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效衔接

2018-11-10蔡莉莉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课外阅读重要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加深,群文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的重视和青睐,引发了许多探索性教学的实施。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注重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文章就以“单元拓展型群文阅读”为例,对如何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9

作者简介:蔡莉莉(1981—),女,福建莆田人,专技一级教师,福建省省级测试员,本科,研究方向:个性化阅读教学。

目前的许多“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不能有针对性地把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那么如何让课内外阅读教学有效衔接?下面我就以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童话专题”为例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实施的。

一、确定单元核心教学目标

單元拓展型群文阅读,要纵观整个单元的教材特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专题,三年级学生对“童话”这一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不必把童话的文体特点逐一向学生认真讲授,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一个特点,把它提炼成一个单元语文学习点。童话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力,故事情节让学生阅读起来兴趣盎然。

基于学生的学情以及语文能力的培养考虑,我定出了本单元拓展型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回顾本组课文的四篇童话,继续感受童话的文体特征;②学习作者采用对比、反复等写童话的方法,把故事情节写得曲折有趣;③能运用习得的方法学习课外的童话故事,进一步感悟童话的特点,为编写童话做好铺垫。这样的教学目标避免了模糊、贪多求全的弊端,并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选择课外阅读交流的文章

1.依据语文学习点来选择

本节群文阅读课的语文学习点是感悟作者运用对比、反复等写童话的方法把故事情节写得引人入胜。因此,我们查找课外的阅读文章首先要围绕这个学习点来筛选,比如选择《云雀的心愿》这篇课外童话,是因为文中把沙漠与森林的环境进行鲜明对比来感悟云雀的美好心愿;挑选《犟龟》,是考虑这篇童话既有对比(犟龟的执着与蜘蛛等动物的懈怠形成对比),又有反复的写法(犟龟一次次遇到困难)推动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让童话故事一波三折,富有吸引力。

2.根据作者来推荐同一个作者的其他文章

当学生在教材中学习了某个作家的文章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推荐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位作家作品的理解。比如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中国作家吕丽娜写的。这篇课文在原文中其实包含三篇童话故事:《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和《我喜欢做我自己》,课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拓展阅读吕丽娜的另外一篇也是写关于小木偶的故事,就是《我喜欢做我自己》,让学生对小木偶的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去年的树》也是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童话作家新美南吉。新美南吉一生命运多舛,因此他笔下的很多作品带有一些伤感,《去年的树》也是如此。但伤感并不是他所有童话作品的风格,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他另一种语言风格的作品——《大鹅过生日》。

3.根据编者意图来推荐文章

第三组教材中的四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分别是英国、保加利亚、日本和中国。而且本组课文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学生课外去阅读中外童话故事,为此,我向学生推荐阅读的四篇课外童话故事的作者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如《云雀的心愿》是中国的,《犟龟》是德国的,《大鹅过生日》是日本的,《坚定的锡兵》是丹麦的。

三、“单元拓展型群文阅读”课堂操作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童话故事的图片,边出示边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让学生猜与图片匹配的童话故事的题目,猜对给予肯定和鼓励,图片出示可以先易后难。这样的导入既与交流的主题吻合,又大大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回忆课文,梳理学法

这个环节可以围绕四篇童话的主人公、故事情节是怎么展开以及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这三方面来设计表格,让学生对学过的四篇童话的文体特点进行快速的梳理(如表1所示)。

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教师对童话文体特点进行小结:“通过大家的精彩分享,我们发现童话通过幻想,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展现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使人们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

3.围绕选文,交流讨论

这个环节就是根据每个单元具体的语文核心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选文,迁移运用单元语文学习点,促进单元“语文知识点”内化为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比如童话专题的单元语文学习点是前文提到的: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反复等写童话的方法把故事情节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让习得的语文学习点迁移到课外阅读(推荐的几篇选文),同样可以采用表格式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汇报交流(如表2所示)。

《云雀的心愿》和《犟龟》这两篇童话都涉及采用对比、反复的写童话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的,但故意安排《大鹅过生日》这篇童话故事,它没有运用到对比和反复的写法,只是语言比较风趣幽默,目的是提醒学生编童话故事不局限于反复、对比的写童话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不至于太僵化,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交流完三篇课外童话后,教师进行了必要的点拨和总结:故事的主人公都采用拟人化的描写,故事的情节有的采用对比或反复,有的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有的是对比、反复交叉运用,但不管用上什么方法,只要能很好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人入胜,还能突出童话所要带给我们的主题就都是好的写法。

4.总结延伸,继续阅读

这个环节可以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童话,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上述每个步骤都要紧紧围绕“单元核心目标”的达成来进行,并在完成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做到由易到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法简单、手段简易。

参考文献:

[1]苏 越.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2]梁 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6(9):74-76.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