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庆祝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讲座

2018-11-13黄会林

华夏文化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第三极影视文化

黄会林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来到吉林大学做讲座,我想大体上讲三个部分,第一就是关于我自己,关于我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脉络,这个或许会对大家有一些借鉴和参考的价值,也对年轻的朋友有一点励志的作用。第二部分我想说我在2009年开始提出的一个理念,即“第三极文化”。第三部分也是文化相关的话题,是关于文化多样性和命运共同体的问题。

关于我自己,关于我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脉络,因为年纪在这,所以在北师大,尤其是我在的艺术与传媒学院,经常自封为老朽,就是老而朽之。但是虽作为老朽却没有回家含饴弄孙、得过且过,我自己总结概括可以说是一直在路上,坚持行走在路上。

我年轻的时候,志愿是当一名幼儿园老师,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直到现在,我还能和不同阶段的娃娃玩到一块儿,无论是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博士毕业生,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玩到一起,所以我想做一名幼儿园老师。也许是走错了胡同或者是进错了大门,最终我没有当成幼儿园老师,而是进了大学当了大学老师。现在我一走进艺术学院的大楼,艺术学院的孩子们都会说,奶奶来了,有的说“黄奶奶好”,有的叫“奶奶好”,“黄奶奶”也就成了我的官称。

幼儿园老师没当成是因为我在保送大学的时候,当时的同学现在的老伴儿,叫绍武,他是一个作家,他动员我让我和他一起,那时候我们还只是朋友。我用一分钟时间评价绍武,他是一个具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生下来十个月父亲去世了,然后跟着妈妈抗日,他是山西人,他妈妈原来带着他作小学教师,在一个古庙里安身,八路军过来,他妈妈就带着他投奔了八路军,所以娘俩就进入了八路军部队,刘邓部队129师。日本帝国主义在冀中搞了一次载入历史的“五一”大扫荡,在1942年五月一日,要歼灭我们129师,在太行山上。八路军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就是那次牺牲的,而我爱人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和八路军在山上反扫荡,但是被日本鬼子追上了,眼前两条路,右手一条路,是他们部队隐蔽物资的山洞,左手一条路,是悬崖。他妈妈带着他毅然选择了左手这条路,鬼子上来,前面无路可走,妈妈抱着他跳崖,妈妈牺牲了,他留下了。这就是我爱人,所以他这种对革命、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忠诚是与生俱来的。

他当时就动员我,他说要用他自己的一生,用他的笔把为革命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留下来,他一定要上中文系。所以我说我去学前教育,他不同意,死活动员我咱们俩一块吧,于是我就和他一起进了中文系。我们是在1955年入学,大概是在1958年毕业前一年要填志愿时还问我,因为当时是分配,要填志愿,说三个志愿我们都填边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北京不缺人,边疆缺少人,我们去边疆正好能发挥我们的作用。所以我们三个志愿就都填的边疆,结果老天另有安排,还没等到要填志愿的时候,当时是1958年,“大跃进”,需要人,所以北师大要求留一批学生,绍武就被选中,是提前毕业留校做老师,志愿没法填边疆了,就剩我去边疆了,结果没想到他是七月份留下的,过了三个月组织上又找我谈,说第二批又要留校,就有我了,于是我们两个被选拔留校,就在北师大一直待到现在,从教58年。这就是我成为北师大老师的一个缘由。

