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模式的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2018-11-12张云萍张巧玲赵蓓蓓侯继丹
张云萍,张巧玲,赵蓓蓓,侯继丹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工作坊(workshop)是指专题研讨会、讲习班,即一群人为了某一个主题,在一名导师指导下,通过活动、讨论及演讲等方式共同研究和学习[1]。它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被引入护理教育领域[2]。目前,国外逐渐开展工作坊在护理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而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3-6]。案例教学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颇为广泛,研究者多将其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发挥更大优势。国内学者在开展案例教学前,都会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设计案例[7-8]。外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其应用性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9],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研究者以临床护理综合案例为基础,采取工作坊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其知识构建与技能提升。烧伤病人的护理是外科护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在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中应用基于护理综合案例的工作坊教学模式,现将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1 教学设计
1.1 确立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向导和依据。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临床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目标一般分3个维度,知识目标侧重学生理论基础,即说出护理评估要点,正确提出护理问题,准确叙述护理措施;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做、会做,即能正确进行护理评估,能为病人制订护理计划,能对病人实施有效护理;情感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意识的养成,要求学生关爱病人,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形成冷静、沉着的职业素养,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应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依据临床工作特点,经过细致的岗位分析后确定。教学重点为烧伤病人的评估和护理,这部分内容既是临床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又是执业资格考试的重点。教学难点为对烧伤病人正确进行伤情评估,该部分内容知识点多,逻辑性强,学生理解起来稍有难度。
1.2 教材选用
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服务岗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为教材,其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护理岗位需求,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注重技能培养,符合职业教育需求。烧伤病人的护理在该教材第八章损伤病人的护理第二节,为使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便于教学模式的实施,将第三节伤口护理放在烧伤护理之前讲授,使学生储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教学内容特点,根据学生需求,新增公共场所消防逃生内容,培养其综合素质。
1.3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对皮肤组织结构、循环容量不足的病理改变、脱水的液体疗法等知识有所了解,也学习了损伤及伤口护理知识,这是教学顺利实施的理论基础。他们在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课程中还学习了无菌操作、静脉输液、身体状况评估等技能,但由于接触临床的机会少,不熟悉病人处理方法,在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化护理方面的能力尚待提高。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并能熟练应用信息化工具,模仿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乐于通过移动客户端获取学习资源。
1.4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案例教学理念为基础,采集编排临床综合案例;结合护理岗位工作流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支撑,将教学内容设计为5个任务,即正确评估病人身体状况、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有效护理、评价护理效果。
教学过程中,以外科护理综合案例为基础学习资源,以案例引导任务,贯穿教学始终;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以工作坊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网络社交软件(QQ群、微信公众号)为互助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凸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综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模拟演练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体验、角色分配、模拟练习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1.5 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开发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工作坊模式的教学要合理利用教材、环境、设备等资源。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参考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特点,开发设计“导—学—做—评—思”一体案,将临床护理综合案例融入一体案引导教学。利用一体案既能对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与检测,又能促进学生课中新知构建与技能提升,并可检测任务是否完成,便于教学反思。利用校内网络课程夯实学生基础。教学实施在实训中心进行,配备高级综合模拟人、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无线网络等,方便学生以工作坊模式的合作学习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情景模拟。同时,校外有多家合作医院,便于学生临床见习。外科护理课程教学资源库含课件、微课、视频、图片等资源,课前利用班级QQ群、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在线课外学习指导及资源共享,课中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资源推送,实现实时检测。利用生活中的便利资源和学校周边社区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创设开放性课堂,发挥学生在知识构建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与反思,教师识别、发掘、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双方都参与到课程资源建设中[9]。
2 教学实施
2.1 课前准备
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知识需求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明确组长及组员职责,这是进行工作坊模式教学的基础;将一体案及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学习。
2.2 课堂实施
2.2.1 成果展示,温故知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帮助其回顾相关知识与技能,引入新知识。
2.2.2 视频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歌手Selina烧伤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展示临床护理案例,通过案例设置问题,将其与教学内容的5个任务相对应,引导教学;展示教学目标,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2.3 任务实施,达成目标(见表1)
2.2.4 总结归纳,多元评价 分为课中阶段性总结、过程性总结、课后整合性总结。课中阶段性总结按照教学环节以各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由学生完成,锻炼知识驾驭能力。课后整合性总结由教师实施,条理性归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多元评价指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课后整合性总结采取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组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用学习过程评价表、任务完成评价表、目标达成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3方面进行评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又关注其整体学习能力。
2.2.5 拓展练习,深化整合 教学结束后,带领学生临床见习,深入学习烧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见习后,学生分析思考,查找网络资源,小组合作完成拓展任务,即为烧伤病人制订护理计划,促进知识整合。通过举办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社区健康知识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 效果与讨论
传统外科护理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很难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侧重理论学习,忽视了护理综合素质提升,不利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9]。工作坊是一种协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师引导型教学模式,以实践为核心的理论辅助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10-11]。工作坊模式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实际,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意义建构与知识探索[12]。教学过程中,以工作坊模式为基础,引入临床案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及与同伴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建构。工作坊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互动、讨论、分享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及技能;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参与型学习转变,教学方式由单一、封闭型向多样、开放型转变,更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能力素质。
表1 教学实施过程
以综合案例为基础的工作坊模式教学,对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教师能力的要求较高,既要以岗位能力为基础进行综合案例的采集与编制,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还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参与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体验式、参与式、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实践能力[2]。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护理教育者还需深入进行工作坊模式的教学与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设计及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