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历史观自主学习应用探析
2018-11-10陈铭生
摘 要:当前历史教学的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对历史观这种理论性、思维性强的知识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历史观微课有利于教师完整地讲授系统的历史观知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任务,快速掌握初步的历史观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历史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历史观自主学习;“SSDL模式”;历史观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8
作者简介:陈铭生(1976—),男,福建漳州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和教学。
2017年福建省及湖北省黄冈市等省市中考命题中纷纷引入材料论述题这种新题型,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历史观认识和史论结合能力。这一举措顺应了高考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是一次相当好的变革。面对已经吹响的改革号角,广大一线初中历史教师及学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通过历史观自主学习,形成提炼和论证历史观的学习方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微课是突破这一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微课在历史观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微课突破了历史观理论性强且难以掌握的特点。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历史观高度理论性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抽象性和困难度。历史观知识的学习和获得必须经过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才能有所收获。微课通过理论讲授、学生互动、答疑、完成作业等活动环节,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对象,进而内化为技能,让学生形成历史观思维习惯。
其次,微课实现了历史观课堂讲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的互补。历史观的讲授是渗透在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的。教师通过讲解传递给学生的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标准。对教师而言,微课实现了教师一对一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历史观知识的课堂情境。通过微课,教师课堂思路引导更加明确、授课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完整性。对学生而言,微课可以将“教师”带在身边,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知识排忧解难。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重复和思考,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感知。可以说,微课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师是学生学习辅助者的课改角色定位。
最后,微课增加了历史观学习的思维深度和趣味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微课视频内容的时间特点是一般不超过10分钟,所以特别注重时效性,尤其是对知识的精简提炼和思维的启迪开发。从内容上来看,微课一次只讲一个历史观知识点,便于学生研究分析史料,精炼思路,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理解掌握和思维锻炼。同时,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节奏可控的优点,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主完成个人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 “SSDL模式”的历史观自主学习微课类型
历史观自主学习就是意图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指导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最终学会自主学习。正如美国学者吉罗德·格罗所描述的:“当个体一旦具备自我指导的能力,他就能够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最后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基于这一理念,格罗提出了“SSDL模式”,将学习者的自我指导水平分成四个阶段:依赖型、兴趣型、参与型、自我指导型。而历史观微课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它将学生的自我指导学习摆在了首位。因此,从学习方式上来看,格罗的“SSDL模式”促成了历史观微课的类型划分。
1.依赖型历史观微课
依赖型历史观微课主要是依靠歷史教师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均由教师指定,而自身被要求参与学习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负责。此类微课以激励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它们多体现在理论型或知识型的历史观微课中。
2.兴趣型历史观微课
兴趣型历史观微课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历史观的基本学习技能和思维方式。教师为学生制订出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任务的完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对历史观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此类微课多被有一定历史基础知识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使用。
3.参与型历史观微课
参与型历史观微课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历史观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学生独立从事历史观的探索和研究,在学习中懂得与他人合作共享经验, 并在学习方法上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懂得运用所学的技能和思维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论述。此类微课多用于历史观的自主练习和实践训练等应用环节。
4.自我指导型历史观微课
自我指导型历史观微课主要是以学生自定的历史观学习目标为核心。教师以历史现象为媒介,激发学生的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使学生形成独立的历史观。此类微课多被有丰富的历史观知识的学生在自主提高和开发思维的过程中使用。
三、历史观自主学习微课应用实例探析
一节好的微课应该具备什么标准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合理的教学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及时的反馈和评价。笔者以2016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例,具体探究如何利用微课,设计出一节理论指导性强、学习目标明确、观点提炼准确、论证清晰明白的微课,以帮助学生完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笔者根据本课的历史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依赖型历史观微课为类型。以“秦国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为材料,笔者设计了本节微课。
(一)微课教学解析
1.本课学习目标
七年级上册应掌握的历史观:阶级史观、文明史观、英雄史观、生产力史观。
2.本课教学内容解读
历史史实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历史史实提炼出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是相当难的,它需要掌握历史评价的方法、标准、价值观等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本节微课内容着重讲解学生应掌握的几种历史观,引导学生学会提出合理的历史观和学会论证自己观点的技巧,从而掌握初步的历史观知识。
(二)微课教学程序
1. 引入环节:(1分钟)
教师告诉学生历史观的概念,即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大家通过回答一组趣味问题,就能理解这个概念了。教师呈现问题:①四大名著有哪几部?(现象)②这些作品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怎么样的?(观点)③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史论结合)。
教师总结歌诀:“历史观要记牢:找现象,给评价,说史实,扣论点,理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何谓现象;知道对现象的评价即观点;观点的确立需要史实理由来支撑,即史论结合;通过旧知识的认知迁移到新知识的认知,最后总结成歌诀以方便记忆理解。由此引出下面的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30秒)
(1)掌握几种主要历史观:阶级史观、文明史观、英雄史观、生产力史观。
(2)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注意逻辑清晰。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能清楚把握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方法和方向,使学习的目的更有针对性。
3. 呈现材料论述题及学习任务 (2 分钟)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面临生存危机,意图从奴隶制发展中国家阶段向封建社会发达国家阶段进行跨越。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商鞅企图通过制度革命,造出一个“新秦国”。所以,他坚决主张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审时度势地锐意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牢固基础的变革,促进了秦国经济的高速起飞。
——摘编自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
请回答: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小组分别以阶级、文明、英雄、生产力四个史观来评价商鞅变法,并在纸张上构思一下自己的答案,然后按上述歌诀,依顺序完成任务,最后各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小组答案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鼓励合作分享的学习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观察同一历史现象,从而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4.交流共享与教师点评(6分钟30秒)
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呈现小组观点及论证,分别予以点评。
阶级史观组: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变革;文明史观组:商鞅变法是封建文明战胜奴隶制文明的一次伟大胜利;英雄史观组:商鞅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生产力史观组: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高速起飞。
点评:阶级史观组观点不明确,可指明是制度变革,论证部分缺乏充分的史实作为支撑;文明史观组观点提炼到位,但论证时没有充分体现封建文明的先进性,史实证据不充分;英雄史观组观点不够明晰,应点明其在改革中的具體贡献,论证时史实部分存在夸大和失真;生产力史观组的观点不能照抄原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错误中发现和改正问题,在改正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提炼和修改自己的观点,掌握应用唯物主义史观论证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反馈和评价环节
笔者在制作好10分钟的微课视频后,布置未上微课的班级学生课前在家观看微课,做好预习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各班事先完成修改微课中各小组观点和论证的学习任务,对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对可自行解决的疑难要求自行上网搜集资料解决;然后规定每人在固定时间内,通过微信学习小组发表自己的一个历史观点和论证,并点评一次他人的观点和论证;最后笔者通过微信学习小组逐一点评,排除疑难。第二天上课时,教师把事先各小组讨论的答案和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提供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思考和讨论,最后由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表总结点评。通过以上环节,笔者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激发了多数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较好地实现了历史观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反思
历史观微课理论性很强,单纯依靠课堂讲授很难在短期内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SSDL”模式下的微课视频开发和利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可见,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技术手段应力求多样化,微课开发应走团队路线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更多的教师去不断地探索和开发。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缪 亮,袁长征.让课堂更精彩!精通微课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3]王耀海.商鞅变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