我在北师大毕业以后承担的教学工作是教中国现代文学,在中文系待了34年主要讲文学。到1992年也是各种机缘凑巧,校长找我谈话,让我去艺术系创建影视专业,原因是当时的上海华东师大向教育部申报影视专业,申报三年批下来了。校长就来找我了,因为绍武是搞创作,我又是配合他搞创作,我们的处女作是《梅岭星火》,是写陈毅元帅的,就他最艰苦的那一段,游击战那三年。后来我们又创作了多幕话剧,就是平津战役的《故都春晓》,以后又写了《彭德怀》,所以教研室让我转到创作方面去讲课,让我先抓戏剧这一块。1992年华东师大来找我,说他们批了一个全中国高校唯一的一个影视专业,您过来吧,我呢,小时候在上海待过,对上海感情挺好的,我就同意了,写了个请调报告,和绍武商量,他说可以,我们就准备走了,给校长请调报告,校长找我谈话,说为什么,我说第一上海是我曾经居住过的第二故乡,我对它有感情;第二,他们的影视专业是全国第一个,我们这没有。校长和我说,你告诉他们,第一,别做梦了,第二,没有我们可以有啊,我们现在就申请。于是校长就带人亲自策划,向教育部递申请单,三个月就下来了。所以我就从1992年进入艺术系,担任从来没想过的艺术系主任,当时校长和我说你过去主持艺术系创建影视艺术专业,我当时抗命,我说不行,我在中文系执教34年,我现在都58岁了,我再过两年就安安稳稳地退休了,你现在给我这么个任务,你发现我太晚了。你要是提前找我,我二话不说,我都58了你找我不行。三个月以后校长又来找我了,说这次不是和你商量,是任命,送你去本校艺术系任教,我这个50年代的人很简单,不会讲价钱,组织上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我就去了,进入影视专业。所以说我现在从事的艺术研究有很多的机缘巧合,在机缘中有一些经历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它会影响一个人的学术人格和治学态度,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

1950年,当时我在北师大附属中学读书,从初三暑假以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的飞机一直轰炸到鸭绿江边,许多渔民和百姓被炸死在江边,而且美国扬言要尽快把新生的共和国干掉。当时全国都被激怒了,我现在还历历在目,不是我个人,我们全学校,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游行、抗议,所有人都向上边递参军申请书,为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所在的北师大附中,平时上课人们八点钟才来。在那一段时间,六点钟操场上学生们都来跑步,都来锻炼就是为了要申请当兵到前线。很多同学咬破手指写血书真心诚意的要保家卫国,这就是我们中国青年、中国人民的一种骨气。当时我们班有四十个人,被批准了四个,其中就有我,真的觉得非常荣幸。而且我们班的男生去找学校抗议,说我们这么高高大大,一米七八的个子不批准,凭什么批准一个小毛丫头。但是抗议也没有用,已经批下来了。于是我们就到了部队,到了部队过江,真的是到朝鲜前线。在朝鲜前线奠定了我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过江的。我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炮兵团担任文化干事。我所在的炮兵团的指导员带领我们过去。一宿营我们到的那个家里只剩下一位老奶奶和老爷爷。当时我才十六岁,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相信志愿军里有女兵。他们认为中国人民把强大的壮丁派过来支援他们,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不可能把女兵派过来。这是个死人的地方,不是开玩笑的,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有女兵。指导员一声令下,我们政治处里有几个女兵,一把帽子摘下来,两条辫子露出来,老爷爷感动得不得了。老爷爷的儿子已经上前线了,家里就剩下老两口,这是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第二个是和死亡遭遇擦肩而过,说不怕死是假的。当时在部队里边说谁谁谁抗美援朝了,就代表他已经牺牲了,已经留在朝鲜了。那天早上我们吃完早饭开始去阵地,去阵地的过程中并不是可以三五成群的。因为我们太弱势了,美国的直升机擦着树梢扫射、扔炸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飞行员的脸,欺负我们没有击落他们的炮,没有能够解决他们的硬实力。所以我们每次出发最多三个人,一个男兵,两个女兵组成一个小组,前后拉开距离五十米,万一有了牺牲也不是整个小组,那天我们出发,一个男兵带着我们两个女兵。美国最重型的轰炸机B29,它的一个炸弹下来是五百磅,它的坑是五百米,炸弹来了,我们的男战友就说就地隐蔽,找到一个小土坑,也没有什么遮掩的掩体,我们就趴在小土坑里。飞机就过来了,就听到炸弹下来,然后很多很多土就把我们三个埋起来了。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抗美援朝了,这是真的,可是呆了一会儿,听不到飞机的声音,远了,我们三个人动弹动弹,都没死也没受伤,就是被土埋住了。从那以后我就得到一个认识,原来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一下子就死了,你看我离死亡那么近,我还活着呢,从那以后就不怎么害怕了。

