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间伐保留密度对林木生长指标的影响研究

2018-11-12林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长指标

摘 要:选取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树龄22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观测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马尾松林木生长指标的变化,来研究间伐保留密度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研究过程中共设置有4种间伐密度及场地,对各场地中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和林木蓄积量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间伐保留密度与林木胸径、材积的增长之间是呈明显反比关系,并且间伐对树高和林木蓄积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1300株/h㎡是该区域马尾松林生长较为理想的密度。

关键词:马尾松间伐;保留密度;生长指标

林木之间密度过高或过低,对树木的生长、木材质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间伐措施来调整林分密度。间伐保留密度的大小,对间伐的整体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对间伐保留密度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属乔木,是我国南方工业用材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抚育间伐作为马尾松培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技术环节,对马尾松培育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手段,选取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的马尾松林,设置了4种间伐保留密度,针对林木的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量等生长指标展开分析,论述间伐对林木生长指标的影响,希望对林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地概况

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是人工马尾松产区之一,地处福建西北方位,戴云山脉西侧,地势复杂,主要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最高点的海拔为680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于海洋性和大陆性的综合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15.7℃,平均年降雨量在1600mm左右,夏季较长,并且由于冬季气温较高,出现霜冻时节很少,马尾松的生长期长,且生长地深厚肥沃,多数生长需要红壤,少量水湿条件的黄红壤也比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

研究地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湖美工区140林班01大班010小班,位于北纬25°42′59″~25°43′16″,东经117°49′43″~117°49′56″。海拔560~650m,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90cm,腐殖层厚度10cm。林下植被以杂灌、五节芒、芒萁、蕨类为主。植树造林初期的造林措施主要包括炼山,清杂和再种苗,2015年时进行了一次抚育间伐作业,除了清除林区中少数枯死木和濒死木之外,还设置了4种不同间伐保留密度的研究试验,即对照、弱度、中度和强度4种;研究场地面积为600㎡,为了尽可能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场地的地理位置、地貌、坡度坡向等自然条件基本趋于一致。研究场地的具体设置详见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和计算

针对林木的胸径、树高、冠幅以及枝下高等林木生长状况,采用定位、定点观测的方法,测定记录。采用平均段面积法计算林分平均胸径,采用树高曲线法计算平均树高,之后结合上述计算所得的林分总胸高断面积和平均树高,采用平均实验行数法计算林木蓄积量。平均单株材积则采用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进行计算:V马=0.0000942941D1.832223553H0.8197255549

2.数据处理

所有观测和计算所得数据,使用Excel2013和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通过F验证和LSR检验法来完成数据分析和显著性测试。数据处理的结果详见表2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间伐密度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在对马尾松林实行抚育间伐后,保留密度和平均胸径之间的关系是呈反比的,即保留密度越小,平均胸径的数值就越大。根据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胸径生长数值方面,对照组与其他3组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表明间伐措施对马尾松林的生长是能起到较为有效的促进作用。其中,在弱度间伐(1550株/h㎡)和中度间伐(1300株/h㎡)下,平均胸径并未见显著差异,而强度间伐(1100株/h㎡)则使平均胸径的数值显著提升。

2.不同间伐密度对马尾松树高生长的影响

在马尾松树高生长方面,间伐密度与平均树高之间的关系同前者一致,密度越小,平均树高则出现增长。从整体上看,虽然平均树高有出现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不同保留密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通过造林、间伐措施对林分的平均树高起不到较大作用。

3.不同间伐密度对马尾松单株材积的影响

材积可以通过胸径、树高和形数的计算来得出,这3点是决定材积大小的充要条件。间伐保留密度与马尾松单株材积之间也是呈反比关系,其中,对照区与弱度区、中度区之间差异显著,弱度区、中度区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而强度区与前3者之间的差异则非常显著。这表明在林分郁闭情况下,采取间伐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单株材积的增长。

4.不同间伐密度对马尾松林木蓄积量的影响

林木蓄积量是林地生产力高低和营林工作是否得力的重要体现,间伐措施最终效果如何也是取决于林木蓄积量的大小。单位面积内,平均单株材积越大、株数越多,林木蓄积量就越大。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场地的自然条件基本一致,林地生产力并无差别,蓄积量的差异直接取决于间伐措施的不同。根据表2的数据,间伐密度与林木蓄积量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林分密度越低,林木蓄积量出现先增后减。其中,中度间伐(1300株/h㎡)的林木蓄积量最高且与对照区差距较大,但以此为临界点,当林分密度低于中度间伐保留密度时,蓄积量则出现明显下降。这说明间伐保留密度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有效促进林木蓄积量的提升。

四、结语

抚育间伐是在马尾松林进入林分郁闭期之后,促进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木蓄积量增长的有效手段。其中间伐保留密度越低,马尾松林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就越显著,相比之下,树高虽然有增长,但变化并不大。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之间,单株材积和林木蓄积量上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在胸径和单株材积方面,强度间伐区与对照区的差异非常明显,弱度区与中度区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但这两者同对照区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弱度间伐和中度间伐的保留密度对于胸径和单株材积的促进效果是相似的。在林木蓄积量方面,间伐保留密度越大,林木蓄积量的增长会呈现倒U型曲线,先增后减,虽然对照区的林木蓄积量要低于间伐区,但中度间伐的林木蓄积量是最高的,笔者认为可能由于林分密度過低,单位面积内马尾松株数过少,导致蓄积量下降。

综上,采取中度间伐保留密度(1300株/h㎡)是该区域马尾松林生长较为理想的密度。

参考文献:

[1] 唐效蓉,房彩林,伍新云.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4(2):4-11.

[2] 张连金,惠刚盈,孙长忠.马尾松人工林首次间伐年龄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6):22-27.

[3] 何先进.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及地力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4] 尤健健,张文辉,邓磊.油松中龄林间伐的密度效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1):172-177.

[5] 冯宇.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生长效应研究——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为例[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6):40-41.

[6] 谌红辉,方升佐,丁贵杰,许基煌,温恒辉.马尾松间伐的密度效应[J].林业科学,2010,46(05):84-91.

作者简介:林明(1988-7-),男,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

猜你喜欢

生长指标
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固氮菌对桉树生长指标的影响
嫁接西瓜生长指标与产量的相关关系
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指标的影响
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血液指标和腹泻的影响
不同LED光源对温室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氮肥对镉Cd胁迫下结缕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甘蓝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份杭白菊种质的耐盐性评价
不同根土空间对结球甘蓝生长贡献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