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固山风光

2018-11-13陈玉霞

连云港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舍利步道灯盏

陈玉霞

每次听到北固山这个名字,就会想起辛弃疾的那首“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知道词中所说的北固楼在镇江的北固山上,却不知道家边就有一座北固山,且历史久远。

连云港的北固山在墟沟,原是一座海中岛屿,历经千百年的变化,后凸出于海面,成为一座临海的山体。近日,因山中新修了一条“彩虹步道”,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自从知道家边就有一座北固山,心念念,终于忍不住择一日,携友前往。

我们经院前路,来到院前山。远远地就见一块奇石,高悬于山脊之上。它看似一块,其实由两部分组成,下面一块平展着伸向前方,形成一个天然的石棚,上面一块岩石重叠压在它的后部,形成一种力量的平衡。整块石头看似岌岌可危、摇摇欲坠,实质却稳如泰山。远看此石形似古之灯盏,因而当地人称“灯盏崖”,也称“飞来石”。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形也似飞鹤,又似苍鼋,崖下金代东海令宋蟠题刻诗中就喻为苍鼋。

说起金代东海令宋蟠的题诗石刻,直到2010年才被“炳石主人”陈圣余发现,后经专家鉴定为金代石刻,乃金代东海令宋蟠所题。石刻并无奇特之处,刻字也不知何人所为,但这首诗可谓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寥寥几句写尽了“灯盏崖”的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题字如下:

淇水宋蟠

巨石如苍鼋,奋身欲犇海。

橫空三丈許,尺尾山上在。

烈風振山動,此石不傾壞。

造物巧遊戲,其機誰可解。

六合何所無,驚眼歎奇怪 。

莫言古至今,猶應閱萬代。

从“灯盏崖”经盘山公路,行不多远就来到了“彩虹步道”的入口。北固山上的健康步道即“彩虹步道”成环形,绕山一周,全长共5000米。步道分为鲜艳的红绿两色,中间以窄窄的黄色分割。近山的一面是红色地坪,是自行车道;外围是绿色地坪,是人行道。这步道,就像一条彩虹落在北固山的半山腰上,整个山体因步道变得鲜艳、明快,充满勃勃生机。

在步道上行走,可谓物移景换,目不暇接。每隔不远,步道边就设有观景台。站在“观日岩”往东看,只见碧海苍茫,一望无际。西大堤沉沉一线,连接着东西连岛。万吨大港帆樯云集,吊车林立。海边屋宇众多,高楼耸立。208摩天大楼,仿佛一根如意金箍棒高高地矗立在山海之间,让你忍不住抬头四下探看,那只调皮的孙猴子何在?

从“观日岩”向前不远,东坡下有一水库,水色青碧,浑如碧玉,是为胡沟水库。据说北固山有三大奇石,“灯盏崖”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大奇石为“瑞石窝”和“剑石”。“瑞石窝”并不在北固山上,而在海滨公园内,而“剑石”就在胡沟水库的边上,我们因事先并不知晓,虽然经过,却错过了,深以为憾。

从胡沟水库往前不远,远眺海面,只见烟波浩渺,一岛如螺,这小岛就是鸽岛。想起前年国庆,和驴友一起去鸽岛敲海蛎子。早上十点多钟,正是涨潮时分,海水翻卷着浪花,不停地冲击着海岸。每一阵海水的冲击,都会带来许多新鲜的海蛎子。无须敲打,我们就捡拾了许多又肥又大的海蛎子。除了惊喜,更多的是感叹,感叹大海的物产丰富,胸襟博大。

在山中走,可见北固山山体多变,山峰众多。山上峭壁林立,苍松翠柏,各具风姿。奇石、怪石,比比皆是,且造型奇特,让人浮想联翩。

“神龟泉”形似神龟,龟头突出于山体外,好似一只神龟正在海中遨游。“龙岩”落于半山腰上,这块石头形似一只龙头,正抬头向天,嘶鸣不已。龙身不知何在,或许早已与大山融为一体了。

据说北固山原有多条涧沟,每逢雨季,山上涧水长流,蔚为壮观。最著名的有长流涧、龙潭涧等。龙潭涧下有龙潭,且僻处幽静,人家都姓陶,乃陶渊明的后人,新中国成立后多出教师。只是现在不仅涧、潭俱已不在,就连陶姓人家也流散四方了。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龙潭涧应该就在“龙岩”的位置。我们不由对着“龙岩”的周边看了又看,望了又望,终究是什么也没看出,只好感叹造化弄人。

远处有一峰高高突出于其他山峰,形似舍利,又似飞鸟,友人告知那就是北固山的最高峰—舍利峰,靠近舍利峰附近的那个有电视差转台的就是紫阳顶。

我们由小路拐道紫阳顶。行不多远,忽见路边黑松成片,郁郁葱葱。这黑松颜色深绿,树型多姿,苍翠挺拔,极具特色。远处有瘦竹数丛,在风中摇曳。此处风景绝佳,难怪千百年前陈道人会流连此处。

据说紫阳顶附近原有紫阳观,乃一千多年前陈道人所建。这名陈姓道人云游经过北固山时,被山海美景、紫阳碧霞所惑,隐居在山南的一个岩洞内。因陈道祖乐善好施,行医救人,各地信徒慕名而来,后在当地百姓的资助下,把岩洞改建成院落,并命名“紫阳观”。因观中有好几处厢房专门用来藏书,人称“紫阳书院”。后来“紫阳书院”成为当地的一个“私塾”,北固山方圆15里的孩子都来此读书。然紫阳书院在一次地震中坍塌,却再也没有修复。我们在紫阳顶附近找寻好久,也未找到紫阳书院的遗址。

紫阳岭北下是“长流涧”,西南不远就是舍利峰。昔日的“长流涧”早已不在,我们只好取道舍利峰,去看著名的清代石刻“山海奇观”。

“山海奇观”的石刻在舍利峰悬崖下的北立面,这块石头石面平整,高两米多。最上面是“山海奇观”四个大字,其下是“大清道光十四岁次甲午六月朔榖旦公立”,最下面是诗刻:

长流涧下水长流,日照紫阳景最幽。

左右環山迎渤海,相傳遺跡至今留。

望海須登望海邊,果然浩渺接雲天。

舍利山前紫陽觀,人但能來便是仙。

我们在“山海奇观”前徘徊了许久,想象着昔日“长流涧”涧水长流,云山雾海、紫阳丹霞的神奇景象,不觉身边竟被薄雾环绕。这海上的雾真是说来就来,山风微荡间,薄雾暗涌,竟绵绵不绝,令人不觉想起王维的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放眼望去,但见云海茫茫,鸽岛、西大堤等已全部隐于云雾之中,只有港口林立的吊车、桅杆还在云海里隐隐约约,如海市蜃楼般让人迷醉。

猜你喜欢

舍利步道灯盏
灯盏花
灯盏糕
五彩上学路
黑暗中的灯盏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三朝高僧传中的舍利描写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