我们接到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守住一个重要的目标——清川江大桥,清川江大桥是中国往三八线运送给养的一个必经的道路,如果桥被炸断,那么这个给养就无法供应到前线,仗就没法打,我们就是要守住这个桥。那次我们的团守了七天七夜,我记得每一场这样的战役团长都会说我牺牲了谁谁谁替我,被他指定的人也会指定一个人牺牲了替他,一律指定,我在这场战役前一天下部队还和其他班的战士在一块,我们平时不打仗时会和他们一起擦洗火炮,整理内务,学习文化,一起唱歌。头一天我还和班长有说有笑的,第二天他就身首异处了,就是这样惨烈,所以那场战斗我们掩埋了一百多名战士,没有棺材,就是白布口袋,把烈士擦擦干净装进口袋就地掩埋,我们的烈士们没有留下姓名,没有留下任何的个人的存在的记号,就把自己奉献给了保家卫国这份事业,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战士,那一次战役,七天七夜,我们就掩埋了一百多名战友。那一场战役后,我们团评了一百名人民功臣,我很侥幸,我是其中唯一一个女性。

正是这些经历告诉我人应该怎么活,路应该怎么走,我在那时也认识到一点,影响我一生,就是战友们为国为民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存,那么我们留下的人做什么都不为过,祖国需要我们做什么就应该做什么。你不仅应该完成自己的责任,你还担负着战友的这一份担子。所以若干年前,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采访我,问我这么大岁数了还不歇着,还干,我说我的价值观是抗美援朝时期形成的,我们不敢说我们想要休息,我们肩负着的是那些长眠了的战友们的责任。因为抗美援朝让我受到了生死的考验,在生死考验面前我们受到了磨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不可更改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我们这代人所拥有的使命感、责任感。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是非常宝贵的遗产。

从朝鲜战场回国之后,组织上问我是要留在部队学学医务啊还是要离开部队,我说我就要学习,因为我走的时候初三没有上,我希望我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因为我觉得祖国以后是要搞建设需要有文化的人才。没有文化是完全做不成事的,我希望可以把我的文化补上去,组织就同意了,于是我就通过考试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什么是速成中学呢,速成中学就是三年要学六年的课程。一年半解决初中,一年半解决高中,分文理科。我就是进入了文科的初二下开始速成,在这里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伴儿绍武。我没去的时候,他是班级年龄最小的,我去了以后我是最小的,因为这个班级有一些人党龄比我们学龄还要大,在一起学习,学了一年半就毕业了。然后就像前面我说的我们上了中文系,又在北师大从教58年,再有两年就60年了,而我的工龄是66年,因为我在初三的时候参军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经历,而这种经历影响了我一生。

到了北师大以后,我的学术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艰难起飞”。首先,是我的家庭出身,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重视家庭出身的,而我呢是大反动派家庭出身,我奶奶家是给三代皇帝当老师的,而且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所以我有时候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审查,同时也由于我的性格太直,有时候有点太主观,自以为是就会得罪人,所以我年轻时在北师大有“炮筒子”这个外号,看不惯什么别人不说我说,有什么意见也是我提,所以我就会有一些“待遇”,“文革”时期我可以和所有的党支部委员一起挨斗,而且我还不是党员,成分不好不能入党。但是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和一些比较有名望,有才华的先生一起,他们老牛鬼蛇神,加上我一个小牛鬼蛇神,就去种地了。这些老先生,大家可以想象,他们完全不会怨天尤人、愁眉不展。哪怕是十分钟的休息,他们也能给你讲上一筐故事,他们是非常乐观的,我就在他们中间受到了熏陶,所以这也算是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幸运。

