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下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探讨
2018-11-10耿倩倩
耿倩倩
[摘 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促进经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分析了当前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应该做好顶层规划的设计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对五项机制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创建相应的服务平台。促使城市更为和谐、高效、可持續的发展。
[关键词] 智慧城市;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9-0040-02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物联网概念逐渐被独立出来,从而和传统的互联网有了一定的区别。物联网由于应用了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使得其科技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水平大幅度上升,从而与城市化进程全面融合,进而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来源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成数字城市的发展延续,也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定义层面而言,其主要是将物联网以及传感网结合在一起,促使城市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获取各类不同的信息资料,从而能够完成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以及智能处理等多方面工作,促使城市更为和谐、高效的发展,并具备可持续性的特点。
一、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所谓智慧城市,其通常主要是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将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进来,以此将智慧进行聚汇,从而基于大量信息条件的背景下,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以及产业发展全面融合,以此完成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主要对于城市内部的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各类商业活动做出相应的响应,并具备足够的智能化特点,以此推动城市管理的工作更具效率,促进城市的和谐。目前来看,我国已经针对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由此可以看出其重视程度[1]。
(二)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概述
自从开始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智慧,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农业、商业、工业以及制造业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以及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被提出,从而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多个城市也对其进行了响应,积极投入到建设中,使得城市化推进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在2011年末期,我国的第一批试点区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90个。而在进入了2012年之后,我国整个物联网创造的经济收益已经达到了3200亿元,相比于2011年,整体提升幅度约为39%。伴随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入2013年之后,我国逐渐开始进行双试点的尝试,尤其针对技术和标准两个方面采取重点建设的方式。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整体经济投资已经超过了4500亿元,从此步入了城市建设的高峰阶段,整体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为我国整体性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我国在2014年时又针对智慧城市本身提出了全新的意见,尤其是对于具体目标以及应用原则的内容进行了明确,保证整个发展工作更具可行性价值。
(二)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业同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在整个世界市场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体得到了全面提升。例如,制造业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其在整个世界市场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并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而言,我国城市经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农业技术也有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全新的技术类型都逐步投入使用。其二是整个工业型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逐步从原有的模式开始向新型产业模式进行发展,技术成为了发展的主导。
三、当前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智慧城市认识不足
少部分城市对于“智慧城市”本身的概念未能充分了解,尽管其同样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但却没有以此为基础制定具体的方案,政府部门也没有颁布相关政策文件。如此一来,整个宣传工作便进入了滞后的状态,社会群体对于智慧城市本身的理解基本上也只能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做到充分了解。
(二)缺乏科技创新
由于受到思想理念、技术能力以及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传统产业仍然在采用老旧的发展模式,并未真正认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正是基于这一情况,其使用的设备类型以及投入的技术都处于落后的状态,没有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准。如此一来,其生产的产品缺乏足够的附加值,市场表现不佳,进而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2]。
(三)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其相关保障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管理效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政府的扶持政策也有待进一步健全,从而导致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很难得到全面落实。
(四)城市内部的服务平台还需要继续加强
整个服务平台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将人才、科技研究以及产业咨询全部集中在一起,才能推动城市建设工作和产业经济融合在一起。然而目前来看,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具体搭建的工作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四、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做好顶层规划的设计工作
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如果可以确保顶层规划的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完整度,基本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便能够有效完成,同时还能和当地的产业经济实现全面融合,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在现阶段过程中,政府理应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将其当作未来发展的核心基础,同时再将城市的实际状况以及历史进程考虑进来,从而采取长远规划的方法,确保所有制度细则方面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贯彻。不仅如此,在针对顶层规划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时刻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原则,合理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于周边的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改善。同时还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其中,形成全新的大型发展网络,促使整个行业对于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我国江苏省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将各大园林当成重要载体,以此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单从经济层面而言,园区由于本身具备非常高的知名度,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能够将其当成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而近几年来,伴随科技的进步,一些智慧园区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便是多方面智慧技术共同促进带来的结果,进而使得城市本身更具竞争力[3]。
(二)加强科技方面的创新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之带来的便是科技的快速进步,促使智慧城市和产业经济的结合速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此,政府部门理应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并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其一,对于一些傳统型产业进行全面优化,促使其改造变得更为合理,同时还要尽可能投入全新的技术种类,促使其本身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改进,增强其技术含量。如此一来,本地的一些传统产业都将得到相应的升级,进而满足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其二,制造业一直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然而由于技术的革新,部分行业的工作模式已经显得较为陈旧,逐步快被时代所完全淘汰。为此,必须针对其整个生产过程和制造能力进行相应的改进,完成智能化升级,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此一来,企业的制造水平将会大幅度提升,其产品质量也会更高,从而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突破。其三,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资料,如果其智能化程度过低,只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为此,企业应当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以此进行全新的体系创设,促使多个企业之间能够完成相互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相互促进,进而形成经济发展共同体[4]。
(三)对五项机制进一步完善
对五项机制进一步完善可以使得整个产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以此促使智慧城市能够和当地的区域型产业实现全面融合。其一,企业内部的领导部门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组织机制,以此完成各项建设内容的全面协调,对于原本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其二,针对原有的市场推进机制进行优化,寻找其本身内容方面的缺陷,做好创新研究工作,以此将所有资金成本投入到合适的项目之中,进而将其本身的杠杆作用以及引导性作用全部展现出来。其三,政府部门需要对于原有的扶持机制进行一步完善,根据投入的各项资金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同时对于企业自身产权方面给予充足的保护,并加强人才引进,以防整个产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影响。其四,企业内部还需要制定监督体系,以此对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状况予以考评,在该区域中,如果某些产业的整体表现十分喜人,则需要对其进行表彰,将其树立成典范,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而对于表现相对落后的产业,需要引导其分析问题所在,并逐步走出原有的困境。其五,针对产业本身制定相应的决策咨询机制,以此促使整个行业全面创新,探索全新的发展道路,以此为基础建立信息联系以及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而为区域性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5]。
(四)创建相应的服务平台
在进行服务平台建设的时候,理应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处理。其一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以此促使整个服务平台更为完善。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将产业内部的信息资料、法律信息以及产品信息渗透其中,促使平台内部的资料内容更为丰富,以此进行相应的政策性宣传。其二是需要将多个不同的服务平台融合在一起,按照实现制定的标准内容,以此确保各类资源能够做到全面融合,以此将原本信息层面存在的差异完全消除,使得服务工作以及管理系统变得更为完善。例如,为了能够有效消除多个不同区域型产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价值,某城市中的协会开展了相关座谈会,对行业未来具体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在该过程之中,发现经营理念十分相近的企业,便可以让它们进行通力合作,共同克服难关,形成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做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速度,理应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应用其中,以此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具体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湛晨.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6(14):54-55.
[2]蒋承杰,杨舒,董雪慧.经济转型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12):25-29.
[3]张协奎,乔冠宇,徐筱越,等.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7):110-115.
[4]司艳.以“智慧世博”为例探讨智慧城市建设路径[J].上海经济,2016(3):77-85.
[5]朱文晶,阮重晖,李明超.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系统集成的视角[J].城市观察,2015(2):115-123.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