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8-11-10周燕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尊重差异营造氛围小学语文

周燕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随着课程的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它的弊端。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必须加大力度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尝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呢?这就要为学生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尝试开放创新的教学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欣赏期待的激励评价。语文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氛围;尊重差异;赋予挑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8

作者简介:周 燕(1982—),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省怀化市钟秀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一、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以人为本,让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呢?

1.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

对于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可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就应该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的学习。有时候,我们甚至还可以用甜美的微笑来代替教师的语言。比如,对于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老师的微笑是对他们最好的赞扬;对于想发言而又不敢主动站起来的学生,老师的微笑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而对于课堂发言出现问题的学生,老师的微笑则是给他们最好的安慰。

2.言语拉近彼此的距离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语言可以诱发学生的内动力,尤其在关键时刻,语言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它就像一盏灯,照亮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教师合适的言语,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还能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幼小的心灵是需要教师去用心呵护的。只有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他们才会在课堂中灵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觀念,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问题,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努力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决不替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地、毫无思想约束地思考、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教师,去面对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学生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加强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不但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也千差万别。

传统的教学恰恰是无视学生的差异的。教师往往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内容,然后接受相同的检测和评估,据此评判学习成绩。这样的教学貌似公正,其实极不公平,因为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学并不符合所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最终的评价也仅仅限于分数,即对学习结果的狭隘的表面的量化,至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对学习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学习态度是否主动积极,学习努力的程度如何,并没有得到全面而充分的恰当评价。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开始。我们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学生的差异,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从而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并给这种发展以差异性评价。

在课堂提问时,为了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人各答其问、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评估,我也要在情感激励上给予不同对待。当学生的回答有创意、见解独到的时候,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是否再考虑一下”“不错,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等语句来表明答案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于回答出错或是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我则会向他们投去期待的眼神,说:“请再好好想一想,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当其他同学回答正确后,我会让出错的学生来重复一遍,大家也都能加深问题答案的印象。这样做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赋予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挑战

从传统的“满堂灌”到之后的“满堂问”,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相当范围内涛声依旧,还是那样机械沉闷,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究其缘由,从教学内部看,最重要的缺乏智慧的挑战。没有智慧的挑战,就不需要艰辛的探索和潜心的追求,也就丧失了成功的愉悦和生成性发展。于是,本该充满情趣和魅力的语文教学就此变得如此平庸无奇、无关紧要,甚而令人生厌。可见,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实在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富有魅力的命题。

这种智慧的挑战,应该是起始于教师对教学的创新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在教师巧妙的引导、积极的评价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

1.开放创新的教学设计

具有智慧挑战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意的预设。开放,最主要的是要向学生开放,把教学融入儿童生活的世界。在教学设计中,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深入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地纳入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和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挑战过程,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的生成性发展。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开放创新的教学设计,往往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唤起学生智慧挑战的极大兴趣和热情,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不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努力解决问题,融入智慧的挑战。

我是这样教学语文课文《穷人》中的第一节:“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在充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一节课文后)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不知道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两个词语似乎用得不够恰当。”

有三四个学生立即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低头看书、思考。很快又有学生举手,且越来越多。等多数学生都举起手来,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得不够准确。”

师:“和他看法一样的请举手。”

(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两个词语用得不够准确呢?”

于是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渔家小屋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家里不会温暖。”有的说:“渔家的屋子是个小屋,炉子、食具、床挤在一起,怎么能舒适呢?”还有的说:“桑娜的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哪里谈得上舒适?”

师:“看来,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也不过如此。用词不当的毛病需要我们来帮助修改。对于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表示由衷的敬佩。”

(听了我的话,一些学生高兴、得意,但有两个学生高高举起小手)

师:“你们两个有不同意见吗?”

(举手的学生点点头)

师:“好!在一片批判声中不随声附和,保持冷静的头脑,这也需要勇气,难能可贵。请两位托尔斯泰的维护者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得非常正确。”

生:“外面正起着风暴,狂风怒吼,又黑又冷。小屋里即使有风也不会很大,而且小屋里还正生着炉子,所以跟外面比,家里相對是温暖的。”

生:“桑娜的丈夫一大早就架着小船出海,到晚上还没有回家,他这时还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跟风浪搏斗呢!而桑娜坐在家里补帆,跟她丈夫相比,桑娜应该是舒适的。”

……

师:“同学们通过反复阅读和推敲,从否定到肯定,理解深化了,认识深刻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我为你们高兴。”

(我还在启发、期待。此时,又有一个学生要求发言)

师:“你是不是又有新的发现了?请你站起来告诉大家。”

生:“我认为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反映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困。”

师:“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那样一个在我们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能够安稳地待在里面,就算是温暖舒适了。可见渔夫的一家已过惯了贫穷的日子,他们对温暖舒适的要求极低极低。读到这里,我感受到渔夫一家平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师:“你从‘温暖舒适居然能看出渔家的生活艰难,且言之有理,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在这一点上不如你,因为我没想到这一点,你是我的老师,谢谢你!”

学生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验,从否定到肯定,从肯定到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全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其学习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3.欣赏期待的激励评价

当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充满欣赏与期待时,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地去思考、去探究,发挥最大的潜能,迎接智慧的挑战。这种期待与欣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尊重和信任。评价本身,也有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成了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观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得到共识、共享、共鸣、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师生的学习共同体,焕发着智慧的光华和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张惠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黄丽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创设[J].新课程(小学版),2009(5):34.

猜你喜欢

尊重差异营造氛围小学语文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