以后呢,就是因为绍武,因为他一心想要搞创作,他也一直搞创作,他现在已经写了若干部的长篇,八十多万字的长篇,并且获了一些奖。基本上都是革命历史题材,他是主创,我是辅助。他是原创从无到有,但是我负责整改和输出。第一个写的是陈毅元帅的三年游击战,叫《梅岭星火》。我们开写的时候是1972年,陈毅元帅去世,想要纪念陈毅元帅,江青反革命集团就坚决要打倒这些老前辈,不允许写,谁要写就去监狱里待着,只能写造反派,所以我们党支部书记知道我们在写这个时说你们好歹不能声张,被别人知道了不光你们要受处分,连我也要一起,但是他还是支持我们写的。后来创办影视专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前面也说到了,主校区没有地方,就让我们去老校区,老校区其实也很美,就在药学食品库的仓库,墙壁上都是水印,而且屋子漏雨,只要下雨,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最重要的是现代化设备就是一个电话,其他一切机器都没有。我就是1992年被派去,从零开始创建北师大的影视专业。我想我要解决“三根柱子”的问题,一根柱子是教学,不教学叫什么大学呢,一定要把影视学科办成教学齐全的教学单位。第二是科研,没有科研你的教学是不长久的,没有后劲的。第三个是实践,我一直认为影视文学必须要有实践,如果你学古典文学,你可以在书里解决问题,但是作为电影电视必须有实践,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就创办了大学生电影节,今年已经是23届了,也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但是当时是一无所有的,因为1993年第一届的时候是电影的低谷时期,所以我们的秘书长说我老太太就是强行起飞。

这个就是我想说的在路上,从抗美援朝开始一路走过来经过了“文革”,从1958年到1978年我当了20年的助教。然后再用了第三个十年,1978年到1988年才走完了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路,一路走来很多的遭遇和体验,现在看来对我来说都是老天爷的厚爱,给我这么多机会,让我能够一路走下来,而且至今还在走,而且评北师大十大人物时给我概括为“创办了个北国剧社而且现在还在演出,创办了个影视学科,创办了个电影节现在也还在发展,到2000年创办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给我概括了这三个数据,首先必须说明这绝对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一定是全体同事的贡献,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子是有数的,只有一加一才能大于二。反过来一减一一定小于零,什么是一减一,内斗,互相拆台,如果是这样的环境一定是一减一小于零。是负能量,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一路走过来现代文学教了34年,然后进入戏剧研究,组建了北国剧社,从戏剧研究又转到了影视学科的建设。在戏剧研究方面我们学校对人艺的研究做了一些贡献,而且当时说中国话剧已经死亡了,因为“文革”期间只剩下八个样板戏了,而我们北师大学生组建剧社,参加国际莎士比亚艺术节,当时很轰动,国务院总理的贺信一直送到我们的后台,没有任何一个剧院享受这样的荣耀,演出也是在最好的演厅进行,而且我们的演出也没有出任何的纰漏,曹禺先生先后六次前往看戏,带着不同的客人。第一次他看完提了一个“你们怎么可以演得这么好”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们激发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每个角色都是活灵活现。看我们演的《第十二夜》,全部都是女孩子扮演男角,无论是海盗,浪荡公子,醉酒的,扮演天天喝酒的托比姥爷的那个女孩的爸爸来看戏都没找到自己的女儿,扮演男主角的那个女孩接到了女孩子的求爱信,误以为他是男孩,当时北国剧社还是挺轰动的,国家领导人去英国访问,给英女王的礼品里有一本相册,相册里有北国剧社的两出莎士比亚戏剧和八张照片,后来我们收到了英国莎士比亚博物馆的来信,要求我们的材料过去,他们要永久展出。

