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018-11-12赵婧如
赵婧如
摘 要 家庭和学校作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大主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如若将这两种教育力量联合起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就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促使青少年顺利社会化。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08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ZHAO Jingru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Family and school are the two main subjects that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students.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have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f these two kinds of educational forces are united and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is strengthened, mutual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m can be realized, strengths can be made to avoid weakness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can be maximized, and youth can be smoothly socialized.
Keywords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1 家校合作概念界定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家庭和学校双方,主要指父母亲一方与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一方在孩子上学期间相互配合,权责分明又相互协作,共同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孩子的全方位发展。这其中家庭和学校分别需要扮演自身的优势角色,发挥自身特有的不能为对方所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我国教育研究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1]
2 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
本文选取交互作用理论作为开展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交互作用理论是由美国的乔伊斯·爱泼斯坦(Joyce Epstein)教授提出的,她提出了一个包容性的家校社区合作模型。这个模型分别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其中,外部结构由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组织构成。内部结构是指家庭、学校和社区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爱泼斯坦强调家庭和学校在合作关系中是平等的。 该模型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是密切联系的。内部结构既受学生年龄、年级和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又受家长和教师活动、经历及决策的影响。她的模型承认家庭、学校及社会制度和个体之间,以及组织和个人之间历史的因果连续性。通过明确不断发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变化,家长、学生和教师不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模式对学生动机、态度和成绩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关于家庭与学校关系的理论。
3 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3.1 家庭教育的优势
(1)教育者的示范性。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是父母,父母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皆被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是从小就影响着孩子。孩子自出生起,每天在家待的时间最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自然受父母影响最大。孩子的性格,正是父母日夜的陪伴和教育塑造而成。孩子是最擅长模仿的,经常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处理事情。父母有什么陋习,孩子也容易习得。
(2)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孩子是跟着父母开始接触与学习很多事情的,从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到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从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从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到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可以抓住很多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散步时可教孩子不要践踏草坪,旅游时可教孩子摄影及历史,孩子遇到事情时帮助孩子分析和做合理的选择。总之生活处处皆可作为教育资源被家长利用。
(3)教育方法的针对性。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知道对自己的孩子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最有效果,也因为熟悉情况能够针对具体事情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这个方法是可以根据效果而调整的,没有起到作用的话,还可以在直接和迂回、講道理和态度强硬等方法之间做调整。抓住各种活动和各种场合的教育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更易于孩子接受。学校教育难以具有针对性是因为班级授课制下往往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难以进行因材施教。
(4)教育环境的感染性和长期性。父母生养子女,对子女的教育是充满爱的。子女对父母也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和信任,这种情感使得家庭教育的力量强大,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家庭环境是稳定且长期存在的,这就为父母不断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消退错误行为提供了条件。人在一生当中会持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这种长期性使得家庭教育的作用深刻而持久。
3.2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缺乏教育素养。大多数父母没有修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没有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选择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不科学。有可能溺爱,也有可能粗暴。尤其孩子小的时候会特别任性,青春期又特别叛逆,家长平日辛苦工作,可能很容易被孩子的不懂事激怒,表现出负面情绪,感情用事。家长有心教育好孩子,由于精力和知识都有限,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4 学校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
4.1 学校教育的优势
(1)教育者有充分的教育素养。学校教育的主要教育者是教师,教师无论是在教育知识还是教育经验上都比家长要丰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要更科学。他们经过专门的理论学习和培训,确保具有了合格的教育素养才上任。且他们熟知学校教育培养人的目标,知道如何系统地教育学生,以及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一点恰巧是家庭教育所不具备的。
(2)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的。学校教育不仅教给孩子天文地理、古文外语、还教给孩子思想品德、阳光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设有语文、数学、外语、写字等科目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将这些课程设置相应的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的学龄和能力将学生分级,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教给相应学段的学生。每个年级、每个科目、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目标。
(3)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为了保证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各教育家、教育科研人员都注重研究科学的教育方法,融合各行各业的科学理念,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试点后对教师进行培训,后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平日里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无论是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都是经过检验、具有科学性的。从校规校训到班级文化建设,无论是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每次国旗下的讲话,班会内容,还是座位编排,小到楼梯台阶上贴的宣传标语,都是教育者的精心安排。
4.2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封闭性。学校教育以其知识的系统性著称,每节课都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进行的。社会瞬息万变,而学校教育以其传统的模式持续运行,对变革缺乏开放性。同时由于学校环境是学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而创造的,教育者剔除了不利于提高教育效率的负面社会因素,而使得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尽管学校教育要培养出社会化完备的人才,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曾真正见识社会的方方面面。 [2] 学校教育阶段性的特点也使学生在衔接、过渡时期容易产生心理和情绪的不稳定。
5 家校合作的意义
5.1 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学生之间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差别,而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往往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良好的家校合作与沟通可以找出形成孩子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的根源并对症下药,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2)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中虽然设有思想品德课,却主要停留在言传层面上,没有条件考察学生是否落实到行为层面上,父母便恰好能够承担这一任务,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及时进行强化奖励或消退惩罚。家庭教育主要负责孩子德性的培养、性格的养成、待人接物方式的习得。
(3)预防学生不良问题。如果学校和家庭联合,孩子在学业上和道德品质上出现掉队的情况时,就能及时被发现,也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和家庭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老师和家长加强联系,在孩子升学初期、人生特别阶段等特殊时期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怀,更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5.2 对家长发展的意义
(1)更新教育观念。“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在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对于国家开展的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并未从心底里接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之后,便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影响家长。
(2)增长教育经验。许多家长不具备系统的教育知识,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也没有经验。而学校的教育主体——老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家校合作就提供了一个教师向家长传授教育科学知识的平台。 同时教师可以举办家长育儿座谈会,请家长们交流自己的育儿心得,教师适时点拨,家长在交流中获得育儿经。
(3)促进亲子交流。孩子上学以后,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最长,家长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只能通过询问孩子这个渠道,如果孩子不愿谈论父母便无从了解。家校合作使父母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促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5.3 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1)提升教育效果。家校合作能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融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这使得教师在学校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不仅便于教师开展工作,同时能够形成教育合力, 提升教育效果。
(2)丰富教育资源。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教师的知识面也是有局限性的。学生家长来自社会各界,从事各种职业,具有教师缺乏的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导家长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相当于学校为家长的知识提供了展示给学生们的平台,让学生学到更多。
(3)提升办学水平。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等组织,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校务管理,有利于学校全面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为了保障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增强其工作的透明度。因此,家长参与能够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3]
6 结语
总的来说,家校合作能够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優势互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首先,从教育目的上来说,学校教育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而家庭(下转第43页)(上接第17页)教育没有。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双方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达成一致,保证学生正确的社会化方向。其次,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价值观,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个人生活目标、行为方式、性格、道德倾向等。在学校主要是智商的训练,在家里主要是情商的培养。在学校学生发奋苦读,回到家里学生可以卸下担子放松一些。再次,家校合作能够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工作重点不同,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角度和方法也会不同。家校合作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也能使家长获得更多科学的教育理念。最后,家校合作能够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能够接受科学正确的指导,不为不良社会因素所侵蚀。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2] 梁霞.家校合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5.
[3] 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