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博科夫的蝴蝶

2018-11-13

山西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鳞翅目纳博科博物

聂 尔

纳博科夫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首先从种族身份来说,他是一个1899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人,但他十九岁就离开了(永久地)俄罗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人生的头一个二十年;二十岁之后他浪迹于英国、德国和法国——这是他的第二个二十年;1941至1961年,即他的第三个二十年,他移居到了美国,此后他以英语进行文学创作,并以一部长篇小说《洛丽塔》使自己蜚声天下,并使得他此前用俄语创作的其他作品也都进入了文学研究界和读者的视野;他的最后十七年的生命过程是在瑞士蒙特勒完成的,他和妻子住在那里的一家著名的酒店里,直至1977年去世。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的汉译本有的标明他为俄国作家,有的却标示他为美国作家的原因所在。

有关他的最权威的传记是新西兰传记作家布赖恩·博伊德撰写的《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上下)和《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上下)共四大册。其他为他写传和试图为他作传的还大有人在,但一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私生活一向守口如瓶,二是因为他活着时对他的传记作家的要求像对他自身的创作要求一样严苛,所以达到博伊德传记水平的并不多。他的自传叫做《说吧,记忆》,这本书至少有四种汉译本,我读过其中的两种。《说吧,记忆》中的各章都是独立撰写和发表的单篇文章,写的时候也并没有遵守时间的顺序,只是到了成书时才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这在他自己是极寻常的一个方法,他声称他的小说都是以卡片式写作来完成的,即一种真正的拼图式写作。这使人联想到他自小即喜欢做的,后来在侨居德国期间还曾用来填充报纸版面的一种或两种游戏方式:填字和拼图游戏。

然后我们来看看纳博科夫的其他各种身份:首先他是一个小说家,他写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数十种——这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他是一个诗人,15岁即完成了第一部诗集,晚年仍以俄语写诗,同时他对诗歌一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他认为艾略特不是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庞德则肯定是二流的;他是一个散文作家,他的自传《说吧,记忆》无疑开创了同类作品的一种新风格,并影响到后来的写作者;他是一个剧作家,他写有话剧,并亲自为库布里克执导的由他的小说《洛丽塔》改编的同名电影撰写了电影剧本;他是一个独具特点的文学教授,由他的教案编辑成的《文学讲稿》等著作中充满了对他所中意的各种文学名著的独特的讲解,他尤其注重指引学生认识小说中细节的意义,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乘坐的那列火车的诸多细节,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的格利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那到底是一只蟑螂还是甲虫?如果是甲虫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甲虫?以上各种,即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剧作家和教授可以统称为是纳博科夫的文学身份。

然后是他的并不一定逊于第一种的第二种身份。他是一个一流的鳞翅目专家,具体说是一个蝴蝶专家,更具体说是蝴蝶中的一种即眼灰蝶专家。范围扩大一些,这个领域是博物学或分类学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他绝非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上面说他是一个“一流的鳞翅目专家”,这一结论是由非常慎重的博物学家们作出的。他在这一领域的成果是在他死后才得到承认的。他在这一领域的成果(对蝴蝶分类群的描述)有数十种,他的这些成果有的以他本人的名字来命名,有的以他作品中的人物来命名。(来自《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在写出《洛丽塔》之前,纳博科夫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并不十分充裕的文学教授,有一次为了外出看蝴蝶他求助于他的一个学生,让她开车载着他们夫妻二人一同前往,结果那一次他发现了一个蝴蝶新种,为了感谢这位学生,这个蝴蝶新种就命名为她的名字了。

对蝴蝶的爱好,或者大而言之,一种博物学的爱好,对我们来说是太稀罕,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博物学并非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或至多是一种准科学,它当然也并非一种艺术,亦非智力游戏或体育运动,一个人(此人有着纳博科夫般的高超的智力)终其一生,矢志不移,探索,沉迷,或沉醉于此,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极有可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没有这些人,没有这样的博物学的热情,自然(宇宙)在人类眼中的构成、色彩和细节不是就会全然不同吗?没有法布尔,成人和儿童眼中形形色色的昆虫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况且,纳博科夫对蝴蝶的爱,如他对文学的爱一样,是始自童年的,他的童年之爱贯穿了他的一生,这样他的生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就胜过了其他人。他从十九岁横遭社会历史之变乱,整个家庭一夜之间被剥夺尽净,从一个延续多代的贵族温柔之家被抛入流亡生活,他终其一生没有再回到过祖国,他可以携带在流亡途中的东西有:童年之爱,语言,文学。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而且他自小就培养起了蔑视物质财富的观念——离开俄国之后不论在欧洲还是美国,他和他的家庭从未有过固定居所;他的父亲在他22岁时即被暗杀身亡。