从戏剧到影视学科,中国高校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是在我们那儿诞生的,当时其他学校还研究怎么博士点在北师大了,还给我总结是“蔫拱”,不知不觉把事办成了。第一个博士点落到我们这里,一方面我感到非常幸运,另一方面感觉到非常压头,夜里睡不着觉,我们研究生院还火上浇油,说这个并不是永久的,说做好了是绿牌,做不好是黄牌,再做不好是红牌,拿下!吓得我够呛,一直在琢磨怎么办。后来我们几个仅有的老师讨论了我们的方向,第一,我们的影视学科不能以西方的影视学科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们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才能立足,所以我们当时提了中国影视民族化美学问题,后来中国最好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他们从来不发影视文章,认为那个不算学问,就在这个时候破例发了一组北师大的影视文章而且一个编者说为什么发,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块处女地,倒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好,而是踩在这个点上了,所以我们有了学科点,决定了中国影视民族化美学的方向,如果我们只跟在西方影视文化的后面,那我们没啥出路,再好也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所以我就主编了中国影视民族美学这套丛书,8本,另外我还主编了一套14本的影视教材,从史到论,方法到实践,精品解读之类的,到现在还在用。这就是我们的影视学科,从1992年9月1日开始建,一直到现在,有些好的成绩甚至超过一些专业院校,原因是这样的,目标要明确,第二是两个翅膀,我们的影视学科不只是影视,我说传统艺术和现代前沿,传统艺术就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学科前沿就是影视文学,这两者要互补、互衬、互相结合,这是我们北师大的特色。你说专业学院吧没有影视,电影学院没有舞蹈,我们这全,互相帮衬,这就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科特点,这就是一路基本这么走过来的。

第二部分要说的是“第三极文化”。我又面临了人生的另外一个起伏,就是在干了十几年的艺术学科之后一直在申请换届,就想再做点什么。在2009年到2010年,在文代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做了一个报告,是讲文艺形式的大繁荣、大发展,我觉得不全面。所以在分组讨论的时候胡锦涛同志让我发言,可能是因为我年岁较大,我说说点不一样的行吗?胡锦涛同志说欢迎你说,我就张嘴了,大繁荣大发展确实有很多数据,中国的文化确实由过去的飘零到现在的大繁荣大发展,但我认为还有两个缺,第一个,传统文明缺少传承,这在2009年的时候真的没人提,没人讲,现在已经有人了。第二个是当代人民“精神缺钙”。结果把那个会给搅了,之后会上所有人都跟着我说两缺,没有人歌颂两大。我之所以会有这个提问呢,是因为我和老伴经常在家讨论,觉得当时的中国文化找不到北了,尤其是影视文化,可以说一塌糊涂,被西方强势文化覆盖,西方强势文化从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到价值观全覆盖,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是很忧虑的。

我认为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坐标,应该给自己有一个定位,不能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我们要给中国文化找一个点,提一个理念。当时我们分析了全球文化的格局是什么,如果概括说就是多元,多元就是全球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在多元文化中一定是有不同影响力的,有的影响力大,有的影响力小,就其影响力覆盖而言呢,我们觉得欧洲文化18、19世纪是覆盖世界的,到20世纪美国文化崛起,伴随着它的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美国文化占领世界,好莱坞就是一个例子。那么21世纪呢,中国文化要励志,我们要攀登高峰,我们要进入到一个应该有的位置,所以我就提了一个第三极文化。欧洲是一极,美国是一极,我们就是第三极,“极”就是顶端的意思。那个时期欧洲文化是顶端,美国文化是顶端,那么中国文化呢,我经常提到三个数据,我2009年、2010年提了这个:一个是5000,五千年中华文明没有断裂;一个是170,鸦片战争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所有的列强都来欺负中国,葡萄牙西班牙什么牙都能来,就中国不行,日本号称大日本,大和民族。小小的一个岛国竟然用不了多少兵力就把全中国踏遍,这都是为什么啊,在没有断裂的5000年里,中国的170年里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我们没有投降,中国没有灭亡,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骨气,所以这170年给我们留下的爱国主义的中国式的文明,这种抗争式的文明。再有一个数据就是60,又过去了几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独此一家的文化的追求,所以这三个数据是第三极文化的一个背景,一个基础,同时我们古老文明里有非常宝贵的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古老文明里也有许多糟粕,所以我们要扬弃,精华部分一定要吸收传承。

