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的视角看孩子
2018-11-10宋凤珍
宋凤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在不自觉中总会犯一个错误,总是从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然而,教师越是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地教育,事实越与自己的意愿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例如,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他似乎老不遵守规则。有一次在游戏活动中,有小朋友告状说他抢玩具,我批评了他,第二次小朋友说他又抢玩具,我又批评了他。可是当第三次小朋友再告状的时候他自己接上了小朋友的话:“这是第三次了。”当时的情形令我哭笑不得。
孩子是有意的吗?其实,在教师每次“恨铁不成钢”的审视下,孩子们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意识:“我就是这样了。”因为教师总是希望孩子马上就有个巨大的飞跃,所以忽视了他们小的进步,因此孩子们便会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
特级教师于永正被全国著名语文特級教师、中青少年写作协会副理事长袁浩尊称为“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使者”,正是由于他特别善于理解孩子,善于从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所以一个因为流鼻涕被妈妈斥责的孩子,却偷偷地告诉于老师:“爷爷,你知道鼻涕是什么味道吗?告诉你,是咸的呢!”于永正老师能理解孩子,也被孩子喜欢。他的一句话让人警醒:“因为我从没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
我们回忆自己的童年,不禁会发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世界的确与大人很不一样。那时我们觉得青蛙也是巨兽,蜻蜓就是巨虫。有时不禁会发问:池塘里到底有多少条小鱼?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那时甚至有时做“坏事”都毫无歉意——记得我小时候就曾经为了试试当时自己手上一把剪刀锋利不锋利,把床单剪了个大窟窿,当时挨了一顿臭骂,因为这在大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关键是你从什么视角去解读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是因为成人的视角和儿童的视角不一致产生的。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时候,才可能读懂孩子们的一颦一笑,才可能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忧伤着孩子们的忧伤,才可能走进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湖北省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第一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