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研究
2018-11-10邢江平张晓娟
邢江平 张晓娟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图书管理工作开始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整体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这对于图书的使用与管理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本文以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为切入点,通过对管理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分析,对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论述,旨在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管理优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68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6-0-02
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使用,使信息资源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与运用,而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汇集场所,其信息传递与收集能力会对图书馆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为了达到理想化的图书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尝试将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始对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研究与运用。为了对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人员首先应该明确信息化管理概念,以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图书管理信息化
图书管理信息化是通过利用科学技术对图书服务功能、检索与借阅方式以及资源配置共享、传递等进行信息化处理,主要分为图书管理应用以及信息资源更新与优化两部分内容。其中在图书管理中进行运用时,会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处理等方面的操作,不仅会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同时还可以达到丰富管理信息化内涵的目标,能够使图书服务与管理变得更加便捷与智能。而在信息资源创新中进行运用时,图书管理信息化会按照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且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整体资源提供速度也会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信息化图书管理的优势
2.1 优化借阅流程,保证馆藏容量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落实,可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能够对彼此之间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效补充,能够达到游戏充实图书馆馆藏容量的目标。同时,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可以改变传统较为复杂的图书借阅流程,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登录图书借阅系统,对所需文献进行查找与阅读,能够为读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图书资源服务,能够切实提升阅读借阅效率与便捷性。
2.2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从图书馆层面而言,实施信息化图书管理不仅是一种建设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手段。管理信息化会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完善,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相应贡献,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持,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与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型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用,能够对信息传播与保存等形成有效助益,可以达到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性与工作效率的目的。
2.3 保证管理效率,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使民众生活与工作模式逐渐向线上模式转化,其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线上阅读机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对图书馆进行访问。同时,图书管理信息化可以为用户提供较为优质的个性推荐、信息查找以及馆藏书籍检索等方面服务,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智能的服务,能够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阅读倾向以及个人喜欢等信息进行收集与管理,以有效保证图书推荐的准确程度。
3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图书管理中的落实策略
3.1 增加建设投入
在落实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无论配备技术、计算机硬软件引进,还是人员培训以及设备维护、维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保证,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增加工作资金投入数额,以保证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为达到这一目的,图书馆需要实施多渠道集资,通过申请政府支持以及吸引社会资本等手段,切实增加图书馆资金来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施商业化运转模式的方式,对数字化图书资源所具有的经济效益进行深度挖掘,为图书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3.2 完善图书管理技术
在互联网环境中,应用技术系统会对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造成直接影响,所以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与完善,对图书馆运行与发展形成有效推动。管理人员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做好数字化设备的引进工作,以便通过对各项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完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任务,保证管理设备能够与图书资源相应标准相符,能够高效完成馆藏编目、资源流通以及采购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图书馆持续化发展与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图书馆要对数字资源系统实施科学管理,加快馆藏资源共享与利用模式落实速度,要明确数字管理系统在整体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应利用其对信息资源、较为分散的信息对象进行管理,以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信息创建、传输以及权限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据对系统运作模块以及管理机制进行制定,确保系统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能够从本质上保证信息资源全球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
3.3 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管理人员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建设者与执行者,其责任意识与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会对信息化建设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图书馆还要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宣传以及组织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一方面,要转变工作人员管理理念,使其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行的价值与意义,能够真正将管理信息化工作视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自觉参与到建设工作中,并能够做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不仅要对民众实际需求与社会发展动向进行检查,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新技术,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以在馆内营造良好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氛围。同时,图书馆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力度,要在对管理人员技术教育与在职培训进行强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专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爱岗敬业。
3.4 完善创新信息化保障体系
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朝夕之事,属于长期性以及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完善与发展,对于财力以及人力方面的需求会出现直线上升趋势。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各项管理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社会方面的需求种类与程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是一家图书馆很难独立承受的。所以图书馆应与社会相关力量进行联合,要通过获取各方支持与积极参加信息资源建设交流研讨的方式,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建立起完善的区域信息化资源保障体系,以保障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效率。此外,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要让民众真正认识到图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真正将阅读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以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3.5 优化图书管理机制
图书管理机制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能够对建设工作开展形成有效指导,是管理人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如果图书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会对信息化管理工作建设形成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对图书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在落实信息化管理模式后,数字化的图书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生图书损坏问题的概率,但还是有发生其他问题的可能性,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管理人员可以参照网络支付平台信用认证机制,对所有读者身份以及信用等级进行认证,若出现书籍损坏或借阅没有及时归还的情况,则要及时记录,并要在读者再次进行借阅时,对其借阅行为进行限制,以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整个社会能够形成良好的借阅风气,从而对纸质书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保证图书管理信息化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3.6 构建大数据规范与标准
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大数据标准与规范,就可能会阻碍数据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会对数据融合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给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可能会造成资源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问题。所以有关部门需要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应规定与政策,制定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而图书馆也要参照自身图书资源以及馆藏规模等方面的情况,设置相应的准则,以对数据批量入库标准进行统一,确保数据之间可以形成有效融合,从而为数据信息平台构建质量提供保障,保证数据使用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以防止出现数据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
4 结 语
图书馆要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做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图书馆要在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内涵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图书馆发展整体规划,做好管理信息化构建工作,以便通过构建大数据标准、完善图书管理机制以及增强人员信息化管理责任意识等手段,为图书管理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所介绍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内容并不全面,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安梅.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2).
[2]孟庆伟.新形势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才智,2018(6).
[3]杨剑英.互联网时代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J].长江丛刊,2018(5).
[4]白萍.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人力资源管理,2018(1).
[5]王田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法略谈[J].技术与市场,2018(2).
[6]田雷雷.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组织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
[7]林萍.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2017(11).
[8]刘旸.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投资,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