我读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一些很重要的先生们作家们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概括,各有不同。我提了四点,传统文明传承的精华,第一点,以人为本,说是西方,其实我们中国老早就有了,作为中国文化的第三极内涵,就是尊重和维护人的价值的这种人文精神,从《尚书》《国语》,孔孟里面都有以人为本,天地间最贵者,人。汉代的《说文解字》里就说天地间人性最贵者也,所以尊重人的价值的这种精神是必须传承的,是古已有之的。第二点是君子为上这种道德品格,这个也是有古代许多古籍可以拿出来证明的,这点就不详细说了,随便就可举出例子,比如说君子为上这一点,《易经》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在还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是我们强调的君子,还有像《论语》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种君子的道德标准,这个在联合国宪章,法兰西宪法都有体现。还有像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都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该继承的,很多很多。第三点关于家国情怀和精神担当,在这一点上中国是非常独特的,人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自己的私利,所以古来标榜的是心怀社稷,心系他人,这种道德标准也是中国独特的,所以才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种说法,都是我们今天该继承的。我的博士生课程特别学习宋代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个为”在今天用来完全合适,所以我们北师大,京师学堂一进去就是这四个字,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种家国情怀可以滋养每个人的文化精神。还有最后一点宇宙观,宇宙观是和合的,我们现在很多领导,对内的对外的也在提和谐,如果天下和谐,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为万世开太平。同时也是要天人合一,我们要敬畏、崇尚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规律。现在世界太多违背了大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就是要少向自然索取,给自然以涵养,做到天人合一,而非天人对立,竭泽而渔,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对许多问题的解决是有很大的潜力的。所以我们提的第三极文化至少这四个方面是要作为核心内涵的。

关于第三极文化的本质,我们也提了几点,第一点就是有传承性,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明,而中国的软实力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就是仁者爱人,知行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些就是软实力的积累,是中国文化的魂灵,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的一种底版,用底版构成一个主调,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心理品格的特色,可在当今社会发散出智慧的光芒,所以在这点上是一个特质。第二个特质,是文化多元,这是必须尊重的,全世界的文化一定是文化多元的,一定是互相尊重、互相补充、互相吸收的,最后又是各自的文化发展,才会有文化的繁荣,我们的第三极文化要具备这样的特质。第三点是它是与时俱进的,就是不要闭塞,不要停滞,要吐故纳新,需要开创。围绕第三极文化的思考,我第一次提出是在2009年的论坛上,我提出了这一想法,当时心里很忐忑,不知道在座的大师们会不会接受。结果我讲完张颐武教授马上走到我面前,他说你讲得太好了,我非常同意,你以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叫上我,我一定参加,我深受鼓舞。2009年以后,我就想第三极文化能否成为当今的中国文化的定位,它应该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应该作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定位,五千年的文明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再往上走它是吸收了世界文化的精华,包括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包含百年来我们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把这些融合起来面对当今这么艰难的,复杂的世界的现实,用我们这种独立、包容、开放的文化精神,争取一种和谐的文化共存,这就是一种初步的想法。

