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芒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11-12寸代平余加能杨祖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农产品

寸代平 余加能 杨祖艳

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影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决定了社会和谐稳定,更进一步影响到国家安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毒茄子”“毒豇豆”“毒生姜”“镉大米”“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为做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项责任重大的工作,笔者通过近些年工作的亲身体会,并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了芒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芒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芒市常住人口42万余人,常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粮食作物 、蔬菜、水果、油菜、茶叶、马铃薯及其他作物。以上这些农产品除粮食作物能自给外,其它仅能满足65%消费食用,其余35%需从外地调入。自2007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以来,芒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通过近3年开展农残随机例行抽样送检,结果抽检合格率为96%以上,没有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纳入芒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芒市政府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公害认证和农产品市场监测等项内容纳入对市农业局考核内容之一;市农业局把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局属有关单位,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升了考核档次,加大了监管力度,强化了工作责任,有效防范了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芒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站于2014年1月首次通过“双认证”,取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和“资质认定 计量认证证书”。2013年市农业局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同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站统筹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工作。各乡镇均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与市检测中心相对接。機构达到“五有”标准,即有牌子、有职责、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场所、有设备。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业标准化建设缓慢,技术规程落实不到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使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难以落实,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种(养)植户对安全用药用肥的意识不强,给统一管理带来了难度。

2.农产品检测体系还很薄弱。虽然我市各乡镇均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因检测人员身兼数职,除完成监测任务,还要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及乡镇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业务水平还需不断提高,检测手段比较薄弱,且检测设施(快速检测仪)还无法满足检测的需要;市一级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虽然文化、专业素质较高,但检测设备的投入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检测的需要。一方面检测机构基础薄弱。由于芒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2014年才首次通过“双认证”,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芒市这个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检能力薄弱。全市的批发农贸市场部分配备了快速检测仪, 但还没有形成快速检测的常态化、制度化。且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自检工作时断时续,在销售环节上根本没得到保障。加之,农残检测设备损坏或老化突出,急需进行设备添置、更新和维护。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基层监管衔接工作有待完善。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检测结果出来后发现有农药残留超标的样品要上报到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复检,在确认农药残留超标后,通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再由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上报到农业执法大队,由农业执法大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行处理,在这过程中就出现监管的空白期,造成超标农产品偷偷流入市场,而且后期取证也造成极大困难。

三、对策

1.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将法律、法规的各项职责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农户)质量安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力度,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交到农民群众手中。增强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

2.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示范区创建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工作。一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明确要求,更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二是继续把农业品牌化和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在严格准出、准入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农产品。不断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地位,采取召开现场会、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引导申报“三品”认证,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和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开展农产品监督抽查活动,督促“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伪造、冒用“三品”包装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抽查检测,进一步完善各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各项制度,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健全监测机构,市、乡两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站,全市11个乡镇和1个农场配齐农产品速测设备和检测人员;二是下达蔬菜水果和瘦肉精检测任务;三是制定重大活动和重大节假日前抽检制度及监督检测、风险监测制度,平时定期不定期开展随机抽样检测,采样地点以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四是检测结果定期上报制度,各成员单位按时向农业局上报检测结果;五是检测结果反馈制度,农业局每月将检测不合格样品反馈给生产经营者,进行追溯。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强化责任管理。制定阶段性工作规划和相应的应急预案。重点环节重点监管,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工作,落实各部门各行政主体的具体责任,签好“四个责任状”,即县乡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上下主管部门签订的责任状、主管部门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的责任状、乡镇监管站与村签订的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增加对各部门的约束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开展源头治理,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规范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农药“五制”,即购进备案制、经营专柜制、购销台帐制、购买实名制、公开承诺制;三是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全程监制。督促农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体户建立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四是加大对重要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执法主体作用。

5.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芒市虽然启动了农产品市场准出制度,但并不完善。需将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抽检相结合、快速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重点检测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超市;一是将现有的每月到产地去抽样监测,变成让农户提前带样品到检测单位来检测,抽样单由生产者自己填写,要注明待检样品所代表的农产品数量,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投入品等相关信息,在样品检测合格后发放合格证书才能上市销售,没有合格证书的不允许上市销售。二是外来农产品没有明确来源和合格证的不得上市销售,必须带样品到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并发放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市销售。严格把好上市关。最大努力把食品安全控制在源头,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

四、 结语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责任大,因而应从监管、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吃上安全的农产品。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