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法自然的生态施治

2018-11-12

节能与环保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清淤底泥生态化

傅涛告诉记者,简单采用工程的方法整治黑臭水体,投资充分到位的时候,成效很快就显现出来,但很容易反复;情况糟糕的时候,成效不明显。而完全把治理交给自然、交给生态,让其自然净化,时间太长。因此,黑臭水体治理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必要的工程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治理方法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记者:道法自然的生态施治越来越受到关注。请问,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黑臭水体的生态施治?

傅涛:需要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补水活水、生态修复的每一个环节考虑设计理念的生态化、技术手段的生态化以及治理过程的生态化,以达到最终施治效果的生态化。

记者:请具体讲一讲。

傅涛:第一,控源截污阶段。

点源污染要做好源头控制,做不好源头控污,就无法实现长治久清。达标排放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这里需要防止企业偷排。面源治理是最麻烦、最费劲的,但必须得做。如垃圾清理、取缔河流防护范围内的养殖、种植、厕所与餐饮,违建拆迁等等。需要花大力气排查雨污混接、管网渗漏。

第二,内源治理阶段。

要注意清淤问题。一般而言,清淤会在短期内改善水质,但如果不解决源的问题,又会形成新的底泥污染累积,水质再次被污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的清淤方式,虽然都强调生态清淤,但具体实施并没有考虑水生生物的生长规律;清出的底泥随心所欲的堆放:专项行动督查发现有的城市清出的底泥就直接堆在岸边,遇到降雨又重新被冲到河里。

第三,补水活水阶段。

要根据补水来源情况定策。在水质型缺水区,如果考核断面上游有补水水源,则可以考虑生态补水,这样做投资少,见效快。这里面要注意两点,首先,应进行监测并定量测算如何构建好的水系,确定补水指标。当截污管网工程与要求的治理目标不同步时,必须考虑应急措施。其次,可以考虑净化水的循环再利用,即对于所有截污口处理后的水排入水体进行生态补水循环利用,提高河流及考核断面的水质。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补水或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水再补给等,前期必须研究处理设施的出水标准,进行科学的调查计算。

第四,生态修复阶段。

这是水体恢复健康和旺盛生命的关键阶段,需要将河流视为流淌着生命、承载着文明、传承着文化的生态系统,是空气、山林、土壤、动植物、人类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系统化的思维和设计。目前,生态修复技术很多,真正应该怎么做,还是得一河一策。工程实践路线可以考虑人工湿地建设、生物浮岛建设、亲水驳岸建设、生物氧化塘建设等等。生态净化可以采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净化系统建设,但是这些不是污染物去除以及水体复氧的有效手段——建设多级生态塘或人工湿地进行初期雨水、溢流污水的处理更为有效。

记者:“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城市的排水管网几十年“重地上轻地下”,导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成为短板,不可能通过几年时间将其改造完善。而管网对黑臭水体治理又是如此的重要,该怎样解决这个难题?

傅涛:这的确是个难题。即使城市财政可以支撑,也会存在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如何少花钱办大事,摸索科学的方法、路径。可以考虑和当地的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调水冲洗是愚蠢之举,要坚决反对治水靠冲的理念。

记者:如何解决底泥问题?

傅涛:需要“一河一策”综合考虑。一般的原则是,在淤泥沉积影响行洪或淤泥中重金属或POPs物质严重超标时,才可清淤。不建议盲目清淤,那样做劳民伤财。

记者:在生态修复阶段,在实践中有使用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品的,也有使用曝气工艺的,这些措施可不可以使用?

傅涛:生态修复阶段要谨慎使用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品。在流动的水体中不宜用,在封闭水体中谨慎使用。在黑臭水体中增加曝气设施,好比危重病人鼻孔上的氧气瓶,应急可以。除此之外,要慎重、合理使用。

记者:在这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傅涛:细节决定成败,在此阶段细节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充分考虑水生动物栖息繁衍相关的生活环境打造,保证它们能顺利爬上岸产卵;在堤岸和边坡设计上做文章,使其不至于过于光滑;在水路转弯处做一些特别设计,防止水力冲刷造成堤岸破坏;在桥下、通道等暗处,合理设计灯光,以便居民晚上散步不至于害怕。类似的还有生态河岸建设、亲水驳岸建设、河岸亮化工程建设、特色水景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教育文化、河岸经济文化建设等,所有的建设必须以真正实现自然的水循环、高效的水利用、畅通的水网络、洁净的水环境、优美的水生态、宜人的水景观、丰富的水文化为核心目的。

猜你喜欢

清淤底泥生态化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技术的探讨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牵引式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