他的确出生于一个真正的贵族之家。他的祖父曾任沙皇的司法大臣,父亲是法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克里米亚的司法部长。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家中的仆人多达50多人。他的家庭是俄国最早拥有汽车的家庭。负责他和弟妹们教育的家庭教师走马灯般轮换,为的是让他们学习多种语言并接触多样的文化背景,这些家庭教师中有著名诗人和各类专家。纳博科夫自始即接受英法俄三种语言的教育,在能够熟练地说俄语之前他就能够熟练地说英语了。他的蝴蝶爱好开始于五岁左右,使这一爱好成长为一种科学兴趣的一个最早的缘由,是他发现了家中众多藏书中有一箱子关于蝴蝶的书。九岁的纳博科夫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蝴蝶种群,于是写信给当时俄国的一个著名鳞翅目专家,要求他的确认,他得到专家的一封过于简洁的否定性的回信之后,他又发现专家在某篇文章中嘲笑了这一“小学生的发现”,这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刺激并因此而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他九岁时在自家庄园里产生的雄心在四十多年后的美国的一座大山上得以实现。他自身也幻变成为一只人所未见的文学蝴蝶,被以著名的美国文学评论家威尔逊和著名作家厄普代克为代表的美国文学界发现和认可。这个高傲的贵族作为一个追逐蝴蝶的作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而且还被公认为是一个独特的文体家。

纳博科夫作为一个作家的起源和他作为鳞翅目专家的起源是一样的,都起自他的安逸幸福,充满母爱,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自由放任和骄傲的童年时代。

在十到十五岁期间,在圣彼得堡,我读的小说和诗歌——英语、俄语和法语的——肯定比我一生中其他任何五年读的都要多。我尤其喜欢威尔斯、坡、勃朗宁、济慈、福楼拜、魏尔伦、兰波、契诃夫、托尔斯泰和亚历山大.布洛克的作品。在另一层面上我的英雄是……

这是纳博科夫在他的访谈录《独抒己见》中回答某个访谈者时说的话,他指“另一层面上我的英雄”是一些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如福尔摩斯一类。但他又说过,另一层面上的英雄后来有所褪色,而上述的作家在他心中则始终如一。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起源的两个源头。加上蝴蝶,就是三个主要的源头了。

贵族之家的不可思议的阅读情景还有:

童年时期,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已经用俄语读了或重读了全部的托尔斯泰作品、用英语读了全部的莎士比亚作品、用法语读了全部的福楼拜作品——还有数以百计的其他作品。(《独抒己见》)

注意,这是二十世纪初期俄国贵族家庭(具体说是自由派或西欧派贵族家庭)内部的一种日常的文化现象,这个时间点过后,此类文化现象便再无复现的可能。

蝴蝶的翅膀在此时扇动了,便不能在彼时扇动。

蝴蝶飞走了。蝴蝶的每一次飞动都带来不同的时空。1941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之后,他决定改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尽管英语是他最早学会和使用的语言,但它不是母语,与母语分离带来的撕裂的痛苦,使得如纳博科夫这样超然的人也对此无法释怀。

我从俄语写作彻底转向了英语写作,这一转向是极为痛苦的——就像在爆炸中失去了七八根手指,要重新学习拿东西一样。(《独抒己见》)

他这样的表述不止见于一处。这是这个绝不妥协的精神贵族向世界作出的极少数的妥协之一。他的绝不妥协的表现之一,是他对已经被公认的经典作家们的看法始终不被这个世界所左右。在他的口头和笔下,包括托马斯·曼、福克纳、海明威、康拉德、艾略特,甚至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内的许多人们眼中的伟大作家,都被他贬为了二流作家。他心目中二十世纪的伟大的文学寥寥可数,其中确定可数的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和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的前半部分。

另外,他与这个世界达成的另一妥协是,他终于放弃只做一个鳞翅目专家或某个大博物馆中的鳞翅目部主任的理想,而同时也做了一名小说家,使得我们可以读他。

2018年1月29日凌晨4时写毕于兰煜花园

注释:

1,《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布赖恩.博伊德著,刘佳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作者译者同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说吧,记忆》,纳博科夫著,王家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4,《纳博科夫的蝴蝶:文学天才的博物之旅》,(美)尔特.约翰逊和史蒂夫.科茨著,丁亮、李颖超、王志良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独抒己见》,纳博科夫著,唐建清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版。

猜你喜欢

鳞翅目纳博科博物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纳博科夫:归去来兮松菊犹在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国内首次结集出版
宝清东升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资源及蝶类多样性分析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数据库的构建
鳞翅目可食用昆虫研究进展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洛丽塔》:薇拉必须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