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醉刻铜成泰斗 情钟绝技奔康途

2018-11-12曹隽平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康泰墨盒书法家

曹隽平

这几年越来越忙,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办刊策展、行政事务缠身,而找我写评论的朋友也与日俱增,2015年5月我在朋友圈迫不得已宣布:从此以后拒写评论。有长者好心劝告:“文章千古事,你还是要继续写文章!”我道:“不是不写文章,而是集中精力写考证文章。”

3年来,我也破例主动为两人写过两篇评论文章,一是湖南书坛名宿——93岁高龄的王超尘先生,二是江苏宜兴刻字高手王超鹏。最近,我又专门给湖南籍青年刻铜艺术家何康泰撰写了一副嵌名联:

心醉刻铜成泰斗

情钟绝技奔康途。

书写后题了一段长跋:

“余嗜收藏,廿年前即收藏刻铜墨盒,自主编《艺术中国》杂志九年来,过目古代刻铜精品无数。四年前于莹波师弟微信中得见何康泰刻铜作品,惊为陈寅生再世,旋加其微信,此后多有交流。

康泰敏于艺,勤于钻研,思想深邃且不随时风。其为人和善、谦逊,无丝毫艺术家之狷狂习气,然刻苦勤奋又异于常人,且不懈探索刻铜技艺,新作、奇作频现,余每于欣赏中备加惊喜,乃极力推广。

余坚信以康泰悟性之高、为人之诚、探索之勤,必将开拓吾国传统刻铜艺术新境,假以时日,定成当世泰斗!”

如此高的评价,与其说是我对何康泰的祝福,更是我对何康泰的期盼,也是基于我对他4年来的深入了解。

何康泰6岁与表哥文佐一起跟随外公文定国学习书法,15岁辍学南下打工。他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抛光,一年后被师傅看中,主动收他为徒学做模具,这一做就是7年。这期间,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钳工本领,当时,一位出身美院的手板雕刻陈师傅,做出的石膏模具(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感,重新激发了何康泰对书法绘画的兴趣。2006年开始,他开始大量购进字帖学习书法,10多年来,无论搬到哪里,始终有两柜子的字帖、宣纸、文房四宝相伴,从未间断对书法篆刻的临习。他相继拜入黄定初、崔向君、程风子、范治斌老师门下,研习书法篆刻,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009年春节何康泰回到湖南,他与文佐到祁东参加书画雅集,肖广荣先生在用石镇尺时叹惜:“我原来有一对非常好的铜镇尺,可惜被人偷了。”何康泰是第一次听说铜镇尺,非常好奇,于是饶有兴致地详细询问了镇尺的长短、厚度,然后说:“这个不难,回广东我可以给你雕出来。”肖先生将信将疑给他写了一副对联,何康泰回到广东立即行动起来,到处购买材料,从手工雕刻机入手,铸模具、晒模板,前后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刻出来第一批二十对铜镇尺。当他将铜镇尺送回祁东时,书法家们大为赞叹,纷纷询问价格,何康泰综合估算后,麻着胆子开了600元一对,居然一卖而空。

初战告捷,何康泰心想:“刻铜也能够养家,看来将来也是条好出路!”于是开始上网查找资料,才知道刻铜在晚清民国时是一门非常流行的艺术。从此他一头扎进古玩市场,研究欣赏了大批的刻铜墨盒、镇尺,决定将此作为一项终身事业来追求。但是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机器雕刻虽得其形,却容易陷入死板,只有手工雕刻出作品的神韵,才能赢得广大书画家的认同!起初,他自己磨制了一批合金刀,可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刀口太硬,稍一用力,刀刃就崩掉,又试用了各种白钢,这一试便是几年,手上也留下數百道刀伤。最终他通过多种渠道,终于找到一种进口的高速白钢刀,并使用至今。