2010年为此我准备开一个国际研讨会,就是围绕第三极文化有没有存在的理由,我们刘书记非常支持并带着两个校长专程来看,说这个很有创新性,这不是北大的,不是清华的,是北师大的人提出来的,然后会议当天经过讨论,要提第三极文化,就要建一个平台,这就是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的由来,学校给了办公地点和资金,还有美国一家数据研究集团,他们从数据的角度认可我们的提法,就建立了这个。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以必须向世界传播,而且中国国力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综合国力暴涨,里面包含了经济、科技、军事都是世界瞩目,唯独很多地方不知道中国文化。发达国家不知道,落后国家更不知道,中国文化影响力极小,跟西方强势文化根本没法比,中国人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了解妇孺皆知,幼儿园小孩都知道美国什么好,可是美国的大学生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是什么玩意,落差太大,所以中国文化必须要国际传播,六个字,“立起来,走出去”,所以我们建立了这个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就做六件事,第一个字是“看”,就是“看中国”。这个很简单,就是请世界各地的青年主要是大学生们来到中国,用他们的眼睛看看中国,他们拿起摄像机拍摄中国,把他们心里感知的拍出来,所有的费用我们出,从他们上飞机就包括在内,一直到完成,大概十七八天,完成一部十分钟的短片,这个短片就是他们心里的中国,这就是看中国。这个做六年了,第六年吉林大学参加了,今年是来自25个国家,36所高校的外国学生、青年,来到中国13个省市自治区,来拍摄他们见到的中国,完成101部作品,累计六年已经有305部作品了,没想到这事引起了习近平同志的重视,所以他在新加坡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用了八十几个字专门讲了“看中国”这个项目,这很意外,也

因此得到了很多瞩目,但我们的目标还是中国文化立起来走出去。这次吉林大学贡献了五部作品,加拿大还邀请你们进行展映。第二个字是“问”。我们每年做一次,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问卷调查,最后出一个年度报告。第一年做《中国日报》就用很大的篇幅把我们的结论推出去了,因为我们得到的结果,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不佳,很差。是中国自己吹,我们的电影多棒,多么受欢迎,没数据,做了数据调查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连百分之十都不到,根本没有蓬勃发展,只能说很差。今年做的是中国电影能不能对中国国家的形象有所扩展,每年出一本银皮书。第三个字是“论”。我们每年开两次论坛,依次是走出去,到国外去开,我们的专家出去和外国专家对话。我们第一年去的美国,我带了五人专家团去,对方也带了五位,奥斯卡奖得主和我对话,人家专家就说你们的专家出来的就不多,来了也是讨论我们的电影,没听过你们来了讨论你们的电影,这是第一次,非常热情,我们提了很多好的点子,今年我们刚从奥斯卡的故乡瑞典回来,和他们讨论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这是论的第一个走出去。还有一个请进来,现在我们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一定举办国内论坛,请海内外专家来论中国文化,今年的马上要开始了,来的都是大腕儿,外国的专家讲的都是我们听不到的东西,有些学生就坐在地上听。“论”也是出一本文化论丛,已经出了五本了,今年第六本,也是作为中国文化实际传播的一个成果。第四个是“刊”。我们办了一个英文学术文化期刊,中文名字就是《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实行国际惯例,由16个国家的32位评审委员来盲审文章,是国际的公开刊物。已经出版到第七期了,诸位要有好的经得起32位评审委员的尽管投来,我们没有门户之见,只要他们审核过了,咱们就登,希望国内的朋友们也利用好这个刊物。第五个是“创”,就是创作。中国文化走出去一部分是靠学术,另一部分要有与之对称的创作,这个创作是基于实践的理论总结,是能够在第三极文化理论指导下进行。所以我们提倡重原创,不媚俗,戒模仿,植根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表现创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拿出去能让人认可是中国的东西,不是胡编乱造的。我们现在有小说、电影剧本,现在也在做电视剧,酌情来做,借用先进技术。第六个字是“会”。承蒙学生厚爱,学生们出资建立了基金,就叫会林基金,基金的一部分就用来支持前五个字,前五个字都是要花钱的,这个很容易理解了。另外一个是我们搞了一个会林文化奖,尽管刚刚开始几年,已经小有影响了,每年中外各选一人,奖励标准就一个,就是对中国文化传播做出突出贡献,奖金是人民币30万。第一个我们奖励了瑞典的罗多弼先生,他翻译“四书五经”,而且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他的影响力很大,第一届的竞争还是很厉害的,法国的前总理拉法兰和他是竞争对手,最后拉法兰票数没他多。中国第一届是韩美林,韩美林又开始世界巡展了,他已经有了世界各地城市送的二十多个金钥匙,韩美林先生接过奖金上台讲完话下了台奖金捐给会林文化了。第二届奖给了一个美国的安乐哲教授,他是儒学研究会的副主席,而且他翻译《孙子兵法》,发行量三百万。中国的是奖给乐黛云先生,她在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比较上做了大量的事情,获得了国际的认可。这就是我这六个字所做的事。

