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2018-11-12金海明蒋姗姗
金海明 蒋姗姗
摘要:结合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从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培养模式等角度分析了工业设计教育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构评价体系和改革培养模式的相关措施,为高素质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4-0074-02
一、背景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如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等3部门发布《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仅浙江省已有41所本科院校参加应用型高校试点。
在工业设计方面,2010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如浙江省分别在2011年和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的意见》,国家和地方政府均提出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和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等政策。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还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升级的迫切要求。
二、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设计教育链没有与地方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在师资队伍、评价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遭遇了瓶颈,面临一定压力。
(一)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设计、科技和商业已成为当代社会创新的关键途径与力量,工业设计也是我国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利器。回顾历史,—方面,过去的工业设计可能更偏重产品的造型设计,也会涉及材料、工艺,但较少涉及用户体验和软件的人机交互等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新需求;另—方面,过去地方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依然照搬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设计理论教育,易忽视设计实践,没有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工业设计培养的设计特色。以上两方面的历史现状,导致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以下困境与短板:
1)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往往出现整个教师团队几乎全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知识结构雷同,没有各自的特色与专长;更缺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工业设计所需的交叉知识背景的教师,比如心理学专业背景、生理学专业背景、计算机专业背景、服务設计专业背景等跨学科的专业教师。
2)教师往往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忽略自身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甚至出现既没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没有实践设计能力的教师。
(二)评价体系
由于我国的设计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时间比较短,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工业设计教师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评价都还没形成符合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可持续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通常,以工科、理科和文科的考核评价标准,来评价工业设计教师的能力与水平以及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以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SCI和EI收录论文、SSCI和CSSCI收录论文等量化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水平;没有考虑工业设计应用型的特点,没有纳入承担企业实际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即使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其价值也没法与传统的课题与论文相提并论。再如,课程成绩评判作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往往采用相对机械的试题考试,或相对自由的大作业考评,甚至出现课程的评价结果、实际效果偏离了课程大纲规定的要求与目标。
(三)培养模式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还不能满足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人才培养视角观察发现,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引与方向,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往往不够明确,缺乏特色。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很相似,甚至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与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多大的差别;地方应用型高校没有结合地方产业特点与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里没有体现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导向;工业设计专业没有充分结合本校本学院其他相关专业特点,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里没有体现出特色。
2.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培养目标,系统准确构建培养方案。但是,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与培养目标完全匹配,通过现有的培养方案,无法实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由于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容易出现培养方案的制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等问题;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论证,培养方案的专家论证流于形式,整个过程不够严谨;具体的培养方案中,应用型属性不明显,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明确。
3.课程体系:通过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贯彻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程、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等课程系列的合理设置是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前期调研发现,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等课程模块相互逻辑关系不清楚,各模块课程的目标不够明确,个别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现象,整个课程体系没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而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每门课程教学大纲不是以实际设计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而是以传统知识的传授为主线。
4.教学组织:课堂的教学组织是达到每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组织应与区别于艺术课程、工程课程等教学过程。
通过实地调研与学习,发现设计素描等艺术类课程、设计材料等工程类课程还没完全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起来,设计素描还是艺术教学模式,设计材料仍采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方式。专业课程教学,缺少实际项目的支撑,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尚未得到有效训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建立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组织管理模式。
5.教材建设: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必要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保障。根据本专业学生的能力与培养特色,撰写相应的教材是实现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经过走访发现,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专业选用的教材都是“双一流”学校出版的教材,不可否认这些教材的质量相对较高,但是,它们并没有结合应用型这一定位,更多偏重于“学术性”。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撰写部分符合自己定位和学生能力的应用型特色教材。
三、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工业设计专业师资结构入手,通过“送出去”进修和“引进来”充实等途径双管齐下,构建设计学学科背景、工业设计专业背景、设计心理学专业背景、人机工程学专业背景、计算机专业背景、服务设计专业背景、机械工程专业背景、材料科学专业背景等不同学术背景的跨学科师资队伍。
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分布特点,结合教师各自的专业背景,形成若干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建立若干个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构建若干个设计工作室,对接与服务地方产业。
积极出台双师型教师规章制度,推动教师双师型认证工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科教融合,使教师由“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型。
(二)重构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工科、理科等“论课题、重论文”的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以工业设计专业等设计学科特点为入手点,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绩效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以职称评审为试点,探索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教改等教学成绩、设计项目等企业服务之间成果等价互换,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差,引导教师转向服务地方企业转型,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的热潮,使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更接地气,使工业设计服务切实落地。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设计:根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详细调研当地的地方经济,总结地方产业特色,科学定位人才培養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嘉兴学院为例,嘉兴市的地理位置优越,制造业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如嘉善的家具与木制品、平湖的童车和箱包、王店的集成吊顶、海宁的皮革和沙发、桐乡的裘皮和毛衫服装、乌镇和西塘的旅游业。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结合现有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势,应以家具、箱包、童车、集成吊顶、文创产品等产业为中心进行论证与设计。而且,培养方案应完全服务于“厚基础、知工艺、重技能、上手快”的高素质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三基”要求,同时每门课程都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以我校为例,工业设计专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改革,把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系列、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和专业模块课程系列等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厚基础、知工艺和重技能、上手快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程系列中设计概论、三大构成、设计史等课程主要培养专业兴趣与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系列中设计图学、设计材料、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主要围绕知工艺、重技能的能力培养;专业模块课程系列中用户研究、家具设计、专题设计等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服务于上手快的培养目标。
3.教学设计与组织管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索并完善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组织管理,以课程群为支撑的教学运行机制。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始终围绕课程、课程群大纲设置好的能力培养目标,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探究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尝试翻转课程、慕课等新的课堂组织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参照,以企业实题和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安排上,积极探索完善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设计项目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和基于设计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在教学条件建设中,积极创建人机认知、木工模型等实验室,扎实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认真打造校外知名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为应用型高素质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结语
在我国推进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氛围下,在教育部推行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举措下,结合工业设计专业自身“应用型”、“实践性”特点,必须积极实施地方应用型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使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更好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