为了提升刻铜技艺,他找到表哥文佐(文佐已是湖南知名的青年篆刻家),请他联系湖南著名书法家张锡良、刘一平,崔向君、刘小平等人,一一听取定制要求,刻后相赠,书家们欣然回赠作品。随后他又如法炮制,与刘正成、曾来德、曹宝麟、刘一闻等一大批国内书坛名家合作,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不断改进镌刻技法,在大量的创作中技艺日趋成熟,目前已能轻松娴熟地镌刻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因为能在铜上精准地再现作品的神采,他深得书法家们的欣赏。他最近为书法家冯错刻的一方草书墨盒,点画轻盈,疾行处有木叶飘飞之势,沉着间又得印印泥之妙,堪为神品。而为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刻的镇尺,表现出刚贞浩然之气,超越了纸本书法的境界。他刻的邬惕予先生书写的对联“砺磨成俊彦,硕果出平时”,不仅体现了原作的生拙老辣,深峻爽利的刀法更升华了邬老书法的雄强厚重。

何康泰每次创作刻铜作品,会先提取字外轮廓线,将字的形状复制到铜坯上,动刀前仔细揣摩作者运笔的节奏规律,对轻重缓急、提按轻重了然于胸后,再果断地用大刀剔料,最后辅以小刀精修,以求准确细腻地表现笔锋或飞白。在创作的初刻过程中,何康泰也会使用电动工具剔除大料,有人讽刺他,何康泰不以为然,他说:“我们可以坐飞机去北京,为什么一定还要走路去呢?我们追求工匠精神,是要精益求精,只要最后刻出来的效果好,为什么一定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呢?”

何康泰的作坊名为“平安精舍”,他跟我数次提到要将“平安精舍”打造成百年老店,刻铜工作不仅又脏又累,而且抛光和作旧还带毒性,如果没有梦想支撑很难坚持下去,一些青年学徒做一两个月就放弃。如今,终于有青年书法家曹江、唐浩榕加入“平安精舍”,俩人都是在读书法研究生,每有时间都会定期到工作室研究刻铜技艺,康泰笑言,其实他也是研究生导师。另一方面,考虑到古代的铜墨盒容易变形和漏墨,何康泰从墨盒形制入手,设计新型的铜墨盒,他采取整体实心掏空的方式来制作墨盒,并且将边角打磨处理更圆润温和,这样把玩起来更顺手。何康泰曾经从事电镀行业,每次刻完后又适当做旧仿古,以满足书画家好古的心理。近年康泰又致力于设计翻铸古代或当代名家授权的铜印,低价销售,以求广大初学书法的爱好者都能用上、用得起名家的印,他的梦想是成为中国第一大铜印章的制造商。

2017年9月,全国博士书法展在湖南省文化馆举行,我负责此展统筹。在展览前几天,策展人诸明月见到何康泰制作的铜印,爱不释手,我当即通知何康泰从佛山赶回长沙。展览期间,我的师弟――南京艺术学院书法教授朱友舟与何康泰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决定由朱友舟书写古篆,何康泰镌刻,在南京联手举行展览。2017年11月,展览在古都南京举行,在江苏书法界产生轰动。

何康泰认为:书画家与刻铜艺人是鱼与水的关系,水可以没有鱼,但鱼儿离不开水。他期盼得到更多书法家的支持。他说:纸本书画保管不如铜刻作品长久,如果书画家将作品交给他刻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更为久远的保管和传播。

何康泰的打工经历,使我想起了齐白石,只不过齐白石是木匠出生,而何康泰是模具工出身,但正是他长达七年的抛光、铸模工作,将书法学习与刻铜结合,又不断虚心向广大艺术家学习,锲而不舍的探索刻铜技艺,终于使他成为当代刻铜艺术界最擅长镌刻书法的艺术家。但是何康泰并没有满足现状,他多次跟我提到要向宋国柱先生学习在铜上镌刻绘画,并表示:接下来要下定决心学习小尺幅国画,一定要在刻铜绘画达到更高造诣。

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只有才气和天分是不行的。中国人常说事业的成功在于人品,我认为除了品德要好,更重要的是情商。有的匠人心胸狭隘、眼界低下,喜欢自以为是、肆意攻击,似乎这才能体现他高人一等。何康泰与这些毛病绝缘。他永远是笑呵呵地面对困难,目光中充满坚定的眼神,我相信:以康泰的执着、悟性和情商,他终将成为一代刻铜泰斗。

猜你喜欢

康泰墨盒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春天的早晨(短篇小说)
李亦文
王春书
一份“不可能”的名单
小小书法家
试论铜墨盒制作的工艺特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