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基本观点 形散神不散

2018-11-10胡丽萍

新课程·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理性思维思考

胡丽萍

摘 要:常常有学生碰到这样的困惑:政治怎么都记不住,更别提怎么把它用出来了。如何让学生领会政治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精神?如何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把书本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把书本的知识内化为闪光的智慧,外化为理性的行为?

关键词:思考;经济与政治;阶级分析法;民主政治;理性思维

经常有学生很困惑地问我:“老师,怎么办啊?我六本书翻来倒去地看过无数遍了,可还是记不全,甚至刚刚背过就忘记了。”“你是怎么看的?”学生答:“就是一遍一遍,一段一段地记啊背啊!”此时,我就会陷入深深地自责。明明自己课堂上讲了那么多,学生怎么还没有领会呢?他的知识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然而死记硬背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遗忘。如何才能把机械记忆的知识内化为智慧?《成功的潜质》一书中写到:“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这告诉我们,普通人物和杰出伟人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不善于思考,一个则善于思考。思考是深化知识的桥梁,唯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才能迎来知识的曙光,才能积蓄力量挑战知识的高峰。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始终在思索,怎样才能顺利地把教材上的“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活”知识?如何把政治学科的思维方式、学科精神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力?下面结合《政治生活》和《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渗透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观点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对《政治生活》在国际社会中的拓展和延伸,两本教材讲述的都是政治现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经济和政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分析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时,首先要从第一位的原因即经济入手,强化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基本观点。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这样描述“国家”的: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为什么会有国家的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原始社会逐渐瓦解,私有制悄然显现,原本平等的人们此时却出现了分化,在经济上渐渐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差异,由此决定了在政治上形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两大对立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为了要维护自身的根本经济利益,自然就建立起军队、警察、监狱等一系列机关。可见,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总之,为什么会有国家的出现?国家建立的意义何在?在一定意义上恰好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政治生活》第三课提到“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这一知识,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化、拓展。首先,让学生课前准备小调查:政府12345热线电话和淘宝客服热线相比处于怎样的水平?再次,课堂分“两步走”。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你在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碰到什么难题?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日益显示出它的弊端,这就把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到了日程上来,显得尤为迫切。二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什么意义呢?近年来,“365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等便民利民行动,让人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服务更优、审批更简,有如改革春风吹遍大地。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促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的达成,从而提高了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个问题链的设计深化了对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既可以形成一定的学科思维,又进一步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无形地在学生心里既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又增进了对政府、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二、贯穿阶级分析方法的观点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表明,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学生才能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和它归根到底所反映的阶级利益,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理性公民。

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提醒学生要善于运用阶级分析法去理解、领悟教材的体系,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理性的结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如,教材在开篇讲解: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自然,“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的观点就从根本上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质,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核心。通过运用阶级分析法,辩证地比较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从而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另外,美国自诩为“世界民主和自由之灯塔”,美式民主常常被某些人看成是西方民主的典范,可是国际社会和许多美国老百姓对美式民主深感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通过介绍学习《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民主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抽丝剥茧、层层分析,帮助学生多视角、全方位地了解美国当今社会的民主政治现状。

返回前面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观点,阶级其实就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分层就是一种经济分层。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决定着一定时期国家政治的关系结构和制度体系。法律、政府、政党、国家利益、权力、分权等概念都有特定的階级意义。《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分别介绍英国、法国、美国与中国的政体,运用阶级分析法能够使我们对国家差异有更深次的剖析,理性对比分析中西国家,从而更有利于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平和而有教养的言论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为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和融入社会环境奠定基础,从而也更加坚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念。

总之,政治课堂在分析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时,必须要善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并发表自己看法时,显现出较高的政治素养。阶级分析方法不只是政治学习的一种方法,它更是一种有待于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而茁壮成长的思维品质和公民素养。这不仅是一种助力民主秩序的公民教育,还是一种提高素养的人文教育。

三、抓住几条核心主线的观点

开卷有益,读书有法。读书是必然讲求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韩愈读书讲究“提要钩玄法”,告诉我们读书要抓住要点和主线,集中精力阅读,探本溯源,撷取精华。苏东坡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把一部书拆分为各个要素、各个部分,然后再逐个重点地深入研读,抓住要害,有的放矢,集中打“歼灭战”,再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达到触类旁通,这样就抵挡住各种疑难的考验。这两种方法对读书仍有借鉴意义。在《政治生活》中不妨抓住主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面面结合,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厚积薄发。

主线一: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也称国体,贯穿于整个政治生活,是政治生活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核心概念,是全书的基石和统领,居于主导地位。抓住国体的主线,打通各个知识关节,串成一条知识链,对全书能够起到高屋建瓴、了然于胸的作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公民享有真实的、广泛的政治权利,而公民对国家应承担政治义务;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选举方式是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须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并由国体决定我国须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决定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决定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我们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决定我们政府的权威;决定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主线二:各个主体

围绕各个主体,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也是《政治生活》模块有效复习方法之一。教材一共四个单元,从最贴近学生的“公民的政治生活”说起,到最后一个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结束,遵循由近到远,由内政到外交,从具体到抽象的线索架构知识体系,隐含了一条主线:公民→政府→人大代表→人大→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协→民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根据这条主线,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分门别类的自主整合,也可以从各个主体的性质、地位、权利或职能等角度展开归纳,不同主体之间的易错易混点就一清二楚了,调动和运用知识就很便利。

主线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书的又一条主线。教材在前三个单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绚丽篇章,多层次、多方面、多领域做出论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教材围绕中国共产党这一主体介绍了八个方面的内容: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地位、作用、执政方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性质宗旨,强有力地证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和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健全民主制度看,落实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多种政治制度来保障。为此,要坚持国家层级的民主制度和基层的民主制度相结合。国家方面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方面就是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看,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地生根。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从教材内容看,教材看似虚无缥缈地但却是掷地有声地营造法律的氛围,法的气息无处不在。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框内容中,多处呈现:

就法治层面而言,对不同的主体依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人民群众来说,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學法、守法、懂法、用法;对立法机关来说,要严格立法、使国家有法可依;对于行政机关来说,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对于司法机关来说,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而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政治有着学科本身的显著特征,政治教师自己要潜心领悟学科特性,并将其传达给学生,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知识重新构建,意味着让教学演变为一个知识与思考有机融合、学生与教师高效互动、知识落地与思维开花的精彩纷呈的过程。

参考文献:

徐贲.明亮的对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理性思维思考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
认知抑制与理性思维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