣科的传递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感知能力,想学生之所想,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提供语文的自由辩证时间,鼓励学生踊跃的发言、自主的思考,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推进语文的教学创新变革。
2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趣味的原因
2.1 传统教学弊端初露
中学阶段是人思维活跃,好奇心极重的一段时期,而传统教学,即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对知识进行讲解却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限定。语文本是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直接载体,其重要性与传承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散文,教师总结好的中心思想或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背景资料之类,都以绝对的权威性让学生只能以纯粹接受者的身份参与课堂。而人总是趋于“抢”食物而拒绝“被喂食”,即学生听课的兴致往往不如师意,更何况真正学到的东西。如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师的讲课热情大受挫伤,课堂无形之中陷入了“枯燥、乏味、无聊”的死循环中,语文自然也变得更偏重于学科而非文化,国学也渐渐开始失去其灵魂。
2.2 趣味课堂优势显著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真正把学生从课堂的旁观者变成课堂的主人。对学生而言,“灌输式”变成“探索式”,这符合年轻人的追求;对教师而言,滔滔不绝变成共同学习,这也提高了教师对课堂的期待;于二者关系而言,相互嫌弃变成互取所长。当然,从长远来看,趣味课堂更是不应该被拒绝的——趣味课堂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刺激其创造性思维,也对其选择课外刊物的阅读起引导作用。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学生的思绪还停留在课后的娱乐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参与语文的互动,教师可改变直接翻阅课本阅读的习惯,进入主题之前先导入一些趣味的元素,也可以是悬念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设计一些简明的知识问答,让学生对本文讲述的内容产生一种一探究竟的欲望,结合学生不同学龄段的喜好标准,延续语文的曼妙情境,吸引学生的视线,引发学生的思绪万千。比如,以《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为例,学生经常能够看到云,但是对辨识天气缺乏认知,抽象的问题直接导入,只会令学生一脸茫然,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通过阅读来分析看云如何识天气的办法,而科普性的文章,对于社会阅历浅薄的小学生来说,难免感到力不从心,教师可先结合天气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好奇心,说几个有关天气的谚语,例如:蚂蚁垒窝要落雨。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到。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学生们对于动物都有喜爱心理,通过谚语中小动物的反应来感知天气,他们瞬间觉得很多的天气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并不是十分难懂,当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后,再去阅读课文,就会显得文章也变得更加简单了,他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再去导入通过云来辨别天气的知识时,学生已经消除了知识枯燥的探索心态,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富有悬念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进而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本节课的新知。
2.4 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都是用传统的教学工具粉笔+黑板+教科书,使得学生接收到的知识都是抽象、死板、冷冰冰的语言文字,感受不到这门学科所具有的魅力。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技术、语音技术、视听技术都集中在了一起,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实时性。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可现代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声、像、文的氛围中,欢快、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在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一边播放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一边展现描写春天的四幅美丽图画的动画画面,于是,学生立即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进入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中。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既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5 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直以来,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教学之所以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与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脱不了关系,若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各种语文语言理论知识点,还应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使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和乐趣,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之后,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将其编成了一个小型剧本,课堂上,选取合适的学生人选,让他们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如皇帝、两个骗子、两位大臣、民众、小孩等等,然后,按照剧本中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扮演。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这一实践活动,既改变了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现象,使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也使学生深刻领会了这一童话故事的内涵,能帮助学生建立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2.6 教师要适应学生心理,用爱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自己发现了真知,他们会很欣慰,会有成就感。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放”,下放“探究”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例如教杜甫的诗《望岳》,除了能读出语气、节奏外,还要以表情、动作达意。如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教师可示意学生用什么表情动作最能恰当表现诗人的心情。如前一句目光可随着手势的上升而直至有仰望山顶状。后一句则似屹立山顶,以手环绕,俯视下面的小山状。这样把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的气魄,朗读兴趣大增,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7 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的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促进互动
相比于文字的单调乏味,图画则以其形象生动、线条简单又不乏趣味而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ppt的方式将图画与课堂有机地融合,并结合音乐、朗诵、视频等诸多形式,增强课堂的抒情性,亦带给课堂生机。笔者在对《紫藤萝瀑布》的讲解中,考虑到学生基本不甚知晓紫藤萝,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说的“震撼美”,笔者搜集到远近及不同角度的紫藤萝图片呈现给学生。事实证明,这对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在讲到《黄河颂》之时,笔者以“黄河在咆哮”一首气势磅礴的音乐作为导语,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母亲河的豪迈,在对作者感情切身体会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祖国母亲的热爱。在学习诗人王勃的《赠杜少府之任蜀州》之时,笔者则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王勃,让学生真正对诗人所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同身受,并在感慨神童王勃命途多舛的同时,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同期其他诗人的遭遇。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开发,不同于小学与高中,因为初中是一个知识、情感的分水岭,语文又是博大精深的物种,所以要当好一个老师,上好课,让学生发自肺腑地喜欢上语文,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