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马过河》辩护
2018-11-13普飞
普 飞
为《小马过河》辩护
普 飞
《文学报》曾把2011年6月2日到2012年6月21日在《文学报·新批评》专刊发表的文章,汇编成《文学报·新批评》文丛第一卷共5辑5本,交由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14年3月出版发行。因为这一卷的第2辑和第5辑也有我的文章,出版社也寄赠了我一卷。
闲暇之余浏览全卷,在第2辑中读到石飞先生的文章《〈落花生〉与〈小马过河〉》(此文原发于2011年9月15日《文学报·新批评》专刊,发表时的标题是《〈落地花生〉与〈小马过河〉》)。
对于出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1893~1941)手笔、系小学语文教材经典名篇的寓言《落花生》,早就由梁建华先生在《文学报·新批评》发表的《〈落花生〉写作上的问题》中指出:文章材料与主题不统一,亦即借物喻理不当。前面讲,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挂在枝头向世人炫耀,而是把果实埋在地底下,甘愿做“隐士”,是要教人像花生那样,谦虚,默默奉献。在这里,许地山先生逻辑混乱了,得出的结论却是:“它(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劝人做一个有用的人。试问,难道桃子、石榴、苹果就没有用吗?这显然是“借物喻理不当”,瑕疵也。
梁建华先生说的不无道理,石飞先生在《〈落花生〉与〈小马过河〉》中也说他有同样感觉。
不料,在《〈落花生〉与〈小马过河〉》中,石飞先生从《落花生》的瑕疵联想到了彭文席的寓言《小马过河》。
石飞先生引用的《小马过河》故事梗概是,小马长大了,马妈妈让它帮助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到磨坊去要经过一条小河,河水哗哗,小马不知深浅,不敢过去。牛伯伯对小马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水过去。”松鼠告诉小马:“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不知如何是好,便跑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小马跑回来下河一试,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于是快活地蹚过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石飞先生在《〈落花生〉与〈小马过河〉》中说:有一次他在朋友家做客,主人家里的宝贝蛋读幼儿园大班,这孩子指着屏幕大喊大叫:“爷爷讲得不对,小马不怕水,小马会游泳!”石飞先生想起他的孙子也曾经提出过同样的抗议,他那孙子说《小马过河》说得不对,小马不怕水,用不着眈心河水深浅,它会游泳。于是石飞先生说:《小马过河》忽视了一个常识问题,马是一种天生就会游泳的动物。
这里,石飞先生在指出别人忽视了一个常识问题时,他自己也同样忽视了一个常识问题。
马能够游泳,但是《小马过河》中的小马,它不是轻松过河,而是负重过河,是要把麦子驮到对岸的磨坊去。我们知道,磨坊磨麦,只能是把麦子磨成面粉,决不会像做豆腐那样把事先用水泡透的大豆磨成豆浆。如果把麦子也像大豆那样磨成麦浆,那早就应该在磨坊里把麦子用水泡在缸里了,不存在让小马驮麦子过河的事情。要把麦子磨成面粉,便需要事先在太阳下把麦子晒得很干燥。晒干燥以后的麦子,是千万不能浸水的。《小马过河》中的小马驮的是要磨成面粉的干燥麦子,小马如果游泳过河,那它驮的干燥麦子不是被湿透了吗?
我们今天的小读者,因为有电视,从电视上的动物世界可以看到各种动物,但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已经看不到做豆腐要先用水把大豆泡软,然后磨成豆浆;已经看不到做馒头和包子要先把麦子晒干燥,磨成面粉。这样一理解,再记住作者在作品开头说的“马妈妈让它帮助把麦子驮到磨坊去”,那么上面说的《小马过河》作者的忽视常识问题,究竟是作者的忽视呢?还是小读者们理解错了?如果是小读者的错,那就牵涉到大人的责任了,当小读者提出《小马过河》的作者说得不对时,大人不应该迁就或附和小读者认识上的局限,而应当向他们传授知识:小马驮的麦子不能浸水,因为这麦子要磨成面粉。
社会不断进步,时代飞速发展,如今小读者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但看不到泡大豆磨豆浆或晒麦子磨面粉,就连马匹也看不到了。要看马匹,就要在电视上观看动物世界或抗日战争电视剧。
我想,广大读者是不会摒弃《小马过河》的,其作者并不存在忽视常识的问题。作者彭文席(1925~2009),浙江瑞安人。194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后,长期当中小学教师。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5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2009年5月27日去世,享年85岁。其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至今,承载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记忆。1979年,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作品《小马过河》荣膺一等奖。《小马过河》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14种文字。这也表明:读者只要留心小马不是光身过河,而是驮着要到磨坊去磨粉的麦子,就明白《小马过活》并不存在作者忽视常识的问题。
(作者系峨山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