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剑未磨好,自杀的人已经伸出脖子

2018-11-12

新文学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神消费主义个体

◆ 刘 川

毋庸置疑,我们处在一个奉消费主义为圭臬的时代,并被这个时代“隐形的大手”操控。这已成为某种潜在的话语逻辑。也就是说,各种势力集合要求作者迅速地写,来提供给庞大的诗歌消费群体——尽管这个消费群体也大多是由诗人自己组成的。我说的是,快速对一个创作者的催促与对经典生成所需要的质地的忽略,毋庸置疑是存在的。

精致的、孜孜以求的文人写作,或许成了束之高阁的一种过去式。而今市民写作,开始大行其道。我并不反对全民的文化书写与消费,这是个人作为社会个体,积极以文化身份与世界对话的进步表现,是文明的重要表征。而我隐忧与始终警惕的是:诗人创作主体也将消费主义带来的“市民化”的粗糙与粗鄙,视为写作的根本方法与“原生态”追求。

媒体的快、便捷,阅读的催促,评价机制的迫切与不断刷新。我们的诗几乎是一种急就章,没有耐性去打磨的宝剑,持一把钝器,便要杀敌,或者自杀。五毛钱特效、彼此扎堆、互相因袭的粗糙制作,已让诗神远离。

另一种问题是,惟当代体验。一贯高蹈的、唯美的、炫智的、钻象牙塔尖的写作,纷纷退出竞技场。毕竟花活儿太多。而今只掰腕子比力气,或者比谁的唾沫啐得远。这样只在现实经验、俗世体验里寻找诗意,或许也会让诗神远离。后现代主义倾向里,以观念为话题突破口的所谓先锋派、以放弃人的尊严与精气神达到所谓性情的颓废派、以廉价表演取悦市场的媚俗派,都是过分形而下带来的恶果。我一直倡导回归现场,却不是这样的自我否定、自我推翻、自我瓦解的现场,而是一种哲学观照之下的、基于人本主义的积极自省与自觉前瞻。

当然,我个人的写作也明显带有这两种病,以身示疾,或许也可以指点其他病友,从而谨慎、认真地去调试和扭转一些状态。因此,在回归现场这一方向之下,我又提出:敬畏诗歌,防止过度“及物”、“即事”、“表达个体”而丧失诗的高贵与纯粹。我提出:多向度展现创造力,防止过度追求现实关注与体验叙事而丧失了艺术更丰富的指向。我提出:强调诗艺的难度与诗歌精神的高度,防止以尊重不同“类型”写作和“多元”表达为名,模糊诗与非诗的界限。

诗歌写作所面临的考验,其实正是这个时代人的自身处境——诗人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随波逐流,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借此寥寥数语,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诗神消费主义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消逝(4)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最高衣橱
有忆寄法国杜怡春女史
再次写到鹰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