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11-10任永国
任永国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前的教学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学难点及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数学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知识呈现方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推崇。高中数学深奥、复杂,涉及知识点较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信息技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简单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进而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学为例,相对于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集合知识相对简单,适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问题探究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对“子集”“全集”“补集”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不同集合的相交情况,从而以相交的差异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而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或学习场景为基础,结合一定的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在人教版一册下第五章“解斜三角形”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解三角形实际应用价值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测山的高度时,如果想从山顶钻出一个洞口一直到水平面,再用刻度尺去量山洞的长度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设问,引导学生借助解三角形对山的高度进行准确计算。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家的书柜进行高度测量,从而在不断的测量、计算比较中,认识到解三角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
二、优化教学策略,简化课堂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反复讲解与学生的重复演练。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将深奥复杂的知识以浅显、生動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大大简化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上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对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以及直线无斜率时平行或垂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简化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不同情况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用动态的形式演示出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初中学习的平面知识,不断对呈现的图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平行、垂直的判定,从而引导学生从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入手进行思考,化解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
总之,信息技术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极大地优化了数学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将空间知识立体、形象化,还可以将复杂、深奥的知识推理简单化,大大简化了教学难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转换教学主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主体的转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简单逻辑”中“四种命题”教学为例,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四种命题”进行分组自学,结合本组的学习结果进行小组展示。将授课的主体从教师转换为“学生小组”,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组学习、准备、展示过程中,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小组借助信息技术搜集资料,尤其在逆否命题的自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会出现理解偏差,借助信息技术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料,可以有效化解他们的理解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小组展示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本组的探究成果用图画、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丰富本组的展示内容,提高本组成员的自豪感和数学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简化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高中数学一线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高质量的高中数学教学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崔志.浅析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2]骆魁敏.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