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原型的家具形态语义设计

2018-11-10王艳敏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原型语义家具

王艳敏

摘要:论述了原型理论在设计中的作用原理,通过分析特定家具的风格特征,确定了设计原型的形态特征基因,从文化语义角度对江南建筑形态语义进行了提炼,并运用到了家具创新设计之中,设计出既体现传统家具的风格特征,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型态需求的家具方案,验证了本设计思路的可行性。

关键诃:原型 产品语义 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iPJR: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110-02

引言

产品设计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产品造型形态本身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在设计过程中承载了大量的产品相关信息,用户只有通过产品造型形态中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encoding&decoding;)才能实现对产品使用功能的解读,感受到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家具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生活产品,设计的关注点已经从纯粹功能性创新拓展到情感体验设计层面。现有很多家具设计,形态造型夸张晦涩,让人很难解读其要彰显的情感语义,甚至基本的功能性语义都很模糊,以至于使用不当,更谈不上好的情感体验。

因此,能否顺畅实现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家具设计创新的重要因素。产品形态无论是信息载体、编码解码或是储存在外部世界的知识,都必须建立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的“原型”或者可以获得的共同原型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可能进行所谓信息和知识的沟通和交流。

一、原型理论应用于设计过程的合理性研究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有条件、合理化与创造性的多样化造物活动,注重人与物互动的“社会性”,保证功能属性与心理机能的实现,考量人机关系,符合经济规律,营造“生活型态”,形成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环境。设计的主要载体为日常生活器具,设计透过产品反映当时的生活型态、美学价值、流行风尚、经济发展与文化层面等。最终的目的在于形成生活文化,营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基于产品形态原型的设计,简单来讲就是研究产品形态设计中“不变与变”的问题,“不变”体现在通过形态原型对产品类别属性的识别,“变”体现在基于原型对产品形态设计的创新和进化。“不变”满足了人们的认识惯性和要求,也是人们习惯性对事物进行分类认识的体现,“变”保证了事物的演化和变异,满足人们差异化的需求,实现创新设计的价值。

(一)产品形态原型设计研究:产品形态原型反映了人们在产品形态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策略,从“原型”构成的过程来看,形态原型的构建依赖于对已有事物的造型获取,表现出某种造型感知的惯性。形态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知识惯性,基于原型的形态设计包含了设计情境所需要的知识。张庆林等人在“原型启发”理论中,认为原型能对目前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启发作用。殷润元认为产品都存在“原型”这一支配整个产品族的核心,原型是根据其最能显现造型特征产品中萃取而成的代表性基模。原型启发理论认为顿悟过程是一个原型启发的过程,而且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已经得到了心理学实验的初步检验和证实。

(二)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原型范畴辐射模型研究:产品原型依靠隶属度构成一个“发散场”,可以表征造型形态在类别范畴中的典型程度和隶属度,但是这仅仅是从实体造型角度进行的原型表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原型启发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心智过程,既包括对实体造型的视觉认知,同时也包括具体事件情境的约束,甚至还可以细分为功能原型、用户原型、色彩原型等,所有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整个原型启发的刺激过程和关键信息获取过程。由于產品设计的信息不对称性,设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界交叉特点明显。产品设计创新本质上就是通过原型的演化,不同产品原型范畴之间具有交叉性,在相邻原型范畴之间容易出现原型的分岔和扩展,产生新的原型范畴,也就是创新产品的产生。

二、家具创新设计应用

(一)设计中文化要素的重要性:文化是人类在文明进化过程中所留下来的语言、风俗、宗教、艺术、思维方法和生活习惯等产物。当今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不再是简单的传统图案纹样的装饰,更需要深层次的生活型态的分析和借鉴。文化是一种生活型态,具有文化语义的产品设计,借助于文化器物本身内在的文化基因,经过挖掘提炼之后,形成可以借用的设计要素,并为其寻找一种符合现代生活型态的新的设计形式,并表达出新的心理体验。此设计过程中,科技为基础,人性化设计为需求,剥离文化内涵,转化成新的设计属性。

