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2018-11-10刘杰
刘杰
【摘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标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应当以实现有效教学为自身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有效性 理论 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课,每周只有两节,根据教学要求,学生要在这短短两节课内既要掌握知识,又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切实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以课标要求为指引,逐步尝试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重与课时少的矛盾,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目标、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整合每堂课的三维目标。由于思想品德教学所担负的德育功能,我们不能在三维目标上平均用力。有些内容应侧重于情感教育,比如“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就不能片面注重知识的教学,老师关注的不应是考试会考些什么,中考会不会考等问题,而是考虑怎样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增强感恩父母的情感,并自觉地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必须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课堂讲述要精炼,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要敢于放手;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深奥的道理。如在讲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这一知识时,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是“人民当家作主”。如何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呢?我们需要给当家作主的人民请两位“保镖”,谁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呢?引导学生联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这样由浅入深,并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难点,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认识。
二、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材,既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凭借,也是课标思想的载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它对我们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所以,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首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让课堂教学真正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但是,教学并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识记,不能围绕教材原地踏步,而是既要重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又要高于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又有助于学生了解和认识时代的发展,既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为准绳,但也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补充,不断地加以扩展和延伸。比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事,讲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伊朗的核问题等这些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并趁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讓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促进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成的,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而要引导学生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结合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遴选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秩序中的要求和规范,并且尝试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审视社会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前,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有哪些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来依法维权。经过调查,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小贩坑蒙拐骗消费者的不道德行为。
四、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实现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