关于文化多样性和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从世界人类史的角度来看,两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热核战争,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就使得人们愿意尽量坐在桌子前面解决问题。所以联合国欧盟东盟各个国际组织都开始发表宪章,体现了人类开始用文明谈判代替暴力战争。解决利益冲突的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从硬碰硬到软接触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作为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觉得这种变化确实是好的,尽管这个变化趋势还不是最理想的,但也是通往理想的一条路,因为自己体验过战争的残酷,人类的不幸,所以我就特别渴望世界各国和平、繁荣、友好,特别渴望人类立足当下这种现实格局,寻找通向和平繁荣的路径。而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尊重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通过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来构成人类共同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文化人有这个责任,扛着这种使命,所以我前不久参加会议时做了这样一个发言,关于文化多样性和命运共同体的发言,大体主要思想正如我刚才所说,也举了一些历史的例子和现实例子。历史的例子包括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古老的一些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文化多样性是存在着并且是有规律性的,包括生物多样性、地理多样性。而且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文化多样性是完全可以替代单一的文化霸权。我们第三极文化想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说我们第三极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首先,第三极文化要承认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第二,第三极要正视世界文化多样目前并不平衡这种现实,第三极文化要承担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担当。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我觉得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艰难的但是可能的出路,有许多历史上的国际上的事实来证明,同时也可以用当下的国际形势环境来证明。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迅速发展的,而这种发展就使很多学者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说法和争论。在争论中我们看到用这种命运共同体也许可以找到一个出路,找到和谐,为万世开太平的一种可能。同质的事物有可能会相克,也就是会停滞,还有《论语》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些思想都和这个相关系,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在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当中来寻找出路。不论是什么时代,不论什么形式的文化,有两点是普遍的,第一点是承认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点是正视面对多样性中间的不平衡性,其实就是话语权问题。所以特别是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在中国影视文化的图景和前景下,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影视文化的多样性,国内和国外,中国和世界能够避免对这种健康出路的反叛,包括很多商业化市场化的过度,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只有害没有利,所以互联网+的时代,可能会对中国的影视文化包括影视宣传营销产生复杂的影响。但我想强调,在互联网+带给中国影视文化很多可能性之中,如果没有艺术质量的保证,我很担心中国影视发展的前景只能变成一种幻景或者是虚景。所以最后还想提醒一点,这是我学习无数次受益匪浅的,就是费孝通先生的遗嘱,他主张全球文化多元一体,他把这个多元一体提炼出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是尊重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了解和欣赏别人的文化,获得不同文化的共处和共知然后是实现世界的繁荣。我们可以吸收很多的营养,所以我觉得费孝通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这样的遗嘱,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受用一辈子。我们研究院经常要学习费孝通先生和他的十六个字,学习张载给我们留下的“四个为”,因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理应共存发展,这才是我们的未来,这种共存发展就有尊重、强化的问题,各自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第三极文化追求的最终的目标。

可以说这是一条很艰难的出路,但是所有的出路、道路总是要从迈出第一步开始,这是一个必然,今天大概就啰唆这么多,请大家批评。

猜你喜欢

第三极影视文化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保护“第三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解读纪录片《第三极》的人文理念
第三极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