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昌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实践与探索

2018-11-10陈竹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治理模式水土保持

陈竹

摘 要:针对三奇寺小流域生態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并结合流域特点,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通过对本流域的建设的内容和成效进行了介绍,提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项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水利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也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荣昌区三奇寺小流域以开展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为总体要求和目标,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协调布设,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为目标。借鉴其他地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以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的思路进行建设[3.4]。达到流域内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的。

一、流域概况

荣昌区三奇寺小流域实施区位于仁义镇三奇村、瑶山社区和正华社区。三奇寺水库由九冲、八沟、七十二个湾,库周近200个山坡。库西端离仁义镇约300米,东端至荣河公路7公里处约200米,水库占地166.75hm2,集雨面积13.1km2,坝高23米,坝顶宽5米、长164米,库容量1350万m3,是荣昌区区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项目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显著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1081.3mm,年最多降水量1575.7mm,年最少降水量662.7mm,地质构造属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谷区。地层主要是侏罗系中统遂宁组紫红、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透镜体状粉砂岩。地貌为丘高40~120m、谷宽50m以上的中浅丘宽谷地貌,多为馒头状或连岗状的中浅丘陵,平均海拔390m。土壤主要为遂宁组的紫色土以及由此发育的红石骨梭沙土、大夹泥土。其中壤土占80.09%,粘土占19.91%。土层较厚,只有40~60cm。土质松散,保土保水性能差。

2011年的取样水质监测质量评价结果来看,发现三奇寺水库水质为Ⅲ类~劣Ⅴ类,超标严重的污染物主要为TP、TN、CODMn。其主要原因为:一是耕地复种指数大,水土流失严重;二是林地较少,树种单一,多地表裸露面大,水源涵养能力较差,三是三奇寺水库的周边农田化肥、农户分散养殖和场镇生活污水造成的。

二、三奇寺小流域治理思路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比,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不简单治理小流域内水土流失,不单纯提高区域经济水平,而是更加注重生态以及清洁两个核心要素,更加强调建立政府主导、群主参与的互动机制,强调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的四项原则,是现阶段全面解决小流域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奇寺小流域根据流域内现状情况,以水源保护为目的,以流域为单元,采取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思路,借鉴其他地区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达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

1.生态修复防线

在项目区林地内,实行封禁抚育,制定制度,约束人为活动,减少人为干扰,引导大自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自我修护,充分发挥林灌草的保水保土功能,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封山禁牧,架设围栏、修筑标注牌,制定乡规民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增加林草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2.生态治理防线

在水库周边25°以下的坡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在三奇寺水库西侧饮水取水点的坡耕地区域70m外进行经果林建设;70m内进行水保林建设;水库西侧较陡山坡处种植黄桷树、金桂等适宜贫瘠土壤的水保林;仁义镇政府北面种植红枫、香樟、金桂等景观价值较高的水保林并修建水土保持文化墙、生态碑等宣传碑牌;同时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固废,减少面源污染。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保土耕作、经济林、水保林、垃圾池、污水处理生化池等。

3.生态保护防线

在水库河道两侧,采取封河育草、沟道水系建设、湿地保护与建设等措施,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达到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的效果。对水库西侧库尾外的冲沟进行溪沟治理,配置复合植被生态带,拦截、吸收、消纳农田径流污水,净化水质;并对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区域内损毁严重的塘堰进行塘堰整治,溪沟治理外侧种植薰衣草等多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溪沟治理、塘堰整治、种草等。

三、主要建设内容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在三奇寺水库西侧饮水取水点的坡耕地区域70m外种植油茶35.78hm2,水库周边70m内种植水保林黄桷树、三叶树、香樟等26.6hm2,修建排水沟3.9km,沉沙池8个,塘堰整治2座,水土保持文化墙1座;流域碑2座;水土保持生态碑1座。除经果林及水保林以外的所有坡耕地1481.90hm2,采取沟垄种植、横坡耕作、增加复种指数等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2.溪沟治理工程

在汇流水库的入口溪沟内及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8处共6.67hm2,植物种类为美人蕉、黄花燕尾、薰衣草等,以利于吸收小流域上游排放的面源污染物,实现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成为降低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被,形成人工湿地,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3.人居环境治理工程

搞好村庄及周边环境整治是实施清洁型小流域的关键。修建农村道路6.99km,生化池15座,垃圾收集站15座,栽植金桂、红枫等9.05hm2。通过实施居民生活污水生化池、农村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面源污染,拦截有害物质入库。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产生活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

四、建设成效

荣昌区三奇寺小流域按照“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以保护饮用水源为目的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水土流失得到防治,蓄水保水效益明显,植树、种草、生态修复等植物措施,可通过植物的覆盖、拦截、吸收和分散作用,减少和分散地表径流,减轻水流对地表的侵蚀强度;保土耕作等耕作措施,通过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能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水土保持措施保土效益可达90%以上,保水效益可达80%以上。

二是是饮用水源得到保护,面源污染得到控制,通过在汇流水库的入口溪沟设置植物缓冲带,以利于吸收小流域上游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在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被,形成人工湿地,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因地制宜的建设垃圾收集池及生化池,通过防止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净化了水质,改善了水源地环境,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目前三奇寺水库水质明显改善,达到Ⅲ类水质。

三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明显改变,一方面通过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栽植景观园林树种,建设垃圾集中收集池和污水处理生化池,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促進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其二,利用项目建设的机会,通过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基本制止了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其三,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迅速提高,乱扔滥堆垃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内生活垃圾和污水问题得到解决。

四是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在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当地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绿色产业迅速发展,利用本次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仁义香草汇”品牌,该地已逐步成为当地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五、结语

自2006年以来,经过不懈推动和实践,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治理模式也不经相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日益重要。同时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本身就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系统,治理过程受众多要素相互影响,较传统的治理治理模式更为复杂。为此,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打破部门、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限制,加强与其他项目如水资源生态修护、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的资金整合,用系统建设、包容并存、协调发展的治理思路,制定流域或区域治理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2.完善监测手段,建立有效的、系统的评价体系,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估其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3.加大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取得的成效,扩大社会影响,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建设。四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积极组织相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经验,提高其业务水平与科技素质,促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1):1-3.

[2]于维霞,纪晓波,郭玉波.诸城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2010(5):20-24.

[3]李建华,袁利,于兴修,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研究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2(6):11-13.

[4]毕小刚,杨进怀,李永贵,等.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8-21.

[5]周萍,文安邦,贺秀斌,等.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人民长江,2010,41(21):85—88.

[6]王树彬,胡瑛瑛.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1):63-64.

猜你喜欢

治理模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
深圳市福田区探索城市街道治理新模式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