一般而言,文化产品设计主要分为形态造型层次,主要包含色彩、质感、造形、表面纹饰、线条、细节处理、构件组成等属性;使用行为层次,涵盖功能、操作性、使用便利、安全性、结合关系等可以感受理解的元素。心理层次,包含产品特殊含意、故事性、情感性等文化特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其本质是“实务的”,其成果是“务实的”,其价值则是“生活化的”。因此,唯有把消费者的生活型态纳入实际的设计活动中,才能透过设计达到科技与人性的结合,把日常生活的文化创意表现在产品设计上。未来的设计师需要把设计思考的内涵,从过去以科技为中心的技术领域,转换成以人文与文化为中心的感性心境。也就是考虑人的情意变化,把使用人的情感加入产品设计,形成使用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

(二)家具设计原型分析:传统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家具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形成了“简、厚、精、雅”的特点,为现代家具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原型。明清家具在造型、结构、材质、色彩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特色,简约中不失婉约。通过对明清家具造型原型的分析,筛选去除掉装饰性造型细节,保留最能彰显明清家具“典型特征”的形态造型,为新的家具创新设计提供形态参考原型。其中,古朴典雅,简洁庄重,比例均衡,层次分明,装饰恰当,结构严谨等特点共同构成了明清家具的“精气神”。

需要明确的是,以明清家具为原型进行设计不是机械的模仿,传统家具不符合现代生活需求。而是挖掘抽离明清家具最具有设计价值的“典型特征”,主要是形态造型以及材质色彩彰显出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对用户的视觉和触觉体验,进而设计出既能保留传统家具的精髓,又能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中式家具,新的家具设计一定不能和现代生活有违和感。

(三)从江南建筑造型到家具形态语义设计:江南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粉墙黛瓦、马头墙、木门窗,都是江南建筑沉淀到人们心底的“典型形态特征”,具有形态原型的特点。江南建筑中造园营造尤为突出,所有江南建筑的特色都能在园林建筑中彰显出来。传统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含蓄曲直,虚实相映,特别强调意境的营造。飞檐作为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句式”,地域的差异造成了形态审美上的不同,也形成了造型多变的飞檐。北方建筑飞檐平直厚重,降低积雪对飞檐的压力,南方园林建筑飞檐高挑,利于雨水排除。飞檐具体体现在建筑造型上,高低长短对建筑形态美感没敢影响都很大,正所谓“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其设计能恰好彰显建筑的轻灵,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这也表明飞檐的尺度设计具有较高的形态造型设计借鉴价值,

建筑飞檐与明清家具,在造型语义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是两个传统对象不能直接融入现代生活,在设计中可以提炼抽取二者的传统造物特征,确定新的符合现代生活审美喜好的设计对象,最终确定的是借鉴传统江南建筑中的飞檐翘角,经过造型提炼后进行新的家具设计。在形态语义上彰显飞檐的轻巧性象征语义,符合现代家具设计的极简风格,同时注重家具设计的功能性需求。

(四)设计方案分析

1.设计思维导图:地域文化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因此,“江南”地域作为思维的发散原始点,具有很多可以拓展的设计素材,联想到“古镇”、“园林”、“建筑”等,“建筑”中又联想到“屋檐”,进而确定该建筑形态与家具设计具有可借鉴性。具体思维导图如下所示(如图1)。

2.造型提炼:江南传统建筑中的飞檐窗格,以及明清家具独有的造型特征,虽然具有独特的造型美感,但是繁琐的造型细节已经不符合现代的审美喜好。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造型语义特征,而且明清家具识别性的“形态原型”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明清家具独有的魅力。但是,所有这些必须建立在新的设计方案是现代设计的大前提之下(如图2)所示。

3.设计方案分析:最终设计方案主要以新中式家具为设计对象,以江南传统建筑为形态造型语义元素,以明清家具风格为形态原型。重点筛选了飞檐、窗格等进行了设计创新,最终设计方案为一套新中式家具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桌、椅、书架、灯、衣帽架。设计方案中突出了简化后的“飞檐”造型,新设计的一套家具,既能塑造家具的统一识别性特征,又能体现江南建筑的语义特征。设计方案(如图3)。

结语

基于原型理论的创新设计,本质上是基于一定产品认知基础的创新设计,在此过程,更多表现为在保证已有产品的类别基因识别性的前提下,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的产品创新设计进化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明清家具形态“原型”的分析梳理,确定其形态特征基因,在从文化创意视角对江南建筑形态造型语义进行提煉,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之中,既体现传统家具的风格特征,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型态需求。通过实际设计案例进行了设计实践,表现了形态原型的风格识别性,为家具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可供借鉴的设计方式。

猜你喜欢

原型语义家具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语法总结:祈使句
家具